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69张)【KS5U高考】.ppt
69页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理学兴起原因背景理学兴起原因背景③③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冲击着儒家传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冲击着儒家传统道德;而宋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也需统道德;而宋朝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也需要相应的思想文化支持要相应的思想文化支持①①自魏晋以来,分裂动荡,弱肉强食,自魏晋以来,分裂动荡,弱肉强食,佛道兴佛道兴盛,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盛,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②②儒、道、佛儒、道、佛在相互批判与竞争的同时,又相在相互批判与竞争的同时,又相互吸收和融合,互吸收和融合,逐渐出现了逐渐出现了““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趋的趋势势;而;而隋唐以来不时地有儒生隋唐以来不时地有儒生呼吁呼吁““三教合归三教合归儒儒””,,号召改造和振兴儒学号召改造和振兴儒学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精神寄托;人民精神寄托;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 ★ 佛教于佛教于两汉之交两汉之交开始东传中国内地,在中国开始东传中国内地,在中国上层社会传播;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上层社会传播;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力度大加强。
持力度大加强★ ★ 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在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在动荡和战乱的魏晋南北动荡和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朝时代,给予人民精神寄托,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给予人民精神寄托,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和寺院依附民皆不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和寺院依附民皆不入户籍,可免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入户籍,可免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而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成独立而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 ★ 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佛教宣扬来生幸福,在佛教宣扬来生幸福,在动荡和战乱时代,能动荡和战乱时代,能给给予人民精神寄托;予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广占土地,僧尼和寺院依附农皆不入户寺院广占土地,僧尼和寺院依附农皆不入户籍,可免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籍,可免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形成了独立的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势力;经济和政治势力;★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逐步完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逐步完善了本土化。
善了本土化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 白马寺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祖庭””和和““释源释源””,,““中国中国第一古刹第一古刹”” 河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②②道教传播道教传播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 东汉末期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从民间兴起,,道教开始从民间兴起,在上层社会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中也拥有不少信徒最初的道教宣扬散财济贫、相最初的道教宣扬散财济贫、相互求助、符水治病、炼制丹药、得道成仙等。
魏互求助、符水治病、炼制丹药、得道成仙等魏晋南北朝以来,道教吸收佛教和儒学的一些思想,晋南北朝以来,道教吸收佛教和儒学的一些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东晋时道教日盛,在社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东晋时道教日盛,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开来会各阶层广泛传播开来②②道教传播道教传播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现存4座道教宫座道教宫殿、殿、2座宫殿遗址、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③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的缺陷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②②道教传播道教传播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③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备””,要么是,要么是““不明不明””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②②道教在民间传播道教在民间传播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③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的缺陷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②②道教在民间传播道教在民间传播2.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魏晋以来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①佛教盛行佛教盛行④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理学:理学: 宋代宋代开始形成、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居正统地开始形成、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居正统地位的新儒学其核心概念是位的新儒学其核心概念是““理理””或或““天理天理””,认为,认为伦伦理纲常理纲常是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中,普遍是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法则存在的一种法则[ [他们把儒家传统的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用用““天天人一理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天””的具象地位,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开始被抽象的““理理””所代替。
所代替] ]★★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1 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程颢、程颐、朱熹 ((2 2)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陆九渊、王阳明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1.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颢((1032-1085)、)、程颐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兄弟二人 朱熹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集大成者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2 2)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理学的兴趣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趣和发展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1 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1 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1 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 用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的方法来把握““理理””★★““天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 2)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 2)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2 2)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容易被欲望蒙蔽,因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容易被欲望蒙蔽,因此提出要加强修养,此提出要加强修养,““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2 2)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朱熹对理学的重要发展(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 ★★对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深化:的深化:““物物””的概念的概念★★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容易被欲望蒙蔽,因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容易被欲望蒙蔽,因此提出要此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
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忠孝廉节碑小结:小结:((1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理学兴起和发展二、理学兴起和发展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①①““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小结:小结:((1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理学兴起和发展二、理学兴起和发展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①①““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②②““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小结:小结:((1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①①““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③③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②②““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小结:小结:((1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小结: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小结: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小结: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依据的教科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小结: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依据的教科书◇◇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小结: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依据的教科书◇◇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学术思想影响海外学术思想影响海外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思考:董仲舒新儒学和程朱理学为什么能被思考:董仲舒新儒学和程朱理学为什么能被统治者接受?统治者接受?