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doc
6页中 国 建 筑 史 的 基 本 知 识一、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柿、椽、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X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凡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X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 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是说,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
比如,谈到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这一名词则是指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在平行的纵向柱网之间的面积一般称为间或开间,横向方面,习惯以“步架”来称谓步架是指相邻檀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檀木的位置与间距都有定制,很少任意增减,因此可用来表达进深的尺度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往造在辽、金、元时非常盛行,大概是此时受《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少所致,因而结构上有很多创新佛塔和园林建筑不受规制的约束,因此单体平面形式多变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基本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人的院落空问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 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庞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图16l人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戾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鹿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问,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二、宫殿、坛庙、陵墓(一)宫殿1.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侵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2.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居于北京城之中心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纵深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普遍特征因故宫规模巨大,而使庭院空间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朝五门”是应周礼之制,在宫城到太和殿之间要经过五道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X“三朝” 则是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朝后寝,即前面是对外的朝庭,后面是寝宫这也是宫殿平面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北京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中,在屋顶的不同等级和台基尺度的变化等手法运用中,创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阔的群体空间,从而表达了王权至上的思想二)坛店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祖建筑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祖有三处:天地、社稷、宗庙除了帝王的宗庙,各级官吏也设家庙,后通称为相堂另外还有一类祭祖建筑,即孔庙1.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内,与先农坛街相对始建于明初其共有垣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垣内满植柏树。
外垣西侧有一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内垣有三组建筑:内垣西侧有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一斋宫,西有祭天的祭坛圄丘,北有祈谷的祈年殿,它们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祈年殿平面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有4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檐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之上使祈年殿高出于周围的苍翠林海之上,造就了与天接近的感觉祈年殿与困丘之间由高于地面4m多的砖筑市路相联图丘为3层,底层尺寸、石料件数,均取阳(奇)数精工细作,为乾隆时期的盛作圄丘之北的皇穹宇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精美小巧,其周围垣墙磨砖对缝,施工精良,并产生折音回响效果,俗称回音壁2.曲阜孔庙孔庙有其独特的形制,如伴池、“万切宫墙” 照壁、根星门、“金声玉振” 牌坊、大成殿等全国基本上是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度与地方手法不同曲阜孔庙南北狭长,纵深布局,以垣墙廊点分为八进,前三进由碑记和榻星门构成引导部分,由榻星门军大中门大杯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由建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楼,近宫禁制度孔庙中的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仅次于最高级,同保和殿规制三)陵墓一般来说,陵墓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主要是安置棺枢的墓室;地面部分,则是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
从地形选择到人口、神道、祭已场所、陵体以及绿化,长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创作纪念性建筑或严肃静穆环境,极有参考价值陵墓建筑反映了人间建筑的布局和设计秦、汉、唐和北宋的帝后陵都有明显的轴线陵丘居中,绕以围墙,四面辟门;而唐与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京殿、门阈神道和石象生等在唐宋陵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各陵,采用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清朝的皇陵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布局和形制三、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最有影响的应属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有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我国现存著名石窟,如云岗、龙门、天龙山、敦煌等,都肇始于这一时期其建筑与艺术的造诣也都达到很高水平这一时期的寺庙主体是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即“前塔后殿”的形式道教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曾起过相当大的影响,道观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目前保存较完整的道观,以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伊斯兰教约唐代自西亚传入我国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仪典的要求,其清真寺必须朝向圣地麦加,其必设高耸的召唤信徒使用的帮克楼以及净身的浴室。
不置偶像,仅设圣龛结构常用砖石拱券或穹隆一切装饰纹样唯用古兰经或植物、几何形图案遗留至今的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以及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一)寺庙词观实例1.唐代建筑典型一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为现存我国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其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庑殿顶)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子与梁架由斗拱过渡连接,檐柱有侧脚及升起屋顶举折平缓,正脊有升起曲线,斗拱宏大(2m多高),出檐深远(达4m)它是唐代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其大殿之室内梁架结构为明袱、草袱两套构架2.辽代建筑的代表一河北蓟县独乐寺其山门为单檐四阿顶,屋架举高平缓平面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柱的收分少,但有显著侧脚此间屋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极矮,形成稳健的气氛,是比例精致、结构清晰有力的成功之作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其外观2层,内部实为3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式样,阁中供现存最高的泥塑16m的观音像内部为空井式结构,以佛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设梁妨,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访将内部划分成3层,从跑马廊上可观塑像。
在夹层结构中,为了增强抗震能力,在平行四边形的梁柱结构中加了斜撑,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历经了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观音阁的屋架为明袱、草袱两部分,中央观音像上部用八角形藻井,其他部位为平罔天花,观音阁斗拱巨大有力,有着明确的受力作用,出檐深远上檐柱自内收进,使得阁体具有明显的收分,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总之,观音阁是辽代雄健有力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3.宋代建筑典型一山西太原晋词圣母殿晋词是一带有园林意味的饲庙,其圣母殿建于北宋圣母殿是重檐歇山顶,周围有廊的大殿,外观秀丽轻巧,是北宋建筑的代表作其平面减去殿身的前檐柱,内柱也仅有前金柱,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内部屋架为彻上明造,由于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正脊及屋面都有明显的升起,因此形成柔和的曲线,体现了宋代醇和秀丽的风格4.元代建筑典型一山西芮城永乐宫原址位于永济县永乐镇,因修筑黄河工程,迁至芮城永乐宫建于元代,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其中三清殿立面各中分比例和谐,稳重而清秀,是元代建筑中的精品而三大殿内部壁画,构图宏伟、题材丰富、线条流畅生动,代表了元代在壁画方面的卓越成就,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二)塔塔是佛教建筑,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中埋藏佛舍利,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几种楼阁式塔是印度塔与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相结合的产物首先见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成为塔的主流,宋之前全部为木构,宋之后用砖木混合结构,著名实例为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用单数人 多不可上人,一般采用砖、石建造,辽、金是其盛期建于北魏的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塔,典型实例为北京北海白塔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造的塔,如北京正党夺金刚宝座塔有代表性的实例如下: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建于辽代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m,塔身平面为八角形,采用筒中套筒结构其外观5层,实际为9层,其中4层为平座暗层另外,在结构上为了增强结构刚性,柱梁间增设斜向支撑,已历经地震考验这种结构手法与独乐寺观音阁基本一致,塔身、梁柱、平座都由斗拱过渡支撑,共有斗拱60余种所以如此高的木塔,并未用过长过大的木料,充分显示了我国特有的斗拱结构的优越性总的来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塔的造型和结构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说明中国木结构建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建于北魏523年塔身为12边形,密檐15层塔身全部用灰黄色的砖砌成,高度40m,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略凸曲线,密檐距离逐渐往上缩短,与外轮廓收分一起构成稳重秀丽的风格,而在细部装饰上仍有明显外来影响3.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约建于隋代公元611年,为石材建筑,平面为方形,塔檐出挑叠涩5层,然后上收成四角攒尖顶,整个风格朴素简洁4.北京大正党寺塔又称五塔寺,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塔座为5层佛龛组成的矩形高台,其上再建5座密檐方塔,中央高、四角低四、园林中国园林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这几个阶段: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图为主体的思想;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一)皇家苑园古代帝王的苑园规模都很大,从秦始皇上林苑起,历朝都在苑内设置许多离宫别馆它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以便交通,园林部分位于后清代苑园造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胜古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
所以,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成为清代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1.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