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课件.ppt
68页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国家减灾十年报告的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死亡数千人•灾难、重大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均属于危机性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躯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我国各类灾害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 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如张北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 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 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我国各类灾害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云南澜仓地震云南澜仓地震 (1988)•克拉玛依特大火灾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4-1995)•张北地震张北地震 (1998-1999)•长江流域大洪水长江流域大洪水 (1998-1999)•洛阳洛阳12-25特大火灾特大火灾 (2000-2001)•大连大连5.7空难空难 (2002)•北大山难北大山难 ((2002))•SARS (2003)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家访•心理门诊(设在综合医院)•咨询热线•为受伤者心理干预•电视讲座•医护人员/干部培训•科普文章•科研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应激反应:生理改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 腹泻•出汗或寒战•肌肉抽搐 肌肉酸痛•头痛•耳朵发闷“听觉丧失”•疲乏•月经周期紊乱•性欲改变•皮疹 过敏 烧灼感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应激反应:认知方面应激反应:认知方面•记忆问题•定向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不能不想灾害事件•计算、决策困难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改变_1•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随时可发生随时可发生•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无法预料无法预料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改变-2•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信任•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抑郁抑郁 焦虑焦虑•分离障碍分离障碍•酒精酒精 药物滥用药物滥用•自伤自伤 自杀自杀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ASD)患病率:患病率: Staab等报道遭受台风的群体1周后的时点患病率为7.2%; Chassen等对暴力事件目击者的调查发现,符合ASD诊断标准者占33%。
同时这2位作者都认为ASD是PTSD很好的预测指标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ICD-10将PTSD定义为:1.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短期或长期)的延迟和/或突出的反应,这类事件或情境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它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PTSD 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是人们面对恐惧与无助时的正常反应这是多数创伤体验的基本内容通常,人们能够解决这些痛苦症状,仅有很小比例的人会发生PTSD等应激相关障碍某些类型灾害之后,抑郁较PTSD更常见,而且50%PTSD病例同时存在抑郁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PTSD患病率•PTSD终生患病率约 8%•女性10%, 男性5%•美国一般人群中约50%在一生中遇到创伤性事件•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某些创伤更高, 如强奸后为50%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强奸和身体攻击•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退伍军人:6.3~30.9%•受灾群体:4~59%•交通事故:29~100%•难民:21.5~31.3%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PTSD 流行病学:中国的数据•车祸:41%(3个月)36%(4年)•滑坡:43%•地震:24.2%(9个月内)•洪水:3.7%(3个月)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经历强烈创伤后,如果有下列三组症状群中的一定数量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再体验•逃避/麻木•过度觉醒•症状必须超过一个月,明显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重要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反复地、不自主地出现对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想象和思维。
•反复地、痛苦的做关于创伤事件的梦•有仿佛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行动和感受(包括再体验,情景闪回发作)•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感•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躯体反应(如发抖、寒战、心跳加快)再体验--至少有以下一个症状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言语•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物•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婚、为人父母或长大成人)逃避和麻木—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过度觉醒-至少有以下两个症状•入睡困难或易醒•发怒或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警觉•易惊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周内出现,•有些人可能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躯体症状—因此就医•胃痛、便秘/腹泻交替•呼吸系统问题•头痛•肌肉抽筋或疼痛•后背痛心血管系统症状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症状和诊断•A 创伤性事件:被抛弃和无助感•B 再体验:侵(闯)入性(闪回、噩梦) 扳机作用(各感觉道、某种特定的感受)•C 回避:一切能引起创伤回忆的任何事物,包括 情感。
两个可能的后果: ——躯体形式障碍 ——克服创伤体验的特殊应付方式•D1 防御性的遗忘:•D2 警觉:易激惹、睡眠障碍、听力增强、注意 力问题•E 时间界定:众说纷纭,1—6个月,延迟反应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病程与预后•30% 完全恢复•40% 轻微症状•20%持续存在中度症状•10%不愈/恶化•早期以闯入为主,其后回避突出•达到缓解的时间中位数为至少3年•1/3 病人的PTSD病程超过10年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伴发精神障碍•同病率•重性抑郁 - 48%•物质滥用障碍- 27% - 52%•焦虑障碍- 7% - 31%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社会支持系统在应激中的作用•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从社会各方面能得到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事件、人格、认知过程、个体经历、应对方式、应激源及应激过程都影响着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和稳定性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部分,工具性支持包括各种物质性或策略性帮助,以解决问题为取向;• 情感性支持通常在应激过程中以针对情绪变化的应对为取向,对情绪失调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亲子关系、家庭、亲密关系、婚姻、朋友、社团等均是重要社会支持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旨在阻止极端应激事件所至后果的恶化.通过即刻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趋于稳定.•危机干预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短崭干预的目的是使幸存者重获个人尊严和价值感•危机干预的核心是“谈话”—•在混乱的灾难环境中,人际交往可减少孤独,并提供健康帮助•把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可增强自我控制感•减少无助感和无望感,可加强幸存者的应对策略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危机干预的目标危机干预的目标•危机干预的最低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病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Aguilera和Messick)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危机干预技术:•危机干预时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治疗师的擅长,采取各种取向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短程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方法。
