
本溪县绒山羊主导产业发展实施60.doc
13页1***县绒山羊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县已被列入全省首批“一县一业” 优势 主导畜牧产业建设重点县,为贯彻全省优势主导畜牧业产业发展意见,结合我县绒山羊独有的品系优势、山区资源优势、羊绒精深加工基础条件,羊绒购销集散地的优势地位及我县绒山羊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为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及打造我县绒山羊主导产业“品牌” 的需要,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㈠、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6]8 号)和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关于推进全省“一县一业” 优势 主导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意见》(辽牧发[2009]160 号)文件精神,在我县独有的优质绒山羊发展基础上,用先进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优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种羊培育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培育本溪绒山羊独特品牌,把绒山羊产业作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项目,推进本溪县农业特产县建设㈡、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发展为原则进行品系选育、低质羊群改良、饲养方法改变和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优质高产绒山羊品牌战略2、坚持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布局绒山羊生产,以生态环境保2护为原则,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3、坚持“三改 ”原则 改粗放养羊为舍饲 养羊;将大群低生产模式改为小群高产精养模式;将绒、肉原料产品改向精深加工、种羊繁育销售方向发展用产业化发展理念制定生产目标,落实各项生产任务4、坚持政府扶持,全县动员的原则,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完成绒山羊主导产业各项目标的实现5、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推动各项技术和任务的稳步落实二、发展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㈠、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全县绒山羊饲养量达 60 万只,养羊户达到 1.63万户(绒山羊标准化小区达到 80 个,每个小区平均养 500 只绒山羊1.6 万户为存栏 30 只的小群精养户年出栏肉羊 14 万只,种羊 12 万只,产羊绒 204 吨,绒山羊产业实现年均总产值 5.45亿元,利润 5.01 亿元解决 2 万个农村人口就业,向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粪肥 30 万吨实现全县农业人口平均养羊纯收入1630 元,比目前的 242 元,增加 1388 元绒山羊产业将成为我县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实现农业特产县的主导产业(详见表一、二、三)1、每个自然村至少建立 1 个绒山羊人工授精站,实现年均改良本地低产羊 2 万只,用 6 年时间使全县绒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达到 600 克以上(比目前增加 184 克),育成羊平均体重增加 5公斤。
