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印两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比较和原因分析.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69383401
  • 上传时间:2024-07-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0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组员: 刘敬丹 刘婧 曹小露 沈昱彤 李文清中印两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比较中印两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比较和原因分析和原因分析 中国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印度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和比较两国的对外贸易的特点、趋势、实质和发展模式等的异同中国、印度同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并先中国、印度同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并先后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后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两国凭借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参与以来,两国凭借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飞跃,为发展中世界经济发展,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飞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

      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以及当前对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以及当前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贸易形势分析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第二阶段(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第三阶段(1992年-2001):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发展可以分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发展可以分为四阶段:为四阶段: 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目标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护贸易政策(1949-19781949-1978年)年) 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1978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就包括有外贸体制的改革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1978-1992年)年) 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1978-1987年、年、1988-19921988-1992年两个时期年两个时期 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伴随着1986年中国要求“复关”开始,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已经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涉及到国内管理的各个方面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1992-2001年)年) 进出口管理:1992年中国取消进口调节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此后中国进行了多次的关税降低,整体关税已经与国际平均水平大为接近,与世界市场更加接近此外,中国的进口配额及其他的非关税措施数量也在逐年减少19921992年年10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以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开放外贸经营权:中国进一步推进了外贸放开经营,加快授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资企业外贸经营权加入WTO之前,中国国内已经有30多万家企业获得了贸易经营权并且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在外贸领域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服务贸易:1992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向外资开放国家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零售、咨询、会计师服务、信息服务、教育等诸多领域积极进行试点开放,并陆续颁布了一些短期或者过渡性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随着国内服务业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电信等敏感部门也开始同外资合作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中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取消外汇留成制和上交外汇任务,并建立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法律法规建设及透明度: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部《对外贸易法》,开始了系统地完善外经贸领域法律法规的改革阶段以国际规范为目标,在货物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各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政府的政策透明度也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 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加强了市场经济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WTO,中国在市场准入、国内措施、外资待遇、服务贸易等各个领域均较好地履行了自身的承诺和义务,得到了WT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第四阶段:第四阶段: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22002年以年以后)后) 这一阶段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发展同步,政策变化的动力由单纯的内生或者外生转变为内外协调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是中国经济贸易本身的高速增长,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庞大、与发达国家经贸互补性明显、政策稳定性强并对国际高度负责等优点,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加大目前许多国际学者称中国“经济增长带动论”已经成为主流,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威胁论”趋于式微。

      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 2008年,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多渠道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在保持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出口结构,着力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1、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2、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3、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实行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分类管理5、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引导出口企业合理自主调节出口,避免在某一市场集中过快增长优化出口结构优化出口结构    完善进口政策与制度,积极鼓励进口,优化进口产品结构1、清理各项限制进口的政策,对不合理的限制进口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2、恢复进口信用保险,使中小企业的进口潜在需要为实际可操作的进口需求3、扩大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4、利用贴息和政策性进口信贷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重要装备、能源和原材料5、扩大国内有需求的肉制品、奶制品等食品进口,适当扩大名牌家电、服饰、工艺品等高档消费品进口,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扩大进口  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和摩擦应对机制,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统一、协调的多双边反应机制,多渠道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1、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增强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2、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要从源头抓起,加快能源、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提高出口产品的环保成本提高参与国际定价和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提高参与国际定价和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 3、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放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4、适当扩大企业和商品储备进口,分散国家集中进口的风险,择机进口一些国内短缺、长期依赖进口的石油、棉花等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用于充实国家储备5、规范、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运用期货贸易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间分工合作的产业安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

      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印度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对外经济发展战略1)印度对外经济状况2)印度对外经济战略3)印度的发展模式 一、印度对外经济状况一、印度对外经济状况         1     1.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    ((1 1)对外贸易方面)对外贸易方面 (2)外商投资方面 二、对外经济战略:(1)对外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进口替代型      20世纪80年代: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      从90年代开始: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                         (2)在吸引外资方面, 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印度的外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

      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印度的发展模式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印度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好曲折,但是日益显示出它的端晲部分学者认为印度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 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3月9日发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

      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为后发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发展机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新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深化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将劳动密集型甚至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兴起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继续加快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发展 中印对外贸易比较中印对外贸易比较Ø从总体看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远大于印度从总体看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远大于印度 Ø印度服务贸易比中国更有出口竞争力印度服务贸易比中国更有出口竞争力Ø外资对中印两国贸易贡献度不同外资对中印两国贸易贡献度不同 Ø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方向相近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方向相近 Ø中印贸易政策演变比较中印贸易政策演变比较 中国印度两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相似         第一,两国独立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都遭遇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寻求发展道路        第二,两国都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且主动把握这个机遇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印两国开放模式不尽相同中印都处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

