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晋书 王导传》原文及翻译.doc
2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晋书王导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
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译文: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王有所帮助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
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王导因而献计说:“古代为帝王的,没有不以宾客之礼对待故老,关怀各地风俗,谦卑虚心,以招揽天下贤士况且现在天下衰败混乱,国家分裂,您的大业刚刚开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顾荣、贺循都是这里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如把他们拉到身边来,以拉拢人心这两个人来了,那就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自此之后.逐渐尊奉元帝,君臣关系开始确立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进乱,王导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周顾坐在席间叹气说:“风景未变,举目望山河已非旧时模样大家相视无语,痛哭流涕只有王导变了脸色,心情沉重地说:“我等本当努力效忠朝廷,光复神州,何至于像一群楚囚相对哭泣!众人于是停止哭泣,表示认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