2、每个乡镇建立 1 个羊绒质量检测站,在畜牧技术推广中3心建 1 个羊绒质量检测室,完成绒山羊优质选配任务,将我县羊绒细度控制在 15 微米以下,确保优质羊绒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另外,本项工程可为羊绒加工企业及购销商开展质量监测服务,为羊绒市场发展和建立“本溪优质高产绒山羊品系” 提供技术支撑3、加强优质高产绒山羊繁育体系建设,到 2015 年,绒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达 80 个全县优质高产羊存栏达到 15 万只(占总饲养量的 25%,每只绒山羊产绒量达 1200 克,羊绒细度在14.8 微米以下,羊绒长 6.7 厘米,净绒率达 78%)同时,开展绒山羊品种保护和培育工作,年均向县内外提供优质种羊 1.2 万只(其中二级以上种母羊 0.6 万只、一级以上种公羊 0.6 万只),实现年均种羊销售收入 1.8 亿元,可获利润 1.6 亿元4、从 2010 年开始实施,用二年时间完成 “本溪品系优质高产绒山羊” ,品系鉴 定工作,实施品种保 护我县绒山羊绒质独具特色,驰名中外,遗传基因好选育我县优质绒山羊,保护优质高产绒山羊品系,是先期发展的首要工作,需早规划、早落实5、开发秸秆饲草资源到 2015 年,继续加大草原确权工作,按县政府(本政发[2007]37 号)文件通知精神加强草原确权工作的落实,绒山羊发展领导小组将组织动监、林业、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本溪县国土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计划的开展退林还草,退耕还草,确保绒山羊产业健康发展。
力争再确权 8 万亩草场,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草原综合开发建设工作,做好种植优质牧草工作每亩草地干草量由目前的 50 公斤增加4到 400 公斤,优质牧草总产量达到 5.6 万吨全县年均产农作物秸秆等 42 万吨,按 50%用于畜牧业养殖,总量为 21 万吨,为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工作,项目工程需修青黄贮窖 3 万个(六九窖),每个 10 立方米(可贮秸秆 4000公斤),购入链式铡草机 1500 台、揉碎机 1500 台加大天然牧场开发与利用工作全县有天然林约 180 万亩,经调查有 45%可以用于林下种植牧草改良(80 万亩),各级政府制定出舍饲养羊中长期规划,逐年推行割草舍饲养羊,对林下牧场实行丸化种子播种改良,到 2015 年完成 30 万亩林下牧场改良任务6、加大绒山羊产业专业合作社管理力度全县在现有的养羊专业合作社、羊绒经营协会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养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到 2015 年全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建设应达到 55 个以上,加入专业合作社养羊农户要达到 80%以上7、县绒山羊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试验研究,于 2012 年前,在我县已编制的“绒山羊优质高产养殖技术规程”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制定出“ 绒山羊商品羊肥育养殖安全质量技术规程”,为养羊 户提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服务。
并协同县养羊协会着手申报本溪县山羊肉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和 AA 级绿色食品安全 标准认证 ,申报“绿谷牌”山羊肉商标,用安全养殖技术手段,把地区山羊肉每百克山羊肉胆固醇含量控制在 60 毫克以下8、从 2010 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各自然村建存栏 30 只优质绒山羊小群精养示范户 140 户,每户给予 3000 元的舍饲精养示5范补助资金,按设计要求的示范内容,向各村推广示范小群舍饲精养经验,到 2015 年全县小群舍饲精养户达到 0.6 万户,舍饲精养优质绒山羊总数达到 18 万只,占总饲养量的 49%以上,实现优质高效生态养羊大县建设9、继续加大绒山羊产业链发展力度一是积极扶持本溪永祥等羊绒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到 2015 年,扶持专项资金 900万元,完成本溪“太子河 ”牌优质净绒及其精深加工 产品商标注册,实现年均精梳羊绒 300 吨,出售高档羊绒衫 2 万件,并规划于2010 年举办一次“羊 汤节” ,于 2014 年在我 县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精品羊绒产品展销会把我县优质绒产品和名牌羊肉推向国内外市场,届时将实现绒业年总产值 1.5 亿元,利税 3000 万元二是争取资金 2500 万元,扶持本溪万顺达牛羊养殖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在县内建一座年屠宰肉羊 8 万只,年分割无公害品牌羊肉 6万吨,实现利润 700 万元。
