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x****3
  • 文档编号:315412288
  • 上传时间:2022-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典诗词鉴赏之情感主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堂导入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常发觉一个问题,老师教给大家的答题技巧常常用不上或用得不精确究其缘由,还是同学们没有读懂诗,无法精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看法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快速精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古诗词复习的效率  二、走近诗歌  1.看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悯 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夫的怜悯,从题目《悯农》中可以干脆看出悯”字便是这接抒情的字眼《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这种类型  赏读其次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未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准确地清晰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

      很简单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斗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干脆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特别有利  2.看注释: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首诗,思索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明确:诗中的“桥西”、“曲水”、“岸阁”、“浮萍”、“石湖”、““藕花”描绘出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作者闲适自得的情怀  师:诗人的感情是否止于此呢?展示诗歌注释:[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明确:诗歌注释中的“归隐”是关键词,既介绍了作者姜夔的状况,又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范成大的赞许,更传递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看法。

        小结: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考生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3.小结:通过看“题目”和“注释”这“两看”,我们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解读,我们起先渐渐地走进诗歌,探究诗人内心的情感然而我们究竟只是站在诗歌的外部端详诗词,还未与诗歌密切接触,要想真正地对诗歌一探原委,我们必需“走进诗歌”,与诗人一起感知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言一情  三、走进诗歌  1.抓抒情语  2.抓争论语:阅读以下两首诗歌,能否快速的抓住诗人的感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明确:“宦情羁思共凄凄”表达了作者宦游在外的漂泊羁旅之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干脆表现了诗人对石灰高洁品质的颂赞  小结:这两首诗都有干脆抒情或争论的句子,抓住它们可以快速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主旨  3.抓意象:不是全部的诗歌都有干脆抒情或争论的句子,这时我们必需找寻其他的突破口。

      请问大家,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是什么?(意象)什么是意象?(诗歌中带有诗人情感的景和物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课本回顾,找出以下诗歌中的意象,说说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登高》节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蜀相》节选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玉楼春》节选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明确:《登高》借“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落木”、“滚滚长江”表达诗人落寞凄苦的漂泊之愁其中“猿”、“落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愁苦”《蜀相》借“森森柏树”、“兀自长着的春草”、“徒劳叫着的黄鹂”表达诗人惆怅寂寥,无心赏玩美景的心情《玉楼春》借“绿杨”、“开得喧闹的红杏”表达诗人的喜春之情  师:意象是承载诗人感情的载体,抓住它才能精确理解一首诗的情感主旨那么抓意象时是否须要特殊留意与之相关的某些因素,方能精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明确: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抓意象修辞词,如“急”、“高”等形容词;“飞”、“闹”等动词;“自”、“空”等副词  四、学以致用  1.把握单一意象诗歌的情感  (1)把握意象象征义:说说自己熟知的象征类意象,并想想它们为何能与人的感情联系起来。

        明确:“柳”象征离别思念,“柳”与“留”谐音杜鹃”、“猿”象征凄怨哀愁,因为它们的啼叫声悲切惹愁思  师:请大家阅读下面这首《咏芭蕉》,看看诗人借芭蕉抒发了什么感情?(同时展示芭蕉新叶蜷缩的图片)这种感情又跟芭蕉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咏芭蕉(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明确:芭蕉象征相思的愁情蜷缩着的芭蕉叶就像不够安逸的心情,把满满的愁情包袱在叶子里面诗中的“一叶才舒一叶生”形象地描述出诗人抽不尽的愁苦  (2)揣摩意象修饰词,突破套板反应  师:是否全部的芭蕉都是寄寓相思愁苦的艺术形象呢?请大家赏析下面这首诗,看看诗人钱珝笔下的芭蕉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绿蜡”即绿色蜡烛  明确:诗人用比方的方法将未展芭蕉比作“冷烛”、“绿蜡”、“芳心”、“书札”,通过“犹卷”、“怯”、“藏”等动词,描绘出一个娇羞怯弱、怀有心事的少女形象较之郑板桥笔下的芭蕉,钱珝笔下的芭蕉少了一份悲凉,多了些许温馨因此我们在理解典型意象时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修饰词,防止在理解时发生套板反应。