•危机干预主要应用下述三大类技术:•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2、支持技术 •3、干预技术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干预技术干预技术 •称解决问题的技术,让当事者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人员•易感人群•老人 儿童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急性期的干预急性期的干预•原则:原则: 简短、及时、简短、及时、 就近、就近、 集中、表集中、表浅浅•目标:促进病人面对、接受、加工、整目标:促进病人面对、接受、加工、整合压抑和难以承受的情绪合压抑和难以承受的情绪•方式:方式: 个别治疗、集体治疗、集体晤谈个别治疗、集体治疗、集体晤谈(CISD )、、•催眠催眠 疗法疗法•药物治疗问题:药物治疗问题: 镇静,缓解激越镇静,缓解激越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严重事件晤谈严重事件晤谈(CISD)•集体晤谈,又叫严重事件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严重事件严重事件• 严重事件是任何使人体验异常强烈严重事件是任何使人体验异常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可潜在影响人的正常情绪反应的情境,可潜在影响人的正常功能功能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集体晤谈的目标集体晤谈的目标•支持和安慰支持和安慰•公开讨论内心感受公开讨论内心感受•资源动员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
消化创伤体验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集体晤谈的经验集体晤谈的经验•洛阳火灾洛阳火灾 ((20002000))•大连大连5.75.7空难空难 ((20022002))•车祸车祸 ((20022002))•北大山难北大山难 ((20022002))•SARS (2003)SARS (2003)•北大医院幼儿园事件北大医院幼儿园事件(2004)(2004)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时限时限•灾难发生后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内是理想的干小时之内是理想的干预时间预时间 •6周后效果甚微周后效果甚微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种类种类•正规的集体晤谈正规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小时内实施•指导者必需对小组治疗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小组治疗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解•在事件发生后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小时内不进行CISD•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CISD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分期严重事件应激晤谈分期• 第一期第一期 介绍期介绍期• 第二期第二期 事实期事实期• 第三期第三期 感受期感受期• 第四期第四期 症状期症状期• 第五期第五期 期期• 第六期第六期 恢复期恢复期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一期第一期 介绍期介绍期 •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介绍CISDCISD的规则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仔细解释保密问题•每个人自我介绍每个人自我介绍•定位在应激处理的服务,不是正式治疗定位在应激处理的服务,不是正式治疗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二期 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SARS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三期第三期 感受期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 •这些感受对你的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这些感受对你的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响? •注意内疚、自责等感受注意内疚、自责等感受•你是否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你是否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做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对不利的后果要负什么责任对不利的后果要负什么责任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四期第四期 症状期症状期• 确定个人的痛苦症状确定个人的痛苦症状• 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各方面描述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各方面描述• 依时间顺序回顾(例病人死亡)依时间顺序回顾(例病人死亡)• 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 避免避免•“障碍障碍”、症状用语(用应激反应)、症状用语(用应激反应)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五期第五期 期期• 介绍正常的反应及应激反应模式介绍正常的反应及应激反应模式• 强调适应能力强调适应能力• 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 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 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 自我识别症状自我识别症状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第六期第六期 恢复期恢复期• 总结述谈过程总结述谈过程• 回答问题,提供保证,回答问题,提供保证,• 讨论行动计划讨论行动计划• 重申共同反应重申共同反应• 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 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 积极应对技巧积极应对技巧•对处境进行评估对处境进行评估•制定行动计划(应付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应付问题)•使用先前紧急状态下使用过的解决问题使用先前紧急状态下使用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策略•以适宜的方式释放痛苦情感以适宜的方式释放痛苦情感•避免由各种情绪混杂而产生的强迫性思避免由各种情绪混杂而产生的强迫性思考,但接纳痛苦考,但接纳痛苦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消极应对消极应对•使用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对于解决使用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对于解决问题的应对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问题的应对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想象和幻想过度想象和幻想•冲动行为冲动行为•找替罪羊,向弱小者发泄沮丧情绪找替罪羊,向弱小者发泄沮丧情绪•过分依赖和依靠行为过分依赖和依靠行为•不能引发关心他人的感受不能引发关心他人的感受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集体晤谈注意事项集体晤谈注意事项• 对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对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 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 对于家中亲人去世者,不适宜参对于家中亲人去世者,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
