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8 新人教版选修 试题.doc
7页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河床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我的令名如雷贯耳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1.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你们”,分别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2.“河床”象征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诗中,“河床”有各式各样的形象,这些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
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景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3.这段诗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和排比,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河床的丰富内涵,同时,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是河床的气势,更是诗人情感的气势4.本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式上是长短交错,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就一句,如“是眩晕的飓风”,长的多达五个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
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形成一种交替纬度,参差错落的音韵美二、语言运用5.为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和短信等新途径、新手段,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网络和短信文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于近一段时间联合开展了“感动”——首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请你拟写一条以“感动中国”为主题的短信积极参与,不超过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中华复兴需恒心,共产党员是核心,举国上下一条心,美好未来有信心,道路曲折莫担心,前途光明请放心,亿万人民表决心,代代相传不变心或:改革创盛世,神七舞九天泱泱大国五千年,而今豪气重现世贸迎新贵,奥运孕希望欣欣向荣慨而慷,迈步走向辉煌6.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请适当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把它改写成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改变个别词语)黄河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水珠如钢花四溅一样激起,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它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2)声响如虎啸震川般发出,浊流如巨龙腾飞般奔涌,水流如天幕张挂般悬垂,水珠如钢花四溅般激起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拽紧(zhui) 刹绳(shā) 伺候(c)B.须臾(y) 近狎(xi) 愠色(yn)C.长唳(l) 眩晕(xun) 舛误(chuǎn)D.拓荒(tu) 脐蒂(q) 咋舌(z)解析:选D。
咋读“z”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滋润 主旋律 分庭抗理 谨小慎微B.襟怀 潮汛 如雷贯耳 推心至腹C.潜伏 屹立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D.眩晕 翼轮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解析:选CA项,“分庭抗理”应为“分庭抗礼”;B项,“推心至腹”应为“推心置腹”;D项,“估名钓誉”应为“沽名钓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想象的图景B.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C.除了表现主题的独特外,诗人的抒情手段也是导致其诗歌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D.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解析:选D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B.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C.美感的流动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诗人和读者内心,而与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关系并不是很大D.这一系列具有伤残感的意象,既是他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现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解析:选BB项,成分残缺,在“审美”后加“价值”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网赵丽宏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幸好,那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任你遨游,任你飞翔!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5.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奴隶,而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要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了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6.诗人为什么会写道“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诗篇虽然没有一个字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7.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构思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