        小结:刚刚我们运用把握意象象征义和揣摩意象修饰词的方法探讨了《咏芭蕉》和《未展芭蕉》的情感主旨,虽同写“芭蕉”,但表达的情感主旨是不一样的,所以解读诗歌时不能有思维定式同时请大家留意,这两首诗都只选取了芭蕉作为诗歌的中心愿象,这种诗歌称为单一意象诗歌但是诗歌是一种灵动的艺术,诗人在创作时并不限于选择一个意象承载自己的情感,许多时候会有多个意象的叠加,我们把这种诗歌叫做复合意象诗那么对于复合意象诗歌又该怎样把握它们的情感主旨呢?  2.把握复合意象诗歌的情感  (1)把握复合意象的单一情感:齐读杜甫的《绝句》,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明确:这首《绝句》运用“迟日”、“丽江山”、“春风”、“香花草”、“泥融”、“飞燕”、“暖沙”、“鸳鸯”等意象,组合出一幅明丽悠远,格调柔软的春景图,其中的“迟”、“丽”、“香”、“飞”、“暖”等字眼传递出诗人内心满满的喜悦感,明显着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而“鸳鸯”更是美妙祥和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宠爱之情  小结:杜甫的《绝句》是一首由多个意象组成的复合意象诗歌,我们在把握它的情感时,综合运用了上面所总结出来的把握意象象征义和揣摩意象修辞词两个方法。

      可见,这种方法无论是对单一意象诗还是复合意象诗,都是好用的  (2)把握复合意象诗歌的改变情感  师:《绝句》中的每一句诗表达的感情与诗歌的整体情感是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单一情感但是否每首复合意象诗歌的情感都是这样的呢?请大家分析以下这首诗歌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明确: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情景不同,显示出作者情感的改变前两句中的“苍苍霜草”、“切切虫吟”及村南村北“行人绝迹”的画面充溢着萧瑟凄凉第三句中写作者独自出门,视野转移至宽敞的野田,这便是一个过渡句这时作者见到了“光明的月光”和“白如雪的荞麦花”,这时的色调渐渐变得清爽恬淡意象的这种对比转变传达出作者由孤独孤独而兴奋自喜的感情改变  小结:复合意象诗歌因意象的多样而使得解读诗人的情感变得困难,我们在分析这样的诗歌时肯定要全面抓住诗中的全部意象,综合考虑,理清其中的情感脉络,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五.综合训练  师:请同学们综合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解读2022年湖南省高考题《钓船归》,探究本词的情感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生沟通探讨,老师点评  2.师引导:①抓题目:《钓船归》一题描绘出一幅垂钓归来,乐享田园生活的自然图景归”字示意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夙愿  ②抓抒情争论语:“好染衣”中的“好”便干脆道出作者对这一派大好春光的宠爱之情;  “南来北去徒自老,故人稀呈现作者南来北去,奔跑于名利场的情景,但这样的奔跑只换来华发渐生、白白老去以及故友的日渐凋零作者不由得产生凄苦落寞的情感,其中的“徒”字便干脆点明白作者的这种看法  ③抓意象:“柴扉”、“白鸥”、“鳜鱼”、“钓船”等意象营造出田园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3.师生质疑答疑  ①师:词中有归隐田园和落寞伤感两种情感,哪一个才是主导情感?  明确:归隐田园,享受自然是主导情感缘由有二:一是题目,题目是对全词的概括与梳理,“归”明确表达了作者乐于归去田园的情怀二是看诗歌内部的情感脉络本词内部情感有起伏改变,上阕描绘出清爽恬淡的田园风光;下阕前两句的“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既为世人纷忙感慨,也为年迈无为、故友寥落伤感这一顿挫是诗人一生沧桑的感喟经过这一转折,词的落脚点定在了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由此词的主旨凸显出来了:归隐田园,享受自然。

      所以这样的贺铸让我们敬佩,因为他不是没有落寞与愁苦,而是在面对落寞与愁苦时能抓住自然生活的真谛,那便是毫无修饰的自然生命状态  小结:当面对有多种情感的复合意象诗歌时,肯定要多方面关注诗词的内外部各种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同时理清诗歌内部的层次,着眼全篇,方能精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②“两忘机”是什么意思?  明确:“机”是机巧之心,“忘机”便是抛却世俗间的机巧功利之心如何得出这个词义?要用整体去推断局部整首诗的'情感是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同时结合题目《钓船归》,可知从官场归去田园,由此便知“忘机”是摆脱世俗之事的缠绕  小结:把握古诗词的情感既须要将局部信息综合起来推断整体的情感,也须要用整体情感去推断某些局部的意义两相综合,使诗词情感把握全面精确  六.总结  这堂课教给大家一把解读古诗词的钥匙,即“两看”——看题目、看注释,“三抓”——抓抒情语、抓争论语、抓意象,用这把钥匙我们打开了2022湖南高考卷的《钓船归》的大门,从大家反馈的状况来看,高考题好像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大家多用这把钥匙去探究,古诗词的整体解读不再望而生畏当然,我们这堂课都只是让大家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对诗词的情感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