以“绿谷” 牌山羊肉商 标为品牌,实施山羊肉分割冷冻包装,把我县品牌山羊肉做成即食绿色旅游商品,并以辽宁风味名店“ 小小羊汤” 品牌为依托,出台有关政策,扶持本溪县“小小羊 汤馆 ”在省内各大旅游名 胜景区和疗养区建立连锁店、加盟店,把我县优质山羊肉打入省内外市场,用旅游大县优势,加大羊肉销量,实现以吃促销,以销促养的产业化格局到 2015 年全县年均出栏商品肉羊 14 万只,可获利润 9800 万元10、组建本溪县绒山羊育种中心全面推进小群舍饲养羊,到 2011 年前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由下属事业单位抽调 3 人,申请县编委增设 5 个事业编制,组建成本溪县绒山羊育种中心6(副科级单位),投资 280 万元,培育“本溪品系” 绒山羊、研究示范庭院式全舍饲绒山羊养殖,对绒山羊产品精深加工进行研究,通过现场会和科技培训形式逐步实施绒山羊全舍饲养殖,到2015 年,全县实现全舍饲养羊户达到 85%以上,研究出农作物秸秆青黄贮饲喂绒山羊技术、植揉山羊板技术和山羊肉精深加工技术为绒山羊产业大县发展,起到科技主导作用㈡、建设主要内容及投资1、建立绒山羊人工改良站 200 个,每个站需一次性投入资金 2.332 万元(包括器械、房屋维修等费用)共计 466.4 万元。
2、建立 11 个乡镇羊绒质量检测站,每个站投资 1 万元,计11 万元3、建羊绒质量检测室 1 个,需 30 万元(包括仪器、房屋维修、人员培训费等)4、新建绒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 80 个,每个小区扶持资金 15万元,计 1200 万元5、新建可繁母羊 200 只以上种羊核心群 60 个,每个场扶持资金 15 万元,计 900 万元6、改造确权草场 14 万亩,每亩用种 1.5 斤,每斤草籽 16 元,计 24 元,人工播种费及田间管理费 80 元,每亩草场需一次性投入 104 元,共计 1456 万元7、修建青黄贮窖 3 万个,每个窖扶持补贴 1200 元,需 3600万元8、购入活干菌 6 万袋,每袋 6 元,计 36 万元9、购入链式铡草机 1500 台,每台 3600 元,计 540 万元710、购入揉碎机 1500 台,每台 3000 元,共计 450 万元11、支持合作社建设,每个合作社补助 2 万元,55 个合作社共计 110 万元12、羊群普查费每群 50 元,共 4000 群,计 20 万元13、科技培训费每人次每年 60 元,累计培训 8000 人次,计48 万元。
14、保种培育费每只需 130 元,累计 8000 只,计 104 万元15、科技研发需 26 万元16、优质羊品系鉴定需 15 万元17、建 2 个产品经营服务机构,每个补贴 10 万元,计 20 万元18、建设肉羊屠宰加工厂需一次投入资金 5000 万元(包括厂房、屠宰生产线、肉品加工冷藏等)19、绒山羊人工改良 12 万只,改良费每只 85 元,计 1020 万元20、羊绒加工企业改造费需 900 万元21、改造林下牧场 30 万亩,每亩用苜蓿草种 0.5 公斤,每公斤 32 元,改造草场每亩需用种子费 16 元,人工费 50 元,共改造30 万亩,计 1980 万元22、组建本溪县绒山羊育种中心,投资 280 万元,其中办公用房建设费 220 万元,前期试验费 60 万元(含科研设备)23、扶持舍饲精养示范户 140 户,每户扶持 3000 元,合计 42万元综上,绒山羊产业建设需要资金 1.83 亿元 (详见附表四)8三、具体措施㈠、组织管理县政府于 2010 年 2 月 15 日前成立由县长及各有关局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将各年度绒山羊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各乡镇,按乡镇长任期责任目标进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专职办公室,从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抽调 4 人,负责全县绒山羊生产发展管理工作、种羊档案管理、养羊新技术研发指导,协调县、乡养羊合作社及行业协会开展绒山羊产品加工销售及种羊调配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决策绒山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各乡镇政府要于 2010 年 2 月 30 日前成立相应的绒山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制定出本乡镇绒山羊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㈡、培育建立“本溪品系”优质高产绒山羊从 2010 年春开始组织县、乡、村三级畜牧工作人员利用二年时间对全县羊群进行生产性能、羊绒物理性状普查及测定工作,建立技术档案,选出羊绒细度在 14.8 微米以下的产绒量在 500克以上的优质羊,集中投放到 80 个养羊标准化示范小区内,再进一步选育,随后把产绒量达 600 克以上,后裔测定稳定的种羊投放到新组建的 60 个优质高产绒山羊核心群中,进行自繁自养,为创建本溪优质绒山羊品系奠定基础,保护我县绒山羊的良种基因为进一步提高绒山羊整体的生产水平和种质质量,在配种时以鲜精、冷冻精液为主,本交为辅的办法进行配种,每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