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同学相伴——不让一个人落下[3].doc
10页4 同学相伴——不让一个人落下 执教: 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 吴毓婕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中第4课《同学相伴》的第二个子话题——“不让一个人落下”此话题属于学生校园生活的领域,放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由认识自我个体的特点转向关注共同生活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学生日后融入集体、关爱他人、和谐共处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校园的集体生活,在将近三年的共同学习中,逐步有了集体、团队的意识,明白自己是生活在团队中的,一言一行都与集体利益休戚相关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同伴往往会过于苛求,特别是在集体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往往会毫不留情去打击自己的同伴,同时会无意识地漠视、排斥、冷落班级里小部分同伴,而这些同伴也是需要感受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关爱的相处的过程中同伴之间发生了许多真实的事例,都是极有价值的课堂素材教学目标:1.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2.学会感受他人的需求和心情,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认识到真正好的班级是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
3.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友好交往,愿意努力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保持亲密的同学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互帮互助,换位思考,不能让集体中的任何一个人落下难点: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用最恰当的方式更好地关爱他人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拍摄微视频2)电子白板课程互动资源3)制作PPT,准备游戏地垫2.学生准备:课前在教育云平台上阅读课前导学内容,完成教育云平台上的作业上传教学过程:一、回顾快乐,引出话题1、出示一组学生快乐校园生活的集体照,学生欣赏上节课我们聊了同学相伴的话题,让我们温故一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吧!2、三年的共同生活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快乐、温暖、幸福等)3、教师过渡,引出话题是呀,刚才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用这样一组照片回忆了大家入校三年以来的快乐生活——我们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出示课题:同学相伴)可是,同学们在一起,不仅有快乐,还会遇到难题和麻烦设计意图:此环节活动安排,既有对本课中上一个话题“同学相伴的快乐”的延续与顺承,也在轻松愉快的回忆中开启了同伴彼此的亲密关系之门,顺势导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二、顺学而导,启发思辨(一)生活切入,真诚表达1、马上就要举行春季运动会了,今年的接力哪些同学想参加?(生举手)2、有一位大家公认的跑步速度很慢的同学,也非常想参加接力比赛,代表班级出征。
是否让他参加呢?老师犯难了3、请你们拿起手中的平板,做出你们的选择吧!(学生完成投票)互动课堂统计选项情况的具体数据,反馈数据,交流想法4、看来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呢?(二)观点碰撞,思辨升级1、正好咱们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的校园电视台在拍摄关于运动会的专题片,让我们跟随小记者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采访视频)2、学生再次投票:看了短片,你们的想法是否会有所改变?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平板,再次做出你的选择吧!3、答题数据反馈,说出两次投票数据的变化采访转变想法的同学(1—2名),说出自己的缘由4、师小结:其实今天的这道选择题没有对错之分,不同的答案代表了你们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我决定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今年的运动会我让那位跑得慢的同学也参加,今后运动会的集体项目,大家也都可以轮流参加,让你们共同体验运动的乐趣,一同为团队拼搏!(三)事例回放,感受友情今天在课堂上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老师非常高兴,真的感觉你们是有凝聚力的团队,心中时时刻刻都有班级这个大家庭回放事例(一):一封信背后的故事……1、上个学期发生的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星期一,我们班的小A同学因为没有在升旗仪式上佩戴红领巾,导致班级的周评选从五星班级降级为四星班级,同学们纷纷指责他。
事后我收到了小A写的一封信,一直珍藏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你们想知道他在信中写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推送信件照片到学生平板,老师现场朗读内容)(教师板书:冷落、忽视、疏远等)2、看了信的内容,大家神色并不轻松,同学们能反思一下自己当时的做法、说法有没有不当的地方?今天也在这儿说一说吧!3、生自由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教师相机板书:理解、体谅、包容等)4、小结:没有什么隔阂是真情无法消除的,相信今天课后咱们的心会贴得更紧,更紧回放事例(二):同学需要的是什么?1、下面这段视频中出现的也是咱们班真实发生的事例学生观看视频)2、采访视频中的主角,谈谈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3、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到那时,我们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你们觉得呢?我们怎样解决更加好?4、学生自由发言5、总结:我们想到了生病同学的生理需求,怕他饿,怕他营养不够,但是却忽视了他的心理需求即便是关爱,也有我们考虑不周的地方,看来更多的换位思考才能让我们了解同伴的真正需求啊!