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大全087 24.doc
44页第二章 鲁迅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第三章 郭沫若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第四章 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19 简析《沉沦》的思想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第五章 茅盾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第六章 老舍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3 分析祥子的形象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第七章 巴金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6 简析《家》的艺术特点7 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8 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9 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10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11 分析《寒夜》的思想12 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13 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14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第八章 沈从文1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2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3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4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5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6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7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8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9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10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第九章 曹禺1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3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4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5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6 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7 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8 分析《日出》的思想9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10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11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12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13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1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2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3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4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5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6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7 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1 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2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 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4 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5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1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2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3 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4 分析《白毛女》的主题5 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6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第二章 鲁迅 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