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07月19日吉林省延边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doc
12页2014年07月19日吉林省延边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陶行知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教育家?______A. 元朝 B. 明朝C. 清朝 D. 民国2. 教育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作思想之接生过程,它来自于______A. 亚里士多德 B. 奥古斯丁C. 苏格拉底 D. 福禄贝尔3. 《理想国》是古代世界哪位著名教育思想家的著作?______A. 夸美纽斯 B. 朱熹C. 赫尔巴特 D. 柏拉图4.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其中课堂的组织环境不包含______A. 教室的位置 B. 座位的排列C. 讲桌的样式 D. 教师的人格因素5.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这是哪一流派的教育思想?______A. 永恒主义 B. 要素主义C. 结构主义 D. 存在主义6.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而狭义的德育专指______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 D. 法律教育7. 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出哪种教育思想?______A. 启发式教育 B. 学思结合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8. 无事先做准备,统一的调查表或访谈问卷,而是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要被访者交谈,这种访谈被称为______。
A. 结构式访谈 B. 突变式访谈C. 无结构式访谈 D. 半结构式访谈9.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______A. 以学生发展为本 B. 减轻学生负担为本C. 启发诱导为本 D. 以全面发展为本10. 我国教育家杨昌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志向高远者心地纯洁是指______A. 医生 B. 教师C. 学生 D. 科学家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基本构成要素中的教育措施?______A. 教科书 B. 多媒体C. 被教育者 D. 教师12. 下列哪一项不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______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C. 教育信息化 D. 等级化13.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______A. 半专业人士 B. 非专业人士C. 专业人士 D. 公务员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A. 杜威和安吉尔 B. 冯特和铁钦纳C. 罗杰斯和马斯洛 D. 柯勒和考夫卡15.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______组成的A. 小脑和大脑皮层 B. 脊髓和小脑C. 脑干、间脑和脊髓 D. 脊髓和脑16.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______。
A. 感受性 B. 感觉C. 感觉阈限 D. 知觉1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反应的心理学规律是______A. 感觉后像 B. 感觉适应C. 联觉 D. 感觉对比18.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引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______A. 听觉适应 B. 听觉疲劳C. 声音掩蔽 D. 听觉对比19. 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颜色保持相对不变,这体现了______A. 形状恒常性 B. 大小恒常性C. 颜色恒常性 D. 明度恒常性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是______A. 时间知觉 B. 大小知觉C. 形状知觉 D. 距离知觉21.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______A.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B. 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D. 形象记忆和语义记忆22. 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叫______A. 再认 B. 回忆C. 想象 D. 保持23. 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现象称之为______。
A. 遗忘 B. 幻觉C. 无意识 D. 错觉24. 早起看到白茫茫遍地都是雪,就可以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这体现的是思维的______A. 概括性 B. 抽象性C. 形象性 D. 间接性25. 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波的变化,可以把睡眠分为______A. 2期 B. 3期C. 4期 D. 5期26. 把手表放在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听,你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是______A. 注意的周期 B. 注意的起伏C. 注意的集中 D. 注意的循环27. 在简单任务的条件下,人的注意力广度大约是______个项目A. 5~9 B. 3~7C. 4~6 D. 7~1128. 下面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 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低 B. 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C. 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效率越高 D. 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29. ______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A. 兴趣 B. 爱好C. 态度 D. 理想30. 下列关于情绪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B.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C. 情绪对有机体从事活动的效率没有影响D.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31.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______A.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B.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C. 心境、激情和应激 D. 愤怒、快乐和悲伤32.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______A. 知识 B. 技能C. 能力 D. 天赋33.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是______A. 模仿能力 B. 创造能力C. 一般能力 D. 特殊能力34. 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称为______A. 能力 B. 人格C. 气质 D. 性格35.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______四种气质类型A.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血液质 B.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C. 体液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 D. 体液质、胆汁质、多血质、血液质36. 多血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A. 强、平衡、灵活 B. 强、不平衡C. 强、平衡、不灵活 D. .弱37. 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叫______A. 能力 B. 智力C. 学习 D. 技能二、复合选择题1.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_____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目的D. 教育措施2. 属于学生应有的基本权利有______A. 安全B. 受尊重C. 受教育D. 生存3.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目标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将学习活动的目标分为______A. 认知领域B. 情感领域C. 技能领域D. 灵魂领域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体现在______A. 促使城乡教师流动B. 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C. 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D. 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举措5. 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倾向集中表现在______A. 功利主义B. 知识主义C. 集体主义D. 爱国主义6.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它主要包括______A. 社会作用B. 政治地位C. 经济待遇D. 入党时间7.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______。
A. 教师工作于真实教育教学情境B. 教师最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C. 教师多毕业于教育学专业D. 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得教学反馈8. 德育内容具体规定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______A. 爱国主义教育B.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C. 批判主义教育D. 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9. 我国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______A.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B. 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C.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D. 提供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机会10. 当代教学观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______A. 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B.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C.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D.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11. 调查问卷的内容一般应包括______A. 前言B. 祝贺C. 主体D. 结语12. 在中小学校里班主任应该做到______A. 率先垂范B. 理解学生C. 豁达坦率D. 诚恳待人13.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美德,而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______A. 智慧B. 正义C. 勇敢D. 节制14.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
A. 尊师爱生B. 民主平等C. 教学相长D. 巴结奉承15. 属于教育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有______A. 观察B. 演绎C. 问卷D. 访谈16. 行为主义的观点有______A.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 主张“环境决定论”C.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D. 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17. 一般情况下______A. 大脑左半球的形象思维占优势B. 大脑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占优势C. 大脑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D. 大脑右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18. 暗适应是在黑暗环境中______的过程A. 感受性不断降低B. 感受性不断升离C. 感觉阈限不断降落D. 感觉阈限不断升高19. 黄蓝色盲的人______A. 看不见光谱上的红和绿B. 看不见光谱上的黄和蓝C. 把光谱上的红和绿看成是不同明度的灰D. 把光谱上的黄和蓝看成是不同明度的灰20. 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______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21. 记忆的内容包括______A. 感知过的事物B. 思考过的问题C. 体验过的情绪D. 练习过的动作22.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______A. 思维能通过已知推断出未知B. 思维借助于媒介,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C. 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