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沁园春&amp#183;长沙》教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86487611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沁园春·长沙》教案【专题导入】  1.齐读“专题导语”2.教师:刚进入高中的你们,刚刚奏响青春乐章的序曲,翻开青春诗篇的第一页,涂下青春画卷的第一沫色彩在刚刚迈入青春的大门的时候,通过“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的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思考,怎样才能让青春无悔,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思考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词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分析本词写景的艺术特色:多角度,染色彩,用词准重点)3.感受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豪情,涵养自己宽广的情怀和阔大的格局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橘子洲”图片,简介橘子洲,引导学生注意青年毛泽东雕像)师:为什么在橘子洲有青年毛泽东的雕像呢?因为1925年的秋天,32岁的毛泽东曾伫立于此,并写下了著名的作品《沁园春·长沙》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词,体会一代伟人的博大的心胸和豪迈的情怀,并以此熏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斗志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投影检查主要知识点)1.词的发展: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词最初是配乐的,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又称为长短句、诗余等2.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有及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汇填进去3.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朗读全词,初步理解词意1.学生齐读课文2.检查正音舸(gě) 携(xié) 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 遏(è)3.词意理解检查: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提问)①百舸争流②万类霜天竞自由③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⑤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4.齐读作品,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赏析上片1.赏析开头三句(1)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现了什么样的作者形象,然后对比理解本词中“独立”二字塑造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教师简单讲解句意,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闲适高洁孤傲的隐士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贫困潦倒、流寓他乡、漂泊无定的诗人形象▲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面对大好春景却充满愁绪和寂寞之情的词人形象▲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低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人去楼空、孤独伤感的词人形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孤芳自赏、怀才不遇、郁抑深愁的梅花形象(或词人形象)(引导:能否将“独立”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本词中的“独立”二字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塑造的是满怀壮士、情绪激昂、傲然而立的词人形象2)结合下面的几条,说说你从“湘江北去”中读出了什么含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明确:江水川流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意象词中的这一句既显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和自由的状态,又有历史不可阻挡之意,还能由它所蕴含的深邃的时空特质,激发起词人的豪情壮志2.赏析中间七句(1)分析写景的角度、层次师:读一读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你能看出哪些角度?明确:远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红)     近观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 (碧)     仰视  鹰击长空        (动)     俯瞰  鱼翔浅底        (动)师: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整体的,是一幅立体的画面。

      但在诗文写作中,是把这个画面分解开来描写的,要分解成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等来描写2)分析用词的生动性、表现力下面我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为我解惑①有人认为如果把“层林”改为“千林”,表达效果上各有千秋,你认为呢?明确:“千林”对应上句中的“万山”,而且含有夸张手法,更能表现出山林之多/ “层林”更表现了山峦重叠的特点,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更具美感②词中表现江水清澈的词语你能都找出来吗?明确:“碧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见底;“浅底”,并不是因为江水真的浅,而是因为江水清澈,才显出湘江水浅③“鹰翔长空”也能表现出鹰的自由自在,可词人为什么要说“鹰击长空”?明确:因为“击”字写出了鹰在天空飞翔的雄健有力,这和当时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是一致的而“翔”字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由悠闲④在这几句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传神,富有表现力?明确:“万”这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暗含比喻,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引人联想;“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和“满”字相比,“漫”字更多“溢出”“铺满”之意,如“漫出来”、“漫山遍野”等;“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是“飞”,准确地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也侧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令人想到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学生总结写景的七句话的艺术特点,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①注重炼字,用词准确,极富表现力;②写景动静结合,化静为动③观察 视角远近结合,俯仰结合;④善于染色,画面色彩明丽;⑤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文有“文眼”,诗歌也有“眼”,上片的“眼”是什么?明确:“竞自由”5)词人笔下的秋景与“枯藤老树昏鸦”“秋风秋雨愁煞人”“悲哉,秋之为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明确:古人多悲秋、怨秋,把秋天写得肃杀悲凉,而本词中的秋景却绚丽蓬勃,充满生机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一,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泽东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品质,所以他的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3.赏析最后三句师:从最后三句看,毛泽东是一般文人可比的吗?为什么?(或: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词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直抒胸臆,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三句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4.师总结:上片前三句是叙事,中间七句写景,最后三句抒情,叙事、描写、抒情三者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也是诗文创作中常见的手法5.背诵上片五、赏析下片1.“百侣”是什么人?“峥嵘岁月”是什么岁月?明确:革命伴侣,志同道合的革命者;火热的革命岁月2.“恰同学少年”,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少年”?明确:“同学少年”:正值青春年少之时;“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火一样炽热的革命热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国事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粪土当年万户侯”: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3.毛主席曾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水中说明词中的“到中流击水”是有所实指的那么词中的“击水”是不是仅此含义呢?明确:不是还指投向于革命的浪潮中4.上片的最后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下片有没有回答?明确: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士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权贵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5.教师总结:下片前八句追忆往事,叙事中含有议论;最后三句叙事中含有抒情这样,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6.诵读下片六、课后作业1.读了这首词,你对自己的人生、青春有什么感想,写到练笔本上2.阅读《读本》上的相关文章 6 /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