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个案研究.docx
8页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个案研究 郭胜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510610)Reference:教师的教学信念即教师对教育、教学、学习及学生的看法基于这些观点、看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并作出教学评估本文对五位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研究她们所持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主张汉语教师要通过科学、能动的反思过程来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促进个人专业成长Keys:教学信念,教学行为,汉语教师,反思,专业发展G642.O :A : 1007-2187(2012)11-0058-04一、引言教师的教学信念,是教师对教育、课程、教学、学习及学生等的自以为可以确信的看法这些看法、信条是教师在以往经验、教学实践以及个人性格等基础上长期提炼而成,它们影响着教师如何计划、实施和评估教学197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对教师的研究已经从教师的行为研究转向对教师思维的研究研究重心从教师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转向关注教师教学时内心所持有的信念,更多从认知角度人手来理解教学这个集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因素的复杂过程;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教师认知研究则始于1990年代。
我国外语教学界从21世纪初开始研究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夏纪梅主持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问题研究项目对全国600多所高校骨干英语教师进行了包括教学信念在内的多方面调查王乐、郑新民、陈冰、楼荷英等的研究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英语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汉语教师认知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孙德坤将教师认知研究的术语和理论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界,指出教师认知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改进师资教育模式和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最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吕玉兰在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将教师的认知过程纳入资料收集的范围江新对4名对外汉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了个案研究而针对汉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能动主体,他们能否客观地认识和处理其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将影响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进而影响汉语教学的质量以及汉语教师自身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若干高校汉语教师个案,了解其所持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汉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提高职业发展的自觉性,并对汉语师资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本研究描述1.研究对象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以广东某高校的五名对外汉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受访教师中教龄最短的1年,最长的40年,大多有师范教育背景之所以采用定性个案研究(qualitative case study)的方式,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更有助于揭示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和隐性问题,也更能关注教师个体对其职业的理解和解释,避免了对教师外在行为的简单化描写和量化评估的不足2.研究工具和步骤教师信念包括很多子信念,如语言信念、学习信念、学习者信念、教师角色信念、课堂信念、教学信念等等本研究以了解汉语教师关于自身角色和汉语学习者的信念为主研究的过程包括:(1)研究前的背景访谈,主要了解教师基本情况,如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2)课前访谈,包括两部分,一是询问教师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如:你认为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二是了解教师的课前构想,请她们回答三个问题:①这节课你打算怎样教学?②学生会对讲授的内容感兴趣吗?为什么?③请描述你自己以及学生将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怎样的角色3)研究者对受访的每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型为精读课和口语课),全程录音,并记录课堂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4)课后访谈,即听完课后,通过追溯式方法,与教师共同回顾课堂实践过程,询问她们的看法,例如:你认为刚才教学的成功之处和最大困难在哪里?能否采用别的方法?你觉得学生的表现怎么样?等等,并就课堂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与教师一起探讨和交流最后获得的调查资料为10小时的课堂录音和450分钟的访谈录音研究者在听课与访谈结束后,将谈话录音和观察到的课堂现象转录为文本,作为研究的参考资料3.课堂观察与访谈通过整理访谈内容及课堂观察记录,五位受访教师的信念表述和课堂教学情况分别如下:4.分析和讨论教师表述的信念与其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呈现出相当的一致性.例如教师A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及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她在教学中就有目的地设计了口头报告环节,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教师C强调教师要有一套方法体系,她自己多年来就摸索出很多独创的教学方法;她也重视所有教学步骤的成效,因此要求学生步步紧跟她的要求做教师E认为教学要有激情,通过课堂观察能看到她在课堂上是全身心投入,以热情带动整个教学进程的然而,受访教师的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教师B和教师D都强调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对而言,教师B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融洽,而教师D较为拘谨,与学生的互动比较有限。
