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标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七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6374955
  • 上传时间:2024-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7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点集训(二十七)对应学生用书p2871.浙江省皤滩古街里的针刺无骨花灯,被民间称为“唐灯”,其工艺源于唐朝,整灯不用一根骨架,只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片黏贴接合,再覆盖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十三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A.源远流长B.革故鼎新C.博采众长D.海纳百川【解析】材料中强调了工艺源于唐朝,拥有极为精细的工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种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且革故鼎新也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唐灯”工艺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体现不出博采众长,也体现不出海纳百川,C、D选项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2.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

      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正确答案为A3.汉字像一幅画,更表现了文字的内涵下图表明(A)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材料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A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项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项说法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4.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拟在5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论典籍、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1000余种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D)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①不符合题意,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②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④正确。

      本题答案选D5.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B)①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②提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 ③彰显“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 ④充分发挥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充分发挥文化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支持,也不是文化意义;③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B6.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的民族盛典——春节,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D)①其内涵在对外交流中融入多元因素 ②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融入了外国优秀文化的因素,①不选;材料未涉及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②不选;“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影响力日益扩大,③入选;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④入选。

      故本题选D7.“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出由自宋代陆游的《读书》,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D)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体现的是“读书要趁早”的劝导,①错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体现的是“读书能富贵”的价值观,②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③符合题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相符,④正确本题选D8.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B)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能构成本题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9.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A)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印证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②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10.著名学者陈先达在《论文化自信的底气》一文中提出,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B)①中华文化坚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 ③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④不同的思想学派是中华文化产生的源头活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坚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原则,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①③符合题意;中华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而不是走向趋同,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产生的源头活水,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11.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是艺术工作者在民间舞蹈、戏曲、武术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的产生表明(B)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传统文艺产生的基础④中外优秀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古典舞是艺术工作者在民间舞蹈、戏曲、武术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的产生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传统文艺产生的基础,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12.2018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发布了微视频《石榴花开》在视频中,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展现出各族人民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和谐画面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起这主要体现出(D)①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表明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②符合题意;“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表明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各民族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个性,排除①;题中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排除④13.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不得使用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网络用语等禁上广播电视,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10分)【答案】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应规范使用汉字,不应乱用汉字、生造词语,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②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功能,但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造成伤害③我们不反对网络用语在网络中流传,但广播电视节目应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树立权威的标杆14.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12分)(2)就如何弘扬“上海精神”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6分)【答案】(1)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平等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凝聚成“上海精神”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倡导的“和合”理念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具有相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2024-2025学年上学期江苏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同步辅导第03讲 科学探究解析版.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同步辅导第03讲 科学探究.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同步辅导第06讲 制取氧气解析版.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同步辅导第05讲 氧气的性质.doc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同步辅导第06讲 制取氧气.docx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2024_2025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多乡镇八年级下册6月期末数学试卷.docx 2025年6月福建省泉州中考模拟数学试卷.docx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数学试卷(二).docx 2024_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docx 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名校联测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2024_2025学年重庆市巫山县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docx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集团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字版含答案解析).docx 【期末语法易错题专练】五年级英语上册提升卷 (译林三起 含答案).docx 2024_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docx 2024_2025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八年级下册6月期末数学试卷.docx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