可能会加重其它人的创伤加集体晤谈可能会加重其它人的创伤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SARS应激后的集体心理干预•目的-探讨应激后的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CISD对37名解除隔离后的急诊科护士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查事件影响量表(I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I-90)•结果-干预后IES总分和闯入症状得分下降明显,回避症状得分无明显变化.SCI-90结果显示,干预前各因子中强迫因子分最高,抑郁因子分次之;干预后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抑郁因子分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偏执因子分 •结论-集体心理晤谈的方法对于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效果良好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 个别治疗(各种取向)个别治疗(各种取向)• 集体治疗集体治疗•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眼球运动脱敏和再加工眼球运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 •社会康复治疗社会康复治疗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居丧的干预居丧的干预 经验经验•克拉玛依特大火灾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4-1995) (1994-1995)•车祸车祸•大连大连5.75.7空难空难 (2002) (2002)•北大山难(北大山难(20022002))•门诊门诊•幼儿园事件幼儿园事件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休克期休克期 麻木麻木 否认否认•埋怨埋怨 自责自责 后悔后悔 愤怒愤怒•抑郁期抑郁期 情绪低落情绪低落 不愿见人不愿见人 什么都不什么都不想干想干 对什么都无兴趣对什么都无兴趣 恶梦失眠恶梦失眠•恢复期恢复期 不再做恶梦不再做恶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开始适应新生活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居丧干预的策略居丧干预的策略•一 支持与帮助支持与帮助•二二 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死者的回忆•三三. .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四四. .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五五. .适应丧失适应丧失, ,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一.支持与邦助支持与邦助•居丧之初多处于休克期居丧之初多处于休克期, ,表现麻木表现麻木. .目标目标应放在建立关系应放在建立关系 提供支持(大连)提供支持(大连)•鼓励表达感情鼓励表达感情 安慰关心安慰关心, ,实际的接触与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邦助具体的邦助•安排亲友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安排亲友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二 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帮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幼儿园)•治疗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居丧者表达出各种想法•帮助居丧者发现、接受和表达悲哀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感是十分关键的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二 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人在痛苦时哭泣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而不是软弱例:痛失爱子的父亲)•必须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用日记等其它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大连:参观会场 放飞 海祭 设灵堂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三.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此时此地此人此时此地此人”,从居丧者的独特立场出发,从居丧者的独特立场出发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抱现实的态度,治疗者无回天之力,但我们存抱现实的态度,治疗者无回天之力,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居丧者的一种给予在的本身就是对居丧者的一种给予•治疗者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治疗者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响治疗•学会处理居丧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学会处理居丧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
回避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回避 借借酒浇愁酒浇愁 暴力暴力 自杀等是不健康的行为例:自杀等是不健康的行为例:丧夫的妇女)丧夫的妇女)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即能即能“共情共情”,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要求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要求“往好处想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或淡化事情•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例:失去大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例:失去大儿子的母亲)儿子的母亲)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四四 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了解居丧者的人格对于了解个体的独特了解居丧者的人格对于了解个体的独特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反应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痛苦,他必须面对和经历居丧过程,虽然痛苦,他必须面对和经历居丧过程,回避和试图绕过这一阶段是不现实的回避和试图绕过这一阶段是不现实的•告诉他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告诉他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居丧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能减轻居居丧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能减轻居丧者害怕会因此发疯的恐惧,也能帮助丧者害怕会因此发疯的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
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五五 帮助居丧者适应丧失,并帮助居丧者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逐渐投身新的生活 1.时间2.希望3.行动4.支持5.调整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尽力而为尽力而为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心理干预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心理干预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心理干预工作人员应具备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干预工作人员应具备心理治疗师的资格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对每一个资格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病人都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病人都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精神卫生在我国防灾、备灾、救灾工作中的重要精神卫生在我国防灾、备灾、救灾工作中的重要性正在引起关注性正在引起关注•2002年年4月月17日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日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规划(2002-2010年年)中己经将受灾人群列为重点中己经将受灾人群列为重点人群,提出人群,提出“加快制定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人员、组织和措施上提供保证从人员、组织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生率神疾病发生率”。
•总结学习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总结学习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提高各级人员的认提高各级人员的认识识,加强培训是使灾难后心理救援工作能够快速加强培训是使灾难后心理救援工作能够快速启动的基本保证启动的基本保证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小结小结•面对灾难,所有人都会有应激反应,这面对灾难,所有人都会有应激反应,这是正常的大多数人会逐渐减轻是正常的大多数人会逐渐减轻•少数人群因不能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少数人群因不能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需要心理干预•PTSD相当常见,多为慢性相当常见,多为慢性•心理干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预防和心理干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预防和治疗治疗PTSD•有关研究远远不够有关研究远远不够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sychointer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