这说明教师“知道该怎样”,与教师“实际怎样做”之间存在差距;教学理念的实现程度与教师的个性因素、自我意识等大有关系,这也令各位老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此外,教师心目中隐含的一些理念并没有表述出来,或者连教师本人也没有意识到,但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教师C对于课堂的强势主导、学生的被动地位,有可能源于教师心中隐藏着“学生需要完全依赖教师才知道该怎样学习”这样的理念实际上,在教师认知与课堂教学之间会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不仅教师的教学原则或理念在影响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中的鲜活事件也时常反作用于教师的方法,使得教师综合情感、道义、情绪等因素整体地考察教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在这一教育现场得以形成和积淀例如教师D谈到了一个例子:在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讲述了主人公常年照顾患病妻子的感人故事有一次在课堂上讨论这个故事时,我说:老师不相信有这么传奇的爱情故事,照顾一个病人一两天可以,但是长达五年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不太可能的结果,有好几个学生听了以后,态度似乎马上发生了转变,也变得不相信这样的人间真情会发生我注意到了这一反应,以后在处理同一篇课文时,我就改变了方法和角度,我会说:我相信世上真的有这样能历经考验的爱情,尽管并不多见。
作为教师,我想应该多传递一些希望、一些“正能量”;面对观点摇摆,还不清楚人生方向的年轻人,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见,所谓“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受访老师均认为,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展示更丰富、形象的语料,多用于听说训练、课文复述等环节,以丰富课堂形式多媒体是双刃剑,有长处,也有不适应特定课型的短处,不必过分依赖,学校管理方也不应以是否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标准还有教师反映,考虑到初级阶段学生的书写特点,应以手写板书为主;鉴于目前教室设施的布置方式,有时在教学流程当中,投影开关、屏幕升降跟黑板的使用会产生冲突,所以干脆只用黑板以上意见反映了第一线教师对待多媒体新技术的态度非常理性,主要从实用性、目的性角度出发来考虑其应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应该”贯彻的第二语言教学信念,比如“精讲多练”和“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知识仍要占很大比重,教师充当语言讲解者、示范者的角色常常多于充当语言交际者的机会当然,语言的应用要以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为基础,所以讲和练要结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讲解或示范常常比引导学生操练要容易一些,因为讲解时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练习应用时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可控的因素增加,对教师的能力是更大的考验另外,课程特点、学生程度、教学进度的要求、教材适用性、教师意识(是否重视课堂活动设计)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实际操练的情况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确实容易关注自己的“教”多一些,而关注学生的“学”少一些教”得如何,和学生如何“学”密切相关在访谈中,教师反映的执教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或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安排到同一班级,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平衡?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如何消除学生的顽固性偏误?4.如何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还有教师反映学生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等现象严重,妨碍了教学进程和效果这些都体现出教师在教育现场必须面对的一些深层次的甚至是瓶颈性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长期摸索,而有些问题的解决却似乎在教育者的掌控之外我们觉得,一线汉语教师需要将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来抓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关注什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注意赋予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学习停滞是什么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方法还是别的原因?比如本研究中教师A课堂的口头报告环节,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如何制作信息集中、精炼的演示文稿,如何清晰简洁地作口头报告,如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等技巧方面,均比较茫然,需要教师提供比较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才能引领他们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汉语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弱视”现象,笔者猜想与教师本人在我国的这种教育体制和模式下受教育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们的传统课堂一般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多为讲授式教学,而非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大都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参与度并不是考量教师是否优秀的必要指标,而教师在自己当学生时的这种“学徒观察期”的经历,必然会影响他们日后从教时一连串教学行为的选择三、结语在受访教师中,教师A谈到她会将平时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独特的、有价值的事件记录下来,她把这称作“教学拾遗”,这正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方式按照一般高校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汉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专家、同行或管理者评价的结果,从侧面去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语其实,教师完全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应用反思工具,客观地分析和总结自己工作的长短得失,反思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个人的专业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可借助的反思工具有:教学录音或录像、教学日志、教师审计、教师自传、角色模型简介、生存忠告备忘录等在汉语教师的培养上,光有教学方法的培训远远不够,还应帮助教师熟悉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学习如何科学、能动地评价自己的教学。
本研究在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不少缺陷我们对每位受访老师进行课堂观察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的授课表现会因受自身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始终处于一个围绕“正常值”上下波动的状态,因此我们的课堂观察只是管中窥豹,对教师教学活动背后的思想的分析也肯定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不一定符合教师的真实意图本调查设计的问题有限,不能全面涵盖教师信念的各个层面受条件制约,也没有在学生中调查他们对受访教师的评价以作比照,这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讨论的深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