      中印对外开放模式比较中印对外开放模式比较 中国、印度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并不相同印度对外贸易发展尽管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属于快速发展之列,但是相对于中国的速度还是略有逊色一、一、从总体看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远从总体看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远大于印度大于印度 中国、印度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中国、印度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地位年份年份占世界商品出口额比占世界商品出口额比重(重(%))在世界商品出口额的在世界商品出口额的位次位次中国印度中国印度20003.90.773120014.30.763020025.00.853020035.80.743120046.50.833020057.30.932920068.01.0328 年份年份占世界商品进口额的比重占世界商品进口额的比重((%))在世界商品进口额的位次在世界商品进口额的位次中国印度中国印度20003.40.882620013.80.862720024.40.862720035.30.962420045.91.032320056.11,331720066.41.4317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情况: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最近几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进出口总额也在飞速提高,逐渐成为了出口大国,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

      二、二、印度服务贸易比中国更有出口竞争力印度服务贸易比中国更有出口竞争力 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  指标 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差额金额同比增长(%)金额同比增长(%)金额同比增长(%)总计1257.4-14.4545.0-24.1712.4-5.0-167.4 运输304.1-31.2106.3-44.6197.8-21.0-91.5 旅游393.43.9182.5-9.8210.919.6-28.5 通讯服务10.3-32.55.5-25.74.8-38.80.6 建筑服务60.7-10.036.8-22.223.918.712.9 保险服务54.5-20.76.011.448.5-23.5-42.5 金融服务3.4-15.71.624.71.9-34.0-0.3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41.72.528.83.913.0-0.515.8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8.01.11.8-7.846.21.4-44.4 咨询142.21.582.55.359.6-3.422.9 广告、宣传20.59.611.04.89.515.61.5 电影、音像1.8-37.70.4-78.31.426.1-1.0其它商业服务176.7-27.181.9-42.694.9-4.9-13.0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 印度对外服务贸易的情况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  ”￿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 “世界工厂世界工厂” ”与与“ “世界世界办公室办公室” ”高等人才要素方面:语言优势,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政策支持基本要素:两国对于服务贸易需求不同,中国对于服务贸易的进口远远大于印度     三、三、外资对中印两国贸易贡献度不同外资对中印两国贸易贡献度不同对我国外贸受益的影响:数量效应:增加我国外贸总额结构效应:促进贸易结构优化中国FDI现状: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2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12%,占全年GDP比重的3.27%。

      然而,中国在吸引FDI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中印两国优惠政策的比较中印两国优惠政策的比较FDI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与印度国内企业相比,印度并未给与外资在税收上很大的优惠,而是注重引导FDI流向知识和技术性产业以及落后地区中国在高科技行业上的税收引导力度并不十分明显,而是更多地将FDI引向了生产制造业FDI来源国的比较: 印度的最大FDI来源国是毛里求斯,其中就有部分是如此的“曲线投资”,但据统计,这部分仅占到其整个FDI的3%左右 就中国而言,中国香港及其他一些避税地也扮演着类似的中介角色,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大约25%至50%左右的香港对大陆的投资属于“曲线投资” 外资吸引前景比较外资吸引前景比较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组织的全球FDI表现力排名(见表一),中国基本处于40名左右与印度相比,无论是近年表现还是综合潜力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印度: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四、中国四、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方向相近和印度的贸易方向相近 由于同处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条分工环节以及相似的经济发展条件,中国、印度两国的贸易方向较为接近以2007年为例,年两国的五个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中有三个是相同的,即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中国向这三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2%,印度的出口也占其出口总额的45.8%,这意味着两国出口的半数都销往相同的区域出口方向的重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两国同类出口商品之间的激烈竞争 五、中五、中印贸易政策演变比较印贸易政策演变比较 中国、印度对外贸易发展反映出来的特点异同是跟两国的贸易政策及其不同演变过程分不开的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政策和战略也先后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并且逐渐趋同但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印度两国的贸易政策又开始出现向不同方向发展,印度开始大力鼓励出口的发展,而中国开始转向注意内外市场的平衡发展、贸易结构的调整,从过度依赖外向经济向开拓国内内需市场发展 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四个阶段:u封闭条件下对外贸易保护发展战略(1949-1978年) u有限开放条件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战略(1979-1991年) u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1992-2002年)u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政策转型(2002年至今) 印度三个阶段:u从独立至80年代末政府严格管制之下的贸易政策 u1991-2001年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政策 u2002年至今大力鼓励出口战略 由中国、印度贸易政策演变的阶段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在贸易政策都经历了进出口从政府管制到逐渐市场化的过程,对进出口的侧重都经历了从限制出口到鼓励出口的趋同过程。

      但是由于印度的改革阶段整体比中国滞后了10多年,所以相比印度的贸易政策,中国更早的对外开放了市场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中国到2002才重新了加入了世贸组织,但是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却远远大于印度到目前为止印度仍然世界上最封闭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尽管近10多年来贸易取得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无论货物贸易总量还是贸易占GDP的比重都低于中国,经济的内向性突出 结束语结束语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这一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和平崛起”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还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以一个繁荣的、和平的、倍受尊重的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