(教师板书:换位思考)【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小案例,全部都是来源于学生中的真实故事,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抛出他们确确实实遇到过的问题,打开他们的话题,激活他们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辨,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在思——辨——再思——再辨的过程中一步步明晰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三个案例的选择既有逻辑关联,又在认知高度层层推进:从是否同意参加运动会,再到被指责同学一封信故事的逆向反思,最后到关爱同伴的方式方法的更加完美,直击学生内心深处,让课堂真正成为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的课堂三、体验游戏,认知导行1、今天咱们课堂上的收获真不少,能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也真的做到呢?下面我们来玩一个体验游戏——海岛逃生2、出示游戏背景,讲解游戏规则3、学生自由组合(4—5人小组),开始游戏体验4、教师进入学生中捕捉典型照片或视频,互动课堂推送到大屏幕,请相应的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团队“逃生”的秘诀师相机板书:不离不弃、互助等)【设计意图:教材中在本课时首页安排的这个游戏,我调整到孩子们对同伴、团队有了充分的认知体验之后,一是因为这个游戏本身涉及到生命层面的高度,二是能够在这个由知到行的游戏中有效挖掘到学生本真的东西进行呈现四、美文推荐,课后延伸1、教师总结:他们说得多好呀!同学相伴的路途上,你、我、他都是最为亲密的同伴,当你的小伙伴有失误、有不足时,不要责怪,不要冷落,不要忽视,不要排斥和疏远,请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谅解、关爱、接纳、尊重、理解!每个人都学会换位思考,对同伴不抛弃,不放弃,真正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板书撤去部分词语,留下关键词语)2、请大家课后登录教育云空间,阅读老师推送的美文《温情的大雁》,并在空间发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中雁群的群体意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在雁群中存在的不离不弃、团结互助都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模仿,在课堂生活实例已经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让学生课后阅读,教育云空间的感受留言是对“真诚平等、互助互爱、不离不弃”的再次回顾,同时学生之间可见彼此的留言,也充分体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利用了来自小伙伴的教育力量板书设计: 同 学 相 伴 换位思考 不离不弃 尊重 理解 关爱 不让一个人落下 接纳 包容 互助【教学反思】本课作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中最后一课《同学相伴》的第二个子话题——“不让一个人落下”,位于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由认识自我个体的特点转向关注共同生活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学生日后融入集体、关爱他人、和谐共处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我们执教这个属于学生校园生活领域的话题时,更加应该关注的是由学生日常生活生成的最为真实的事例,在这些他们身边甚至他们自己身上的事例中去引导他们生成应有的道德约束,变他律为自律,从而有效地把“知”转化为“行”孩子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就着重从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入手了:一、回顾了生活中的同伴欢乐情谊课前首先出示一组学生快乐校园生活的集体照,请学生欣赏问问大家三年的共同生活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而让学生能够品味大家相处相伴的乐趣此环节活动安排,既有对本课中上一个话题“同学相伴的快乐”的延续与顺承,也在轻松愉快的回忆中开启了同伴彼此的亲密关系之门,顺势导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学生们看得非常认真,流露出的笑容也自然真诚,内心对自己三年来的成长之路充满幸福体验。
二、解决了生活中的同伴难题事例从教材页呈现的三个具体事例来看,初步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三个事例都考虑到课堂思辨的环节中去了,但是从我们预设的学生观点来看,事例一和事例二学生可以谈的观点都是类似的,说来说去都是那样几句话,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第一、二个事例“运动会摔跤带来的埋怨”和“没有戴红领巾受到的责怪”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平推事例,都是学生无意中对班级荣誉造成了损害,但是同学们的责怪看起来又确实是为了班级荣誉,无可厚非怎样帮助学生厘清其中的关系?会不会是在老师关注方向的变化下,学生的观点也如同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课堂上,必须让孩子们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不同的集体活动中,需要得到体现的活动价值并不相同,有的活动侧重竞争优劣,有的活动侧重体验快乐,有的活动侧重能力提升,有的活动侧重团队协作为此,我把教材上第一个事例“做了减法”,而把自己学校将要到来的运动会报名工作中的这个难题抛出来,打开他们的话题,激活他们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辨,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在思——辨——再思——再辨的过程中一步步明晰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处理方式学生课堂上投票的数据变化就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心中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提升:只要心中有集体,有他人,有同伴,就是好样的。
第二个事例运用逆发生的方式,一封当事人的书信引出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内省的过程让课堂上真情涌动,感人至深我相信班级中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处理方式一定会更加温情、合理,伙伴们之间的感情一定愈加深厚!教材中第三个事例是校园中常见的,但是不见得每个班级都会遇到恰巧我班上学期就有这样一位同学骨折后坐轮椅上学,也的确在喝水、如厕、午餐、阅读体验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同伴们的细微呵护我想如果就教材中列举的事例直接在课堂上呈现,对我班学生来说就毫无价值可言,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做得这么好了,还要他们辨析把骨折同学单独丢在教室里的做法,就等于是为了用教材而用事例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通过学习比原有的层面有所。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