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神化皇权)(神化皇权) →大一统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央集权的需要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理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又指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又指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把把“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发展为发展为“天人一理天人一理”→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专制统治 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称““朱陆朱陆””陆九渊是中国陆九渊是中国““心学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陆王学派派””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反省内心反省内心””以求理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三、陆王心学: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主要主张、陆九渊的主要主张:((1))把把“心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提出“心心”就是就是“理理”的主张;强调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所以他的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学说被称为“心学心学”2)认识论方面:认为)认识论方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心学””之集之集大成者人大成者人 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2、王阳明的主要主张、王阳明的主要主张::((1)王阳明认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他继承和发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陆王心学”2)王阳明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的)王阳明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是佛”思想,宣扬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心外无理”3)认识论方面:提出)认识论方面:提出“致良知致良知”和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影响:、影响:A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B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见资料:深度拓展一见资料:深度拓展一影响相同: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人们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内容相同:内容相同: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都继承了孔孟都继承了孔孟“仁仁”、、“礼礼”的思想,又的思想,又都吸收都吸收了佛、道二教的一些思想和思辨方法,了佛、道二教的一些思想和思辨方法,都是儒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学的表现形式★★都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天理”,,都认为都认为“纲常伦纪,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即为天理”★★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外在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内在的““心心””★★程朱理学主张用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和把握““理理””★★陆王心学提出,求陆王心学提出,求““理理””就是进行就是进行内心的反内心的反省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 1)对)对““理理””存在的位置的认识不同:存在的位置的认识不同:((2 2)把握)把握““理理””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不同: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讨论:如何看待宋明理学????讨论:如何看待宋明理学????材料材料1 1 朱熹: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遏人欲而存天理欲而存天理””材料材料2 2::朱熹: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材料3 3::程颐: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材料4 4::张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地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四、宋明理学的影响2 2、消极:、消极: A实质,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实质,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B用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压抑人们思想行为,用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压抑人们思想行为,“存天理,灭人存天理,灭人欲欲”为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提供了依据为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提供了依据 C其带来的等级尊卑、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其带来的等级尊卑、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念长期影响后世念长期影响后世3、、 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粗存精,去伪存真1 1、积极:、积极:道德约束: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道德约束: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和谐意识: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理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创立:北宋二程创立:北宋二程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背景: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A 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C 3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D 4 4、、 史学家张岱年称: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为暗室一炬文中的文中的““良知良知””是指:是指: A.内心世界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天的意志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A 5 5、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C 6 6、、““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阕了一物道理则阕了一物道理””这段言论反映出朱熹:这段言论反映出朱熹:①①主张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②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③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④主张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②④C.①②①② D.①③①③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C 7 7、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风催幡动!””乙徒曰: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C 8、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③把封建的伦理道德普遍化、绝对化把封建的伦理道德普遍化、绝对化④④增加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增加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①②③ B.②③④②③④ C. ①③④①③④ D.①②④①②④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A9、下列说法,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一项是A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然后脱然自有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然后脱然自有贯通之处通之处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阙了一物道理C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者耳D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C10、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利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11、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包括①①注重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主观意志力量 ②②注重人注重人的气节品质的气节品质 ③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④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A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②③④C①③④①③④ D①②③①②③BA12、下列关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①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法家、道家、阴阳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面形成的五行家的学说面形成的②②朱熹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朱熹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成者③③王阳明创立王阳明创立“心学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演变为主观唯心主义义演变为主观唯心主义④④理学和心学都是明清的理学和心学都是明清的主要官方哲学主要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①③④ C②③④②③④ D①②③①②③13、中国古代主张子为父隐,不要求子孙在法庭、中国古代主张子为父隐,不要求子孙在法庭上作证,更反对控告父母、祖父母这反映了当上作证,更反对控告父母、祖父母这反映了当时时A外儒内法的特点外儒内法的特点 B以礼入法的特点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刑礼结合的特点 D情重于法的特点情重于法的特点CB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的名作《观书这是朱熹的名作《观书有感》他在这里隐喻求知和做人要想有长进、有出有感》他在这里隐喻求知和做人要想有长进、有出息,也需要有息,也需要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来”这里的“源头活水源头活水”主要是隐喻主要是隐喻A诚敬内省诚敬内省 B发明本心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端坐澄心 D。
读圣贤书读圣贤书15、理学在明清时期对中国士大夫影响是很大的明、理学在明清时期对中国士大夫影响是很大的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一再对深居西苑、潜心修道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一再对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犯颜直谏他有次上疏直责皇帝的皇帝犯颜直谏他有次上疏直责皇帝“竭民脂膏,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也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也此举此举A.意在规劝皇帝遵守法律意在规劝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监察官员的监察职责履行监察官员的监察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CD第三课课后练习:第三课课后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6 CAB CDA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理理”是规则、秩序、道德,属于意识的东是规则、秩序、道德,属于意识的东西;西;“气气”乏指物质乏指物质 其观点是:理和气不可分离,没有无理之气,其观点是:理和气不可分离,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离开气而独立存在的理;但二者存在逻辑上也没有离开气而独立存在的理;但二者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即理决定气的先后关系,即理决定气。
2))“天理天理”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人欲人欲”指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和要求指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和要求 要求人们绝对服要求人们绝对服从天理,克制物欲,以道德理性支配行为从天理,克制物欲,以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目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3)哲学上是唯心主义,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哲学上是唯心主义,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长沙岳麓山长沙岳麓山““三教三教””并存于一山并存于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