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工作报告(多篇).docx
63页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工作报告(多篇)推荐第1篇: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2〕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22〕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22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2022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
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22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22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22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22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三)积极参与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区卫计局的牵头推动下,加快推进以xxx医院为中心的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等系统,现在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计生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运行;其他信息系统将在2022年内逐步建设完善全部建成将实现住院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畅通信息推送和接收通道,为实施双向转诊,建立影像诊断、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一体化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撑方便患者在基层及时就医和诊治,确保群众在基层首诊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推荐第2篇:医共体章程 信阳市浉河区区域医疗共同体章程 一、总则 第一条 性质 本“医疗共同体”是区、乡、村一体化的新型组织与服务实现形式。
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通过整合区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体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区乡两级联动发展,同步提高区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逐步实现2022年力争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的医改目标 第二条 宗旨 在深化医改背景下,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及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特长,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形成规模发展优势,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条 成员 以**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各民营医院以自愿原则加入;同时成立以***第二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浉河区中医医共体 二、管理 第四条 运行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区级医院负责制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理事会,统筹协调“医共体”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学科布局、人员培养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 理事长由区级医院的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区级医院院长和医共体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由医共体内各医机构遴选部分管理、业务专家担任。
理事会在区级医院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组织设立 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和协调工作,区级医院成立专门机构(3-5人组成),合理分工,负责医共体日常工作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医共体工作院长负责制,井确定专人负责落实 第六条主要职责及分工 (一)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制定并推行统一标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职责规范;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布道断马局和功能; (四)建立医共体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差异化服务、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和检査结果互认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五)规范各种 业务管理标准,建立统 一、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业务管理资源的共享建立各种检验、功能检查项目申请和检查报告的通用制度 区级医院:负责联合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分工协作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科室)对口扶持、人已录员带与训、直验操色通道、临床会诊和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旧一解难复族病和发病的论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高组的医疗技术和疗技术,承旧对医共体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旧导,负直登基同医院上转病人,并及时处置,负贵组织医共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接受区级医院根据需要下转的手术后病人的后续治疗 三、任务 第七条 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根据区级医院的优势特点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基础条件、业务特点和群众需要,区级医院与基层成员单位选择部分科室形成一对 一、一对多的对口帮扶关系,建立驻医师驻点、科室托管、单病例会诊、远程会诊等多种帮扶机制,实质性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效率 第八条 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诊、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径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第九条 建立业务指导机制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由区级医院通过专项讲座、查房、临床带教等形式对基层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共同遭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根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关系,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兼任科室负责人机制,由区级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津立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
区级医院有计划地、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増强基层医机构自身造血功能 第十条探素建立区域信息联网机制以电子病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检验检查系统、医院和村卫牛室管理系统、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信息性技术为基础,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信息平台 第十一条建立医师执业多地点机制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共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 第十二条开设检验影像绿色通道以建设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为手段,将医共体内上下级多家医院构成个“医疗网络”,慢性病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可以获得传输和共享,使得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得到区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建立检验绿色通道,在医共体内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第十三条建立健康管理展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井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预测,区级医院设计健康指导方案井进行评价.县内居民在区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阅。
推进区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慢性病规范管理的有效街接逐步建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的一揽子疾病管理计划 第十四条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共体内部积极推广签约服务,制定优惠措施,逐步改变居民就医模式,由居民分散就医调整为选择在医共体定点就医,通过内部的优患液励措施,鼓励基层医务人员主动直传并同居民实现签约,形成“基层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的新模式制定井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新农合结报的优忠政策描施,以杠杆效应促进患者在医共体医疗机构间双向流动,有效提高区域居民县内就诊率 四、权利及义务 第十五条且级医院的权利及义务 1、负责医共体的日常运行,组织制定双向转诊、对口扶持、人员培训、检验绿色通道、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鼓励措施等工作细则 2、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负责下级医院上转病人的接收及治疗 3、负责上联三级甲等医院,合理确定县外3~5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必要的专科医院,谈判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转出病人相对集中送往合作医院,按照我县医保补偿方案和同病同价的原则与之定期结算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并定期评估合作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及病人满意度等 4、负责提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免进修、培训工作,加大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合作帮扶进步提高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乡镇医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1、承担辖区内常见多发病论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论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
负责接收区级医院根据需要下转的手术后病人的后续治疗 2、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广,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居民签约就诊,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相结合,提高群众防病诊疗意识,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第十七条实施问责制 1、明确问责对象:“医共体”成员单位均为问责对象,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县新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