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和山阳明山课件.ppt
17页热 烈 欢 迎 领导和专家莅临中国·阳明山 参 加 首 届“和”文 化 论 坛,天下“和”山阳明山,中共双牌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宣传部长 秦小国,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双牌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莅临阳明山参加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论坛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阳明山及其“和”文化方面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阳明山位于零陵古城之野、潇水中游、双牌县境东北隅, 属五岭山脉,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24.6米阳明山万山拱卫,独耸千寻、纵横百里、巍峨秀美,站在山顶,南望九嶷,北眺衡岳,数百里山川皆历历在目明代诗人蒋鏊(ào)《游阳明山》诗云:扶筇(qióng)散步到阳明,云淡风和远世尘;纵目峰头三楚尽,旷怀别领一天春对阳明山的胜致作了生动的描绘昔《零陵县志》、《永州府志》、《宁远县志》对阳明山多有记载,《零陵县志》载“零陵潭山北,今属宁远,名阳明山明《永州府志》曰“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大清一统志》云“阳明山,山最高,朝阳甫出而山已明,”道出了这座山名称的由来。
明《宁远县志》云“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云峦岝(zuò)崿 (è),烟岫(xiù)玲滢,霜紫雨青,浓妍淡韵绝顶秀峰,祖师道场在焉唐宋文学家柳宗元、吕温、明代尚书陈荐、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揽胜足迹柳宗元《游黄溪记》所言“黄溪”之源头正是阳明山之大黄江源一、阳明山自古就是一座天下名山,名和阳明山古叫阳和山,明嘉靖年间才更名阳明山 自此一山两名可见其与“和”有不解之缘而就阳明山之山名而言,阳是“丘”与“日”的组合,乃天地之和;明是“日”与“月”的组合,为阴阳之和自古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天地阴阳,万物和谐二、阳明山以和闻名天下,景和阳明山体态虽巍为壮观,但景致却十分秀美曾有人将阳明山的特点概括为“古、灵、奇、秀”,是一座以秀闻名的山阳明山阳光和煦,雨露和润,云雾和缓,清风和畅,花草和美,溪流合欢,百鸟和鸣时时处处都透着和谐的韵致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在阳明山杜鹃花海景区,有一天然的“和”字,远远望去,似有几分颜体的神韵当年为建微波台,人们在杜鹃花海景区修了一条之字形的公路,路建好以后,有人在不经意当中发现那条小路竟像一个草写的寿字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之后,县里又在观景台南面人工种植了一个“福”字福、寿、和位于一山,也算天下奇观了!,人和阳明山自古民风淳朴,父子之间慈孝相亲,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夫妻之间相敬如宾,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十面八方传为美谈阳明山人对自然十分敬畏,不仅逢年过节祭祀山神,对山里的飞禽走兽也从不轻易猎杀,现今阳明山尚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近百种阳明山自古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地方据载,阳明山佛教始于宋,盛于明清,山上的万寿寺是远近闻名古寺,相传明朝人郑秀峰在此坐化成佛,被尊为“七祖”,素有“明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之盛况据零陵地方志载,明嘉靖年间南渭王朱彦宾等曾在阳明山的设道场修道,说明阳明山释、道曾和平相处儒学在永州历来源脉深厚,阳明山浸润其中,自不待言儒、释、道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崇“和”文化,寻求人的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2006年,为因应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势,为阳明山的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永州市委、市政府及双牌县委、县政府根据阳明山的文化特质和底蕴,决定将“和”作为阳明山的文化标签,致力将阳明山打造成天下第一“和”山三、致力打造天下第一和山,举办“和”文化节推广和谐文化。
自2006年起,举办了7届“和”文化旅游节节会当中举办了有100对新婚、99对金银铜婚夫妇参加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庆大典,发表了“中国阳明山红杜鹃爱情宣言”;举行了“两岸和、中国和、世界和”的万人写“和”签名活动;在双牌县城修建了永和塔;山上建起了万和湖;命名了“山盟石”,与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中国·‘山盟·海誓’爱情精品”景点,推出一批宣传阳明山的文艺作品……,以山为媒开展两岸交流充分利用与台湾阳明山“山同名、人同脉、文同源”的优势,与台湾阳明山开展了广泛的文化、旅游、经贸交流签订了两岸阳明山旅游合作协议,开展了共出一本画策、共拍一部电影、共拍一部电视剧、共用一张门票、共创一个教育基地“五个一”的旅游、交流活动,往来两岸阳明山之间的游客逐年增加,大陆阳明山在两岸交流中的位置越发重要,即将获批“对台交流基地开展寻“和”之旅传播“和”文化 2006年阳明山9岁小学生廖晨宇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写信,介绍了阳明山传播和文化的情况,安南先生欣然回信,寄来了签名照片和英文“和”字;两岸政要、社会贤达、各界名流纷纷为阳明山题写“和”字,这里面包括: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蒋孝严等。
目前,我们已征集到各界人士题写的“和”字7000余个2010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家“和”字展馆,使“和”文化的传播有了一个有形的载体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阳明山“和”文化的印记越来越深,底蕴越来越厚,品牌也越来响今天我们举办的这次“和”文化论坛正是这种努力之一我们期待并相信,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特别是“和”领域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阳明山一定能建成一座因“和”而名的天下第一和山!,最后,祝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论坛圆满成功!祝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