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72445595
  • 上传时间:2022-04-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2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李玉龙(兰州交通大学 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文章在讨论基于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提出从应用入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关键词:基于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誉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各行业对网络管理、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技术与开发人才的需求[1],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该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应用,突出实践”[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应用为目的,就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1 构建基于应用的课程体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也在相应地变化。

      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多种课程体系,蒋天发教授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分为以TCP/IP协议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局域网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Internet 网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OSI协议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概论性的网络课程体系等[3],并对每一种课程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进行了传述吴功宜教授提出了从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构建网络课程的思想,编写并出版了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系列教材,提出的三条主线是:ARPANET-TCP/IP-Internet 技术,PRNET-Ad hoc-WSN/WMN的无线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4-5]冯博琴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中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结成9个知识大类、3个层次的54个知识点和6个目的的31个技能点,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对我们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2 从应用入手设计教学内容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称“大基”)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懂”、“建”、“管”、“用”(“懂”是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基本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的基本能力;“用”是学会使用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现代计算机网络为教学目标,以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为主线,以加强应用,培养能力为重点,结合西部高校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取舍和整合,减少了重复,对“大基”中讲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性的讲解,摒弃了传统课程中那些过时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网络技术中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与实现技术,如增加了应用广泛的无线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课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加之教学和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了解概念、会上网使用简单的网络软件即可;另一种是名曰强调应用,但把该课程降低到单纯的网络产品介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生活中的网络为实例,按项目整合课程内容把传统的章节内容归纳成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都对应生活中的实际网络项目,将应用技术贯穿到实践中进行教学笔者按大项目和小任务组织教学与实践,逐步扩展,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同时边学习边实践1) 项目一:构建小型网络[6]任务一:组建SOHO型网络任务二:构建办公(或宿舍)网络任务三:网络服务器的搭建任务四:小型网络的安全保证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硬件组成、网络中设备的连接方式、TCP/IP协议与IP地址基本知识、常用网络测试工具、网络病毒及防治等这些基本知识在“大基”中已经讲过,但仅介绍概念,大多数学生未接触实践2) 项目二:用无线网络完成项目一任务。

      相关知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以及无线局域网组网模式等3) 项目三:构建园区网络任务一: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任务二: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任务三:网络的互联与互通相关知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级联技术、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VLAN技术及应用、路由技术与三层交换等4) 项目四:Internet接入技术任务一:ADSL接入技术任务二:校园网接入技术任务三:构建安全的校园网相关知识:Internet基本技术、家庭网络接入技术及ADSL技术及应用、宽带接入技术、路由协议与网关、防火墙技术及应用5) 项目五:网络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法将这些项目与任务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做项目,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3 从应用入手,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系统、完整、讲细、讲透的讲课方法,既枯燥乏味,又束缚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加之课程学时普遍减少,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点[7]在教学过程中,以“懂”、“建”、“管”、“用”为目标,从应用入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结合。

      如:场景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演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虚拟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8-1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第一讲中,教师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启发学生发言,谈谈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并互相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简单的说: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自治计算机系统,通过连接介质(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该定义符合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目的;2)构建网络必须有基本的网络设备;3)网络通信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生活中的网络场景(如两台计算机连网、通过交换机实现多台计算机的连网以及通过无线AP组建家庭小型网络等)、实物展示(将双绞线、RJ-45水晶头、各种网卡、交换机搬到教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动画演示(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Flash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学生在完成项目一、项目二的同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坚定了基础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如以学生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机房网络和校园网为案例组织教学,融合项目管理的系统理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案例项目展开,循序递进,逐步扩张到有关深层原理、概念,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设备选型、组网规划、网络配置等网络方案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如何使用最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客户需求等网络课程的教学要能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尽可能地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我们在校园上开设了“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课堂、网上虚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教学网站,通过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局域网组网与配置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我与互联网同前进知识竞赛等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查找和学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充知识面另外,也鼓励学生通过Internet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检索有关技术的最新知识,真正发挥网络的功能,达到“学网用网”的局面,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变得内容充实、生动形象,使学生学有兴趣,理解全面,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8年,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在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我校学生连续3届获得“局域网组网与配置”项目特等奖4 结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突出应用,注重实践是本课程的重点,但也我们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跟踪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和完善网络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建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才能取得成效参考文献:[1] 王绍强.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16-18.[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4.[3] 蒋天发. 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 计算机教育,2008(5):65-67.[4] 吴功宜. 适应21 世纪技术发展要求,建设高质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8(11):9-13.[5] 吴功宜,吴瑛.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计算机网络[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13.[6] 王双顶,徐江峰.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7] 贺德强,刘旗扬.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 高教论坛,2009(6):75-77.[8] 张黎明,李玉龙.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8):96-97.[9] 蒋中云.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4):81-83.[10] 叶晓国.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22):95-9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