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翻拍四大名著令”引热议, 如何对待经典名著.doc
2页禁翻拍四大名著令”引热议, 如何对待经典名著4 月 1 日,全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 2011 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广电 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会议上发言表示:不提倡对名著频繁翻拍,也不提倡简单克隆国外剧这一提议引发热议,今天的《文化杂谈》就与您一起探讨四大名著被频繁翻拍这个话题,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经典名著李京盛称,2010 至 2011 年,四大名著翻拍剧陆续播出,并引起广泛关注,专家学者观众有褒有贬,“ 我们也反思了很多管理经验我这里明确告诉大家,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能再拍了此话一出,无疑是对四大名著的翻拍下了一道禁令,这是官方首次在名著翻拍问题上表态这个消息一出,再次将四大名著翻拍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拉回公众视线中,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就这一提议而言,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能再拍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翻拍名著泛滥成灾的影视界来说,也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减少由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而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避免受到翻拍肆意篡改、胡编滥造的行为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灵污染,还自己一方清净对于四大名著来说,则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们终于可以保持本色,不再被人肆意蹂躏,胡编乱改了!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行业取得迅速发展,登陆各大电视台的作品数量以及种类都有大幅增长。
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却有令人尴尬的现实,即剧本创作的贫瘠尽管荧屏上谍战剧、穿越剧各领风骚,但往往是一个受欢迎的剧出来,之后大量同类题材跟风之作蜂拥而上,其中自然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新创作的电视剧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挑剔的需求,不少制作机构纷纷打起了“吃祖宗老本”的念头一些曾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经典作品,被换上新包装后再次面世有媒体统计称,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翻拍 8 次之多,《红楼梦》也有 5 次此外还有评论指出,最近五年来,不仅仅是四大名著被改编了多次,甚至包括一些原本并不出名的神话故事诸如《封神榜》之类的也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让人不得不“ 佩服” 这些编剧们的功力名著频遭“恶搞” ,雷人桥段引争议一次次被搬上荧屏的“四大名著” 改编幅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地每次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浙江版《西游记》从去年大年初一一上映就雷到一大片,被网友誉为“虎年第一雷剧”在原著《西游记》中,白骨精是个充满邪恶的女妖,而新版《西游记》,白骨精却成了多情温柔、情场失意的“悲情女孩而且,争议最大的还在于白骨精和孙悟空有着一段情,她 500 年前是孙悟空的义姐,正是通过前世的那段情感,才使她为救孙悟空变成了白骨精,而如今因孙悟空的不仁,她才变得不义。
这样对名著人物的解读显然很恶搞而紧接着四月份上映的新版《三国》虽说不是一部“雷”剧,但“桃园结义”是三国中的经典桥段,就这么轻易被舍弃,观众实在不能接受而在新版《红楼梦》中鬼魅虚幻的场景疑似《聊斋》再现,宝玉挨打后梦到琪官和金钏儿的场景,琪官背光以剪影方式出现在宝玉床前,投井而死的金钏儿也面目模糊地站在幽暗的角落,两人都对着宝玉怨怼地说话,此情此景与一些惊悚片桥段着实有些相近,让不少观众不由得心头一紧剧中的音乐曲调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大观园中姑娘小姐们在阴森的布景以及若隐有无的音乐声中飘来飘去,又让不少观众想到了《聊斋志异》今年元旦上映的新《水浒传》相较新《红楼梦》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片花开头有云“北宋末年,宦官当道”,可是宦官一说到了明朝才有;还有人尽皆知武松打虎用的是哨棒,新版却换成了匕首,英雄范儿大大削减,经典的打虎段落变得“不给力”!还有如林冲练兵,竟然要求士兵们进行障碍赛跑、耐力训练等,练兵手段如此现代化也让观众哭笑不得无论《西游记》、《三国》还是《红楼梦》似乎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以颠覆原版为乐,以猎奇嗜头为本,以低俗、庸俗、拙劣为线,把经典名著搞的一塌糊涂当颠覆成了种时尚、丑恶当做了高尚、仁义曲解成了虚伪、善良被拿来嘲笑、美好被肆意践踏,这是怎么样的无耻?当颠覆+破坏变成了一种潮流,但亵渎文化成了一种个性展示,这是时代的悲哀!在电视媒体翻拍的风潮之下,传统经典名著早已被被糟蹋地面目全非,而商家所期待的收视率也被观众的鄙夷和嘲笑所代替。
不过,审丑的娱乐心理仍然在起作用,这些翻拍的电视剧还是有市场新版的《红楼梦》号称是最为尊重原著的,但其“照本宣科”的做法同样遭到了人们的质疑诸多评论中,偏向旧版《红楼梦》的居多,已然仙逝的陈晓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林黛玉” 尽管名著翻拍往往不大容易讨好观众,甚至有的新版一出来就遭到了大量网友的拍砖,但由于其广泛的受众基础,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收视率的这也使得制片方乐此不疲,只要能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不管是换了多少回的标签,还是乐于把这瓶“陈酒”拿出来卖其实,翻拍名著并非不可,但如果缺少对经典作品一个起码的尊重和深刻的理解,那最终的艺术效果只能是“天雷震震”,既侮辱了观众的智商,夜贬低了自己的艺术品味,同时还断了自己的财路――暂停翻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让一代又一代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无论是哀婉的爱情故事,还是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亦或是充满神灵幻境的神话小说,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间,但在电视媒体翻拍的风潮之下,传统经典名著早已被糟蹋地面目全非这种对经典名著的翻拍、糟蹋所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让中小学生在接触这些优秀文学作品时,失去了最初的审美体验,不利于青少年的审美观的发展。
因为从开始看电视起,他们所接触的就是一些已经被电视媒体戏说的文学作品不过,我们也不能太乐观与广电总局的这个“禁令”,以为它只是短期的,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也不大可能在今后永远不再翻拍那么,对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我们到底该抱一种什么态度?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他说:“ 对于经典,我的观点是尽量忠实,虽然说忠实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四大名著在情节上确实并非忠实历史,也有很多创新和改变,甚至像《西游记》,就是纯粹创造的神话故事但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仅是它们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追求这是不会被颠覆的是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把那些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的文化养分传承好并发扬好,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相信未来的中国,在文化上会有创新与突破,我们的文化道路也会越走越远好了,今天的《文化杂谈》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