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
56页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玉盅林清玄 ①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圆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B.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C.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2)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3)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答案】 (1)D(2)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⑥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
3)①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②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③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 【解析】【分析】(1)D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犯了牵强附会的毛病故选D项 (2) “晶润透明”“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是从触觉角度描写苦瓜的“清凉滑润”,“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是联想,“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是比较、对比,同时也是衬托,兼有比喻,都是为了表现苦瓜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本题中,开篇就用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赞美苦瓜美;紧接着第二段写到苦瓜的外表美,并联想到“白玉苦瓜”,可见作者对苦瓜的爱;三到七段写到吃苦瓜,其中有自己年幼怕吃苦瓜到后来嗜吃苦瓜,还写到友人对苦瓜的各种吃法,表达出一种感情的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上升到人生的味道,正如文中作者的感慨“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整篇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苦瓜的爱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⑥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⑶①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②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③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艺术特色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本题中,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是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的。
写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是运用衬托手法仿佛是白玉一般”是运用的比喻修辞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是联想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是对比手法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⑶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的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即可这篇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通过前三段先写了苦瓜的外表美,4——8段写出吃苦瓜的经历,最后两段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然后具体梳理概括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泥火盆儿张金凤 “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立年那一盆红通通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小时侠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淌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日头稍稍偏西,屋擔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
这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 乡村取暖方式大都是通过烧火做饭、烧热大炕,“辐射”得屋里暖和,这就叫“暖屋热坑”但四九天气,到了寒气逼人的时候,还得请泥火盆儿出场·每一餐的灶火,总要剩些热炭,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通通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热腾的炭火在火盆儿里跳跃,老人在炭火的上方烤烤手,说,暖和泥做的火盆儿,不管盆内的炭火多热,火盆儿也是敢搬动的有时候,一个火盆儿在炭根熊熊燃烧不断释放热量的时候,被搬来搬去,给几间卧室驱赶寒气 清晨,小孩子赖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在大炕上绣花、扎鞋垫的大姑娘,一根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
外出的人回家来,也许顶着一头的雪花,拿笤帚扫扫一身的雪粒子,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前,无比感慨,或许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冬天,在火盆儿边,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通通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多少游子又在日思夜念老家炕头上泥火盆儿那冒着蓝火苗的温馨冬日,家里来客串门,最热情的招呼就是拉到火盆边说,来,烤烤火!围着火盆儿拉呱着日子,闲话着岁月,一天天地向年关迈进,向春天的昐头挪动火盆的微红,映着庄户人一脸的安详和知足 泥火盆儿,这位温暖的使者,还客串着美食源地这一角色一把黄豆,一撮苞米粒,几个花生,祖父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美食瘦小的苞米粒埋进去,过一会它就蹦跳着出来,变成一粒爆米花祖父一边欣喜地用拨火的钎子挑出爆米花,一边说:“看看,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有时候,祖父悄悄把地瓜埋进深灰里,慢慢地热闻到昋甜的味儿,小孩子馋猫一样到处找,直到那冒着油,滋滋响的地瓜被祖父从深灰里掏出来,小孩子才恍然于是下一次,小孩子趁大人送客去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地瓜悄悄埋在明火里就上街玩耍了等到家人闻到焦糊的气味,那红皮地瓜已经变成个炭灰锥最温馨的是祖父烤着火盆儿喝酒,他把那黑色的小烫酒壶倒上半壶白酒,将酒壶根部埋进炭灰里,伸手从挂在屋脊挂钩子上摘下小小的提篮,拿出几条小干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