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冯友兰抗战时期思想贡献.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95009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2.6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冯友兰抗战时期思想贡献                    马勇抗战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战前许多问题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或获得解决,或获得新的认识,有了解决的可能而战前备受诟病的所谓“新儒家”就是这样一种情形,因抗战而获得了思想的“新开展”,实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儒家义理经过战争检验,获得了“革命性”更新,儒家学术以全新姿态重新归来发愤忧时之作】从学术史的观点看,八年抗战使中国蒙受巨大损失,但中国的学术思想却没有因为战争而退步,反而因战争的强烈刺激,获得了外部动力,取得空前发展那时,中国知识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重建,社会进步,坚守岗位,埋头苦干无论生活环境困苦到何种境地,知识人都能结合抗战时期社会变迁,通过对伟大时代的真切体验,创造出非凡业绩中国哲人在烽火连天、四郊多垒之际谈思想,谈学问,有着久远传统,甚至于可以说是中国哲人的本色、风度王阳明在“讨贼剿匪”的时候并没有停止他的讲学、思考相反,“讨贼剿匪”的人生体验让他对思想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讲得越来越起劲湘军将领罗泽南、曾国藩,都不是职业思想家,但他们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也从思想层面思考过一些重大问题,并给儒家义理增加了若干新的因素:“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鏖兵,暮归讲道。

      洛闽之术,近世所捐;姚江事业,或迈前贤此种亦战亦学的情形,大致反映了中国哲人的精神生活,他们并不会因为战争放弃思想,放弃讲学战争不仅不影响思想家的思索,反而因为并不常遇的外在环境,促进了思想家的思索八年抗战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灾难,但对于思想家、哲学家则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促进了他们的思想创造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之谓也国家灾难,成就了诗人,也促进了思想家的思考1938年初,长沙临时联合大学因战争迫近,继续西迁3月2日,冯友兰、朱自清、陈岱孙等几位清华教授经广西凭祥出境赴河内,然后转道赴昆明当他们乘坐的汽车经过凭祥县的一个小拱门时,司机通知各位教授注意安全,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教授们都照司机的嘱咐办了,惟哲学家冯友兰不以为意他在想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有考虑清楚,冯友兰的左上臂骨折,忍痛赶到河内,在法国人的医院里治疗休养了一个月思想家爱思索,无处不可,无时不可战争没有让哲人停止思索,反而促进、改善了他们的思索,让他们创造出平庸时代无法企及的成就,对于冯友兰来说,格外如此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最重要的几部著作比如“贞元六书”,基本上完成于抗战时期,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哲学家头脑中的反应与哲学化。

      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恩赐在这些作品中,冯友兰基于抗战时期的文化氛围,以欧美新实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重新阐释儒家精义,“接着程朱往下说”,说出来一个全新的“新理学”,让儒家思想在抗战时期获得了新生这是冯友兰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创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思想界对儒家思想所作出的最新,也是最合理的解释新实在主义是欧美现代哲学实证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要求放弃专门的哲学方法,依靠它自己的手段获得某一类特殊知识新实在主义者主张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没有区别,哲学只能采用重分不重合的逻辑分析方法去认知某种东西的必然存在,以求得部分的知识,满足于对局部作细小、冷静的分析,而不再像黑格尔辩证法、柏格森直觉方法那样,动辄以求得整个宇宙的知识作为哲学的目的以实在论的方法诠释中国思想是一种纯粹的哲学活动,是一种象牙塔内的功夫然而,卢沟桥突然传来的炮声中断了冯友兰这种纯哲学的工作,使他像“丧家之狗”那样,于颠沛流离之际放弃原来的哲学路径,不再“照着”宋明理学说,而是“接着”宋明理学说而“贞元六书”,就是这颠沛流离时期的作品在抗战前后,冯友兰的“颠沛流离”生活大约有十年之久,但据他自己说,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影响他的思考、写作,民族的兴亡与历史的变迁,倒是给他许多许多启示、激发,没有这些启示、激发,尽管这些话题冯友兰思考了已经很久,但依然找不到机会写下来。

      中日战起,随学校南来,居于南岳所见胜迹,多与哲学史有关者怀昔贤之高风,对当世之巨变,心中感发,不能自已又以山居,除授课外务杂事,每日写数千字”,于是“积二月余之力”,就完成了“贞元六书”之第一部《新理学》据太史公自述,他司马迁如果不遭“李陵之祸,幽居缧绁”,大约他也不会著《史记》,藏诸名山,留待来者,历史上此类例子太多了:“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历代伟大作品,莫不遵从这样的原则冯友兰“贞元六书”,自然不能例外这部作品,就是作者身处抗日战争这样特殊历史时期,怀抱诚挚而悲愤的忧患意识,坚定中华民族必然复兴的信念,一方面吸收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发愤忧时之作接着程朱往下说】据冯友兰自述,“贞元六书”实际上只是一部书,是一部书分成六个章节而已,分开就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种,合则称“贞元六书”至于著述宗旨,冯友兰强调,主要是为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生活进行反思。

      凡是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受到了什么阻碍,感到了某种痛苦,然后反观经验,提供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贞元六书”实是抗日战争的现实在哲学家头脑中的反映《新原人·自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此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冯友兰期望中华民族经此抗战以达民族复兴、民族重振之目的贞元六书”意在通过形而上的分析,着意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寻求重建形而上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来为作者认为正确的社会形态提供思想上的“太祖高皇帝”,即最高指导思想1935年4月,冯友兰在中国哲学会年会上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很注重哲学但在骨子里,我们这个世界是极重视哲学的走遍世界,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有他所提倡及禁止的哲学在这点我们可见现在的人是如何感觉到哲学的力量每一种政治社会制度,都需要一种理论上的根据必须有了理论上的根据,那一种政治社会组织才能‘名正言顺’我们在历史上看起来,每一种社会,都有他思想上的‘太祖高皇帝’。

      例如中国秦汉以后的孔子,西洋中世纪的耶稣,近世的卢梭,以及现在苏联的马克斯都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理论上的靠山,一种社会中的思想上的‘太祖高皇帝’现在不仅只是各民族竞争生存的世界,而且是各种社会制度竞争生存的世界,所以大家皆感觉到社会制度之理论为根据之重要冯友兰以“贞元六书”为骨架创建的新理学体系,显然也是为他所处社会制度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根据:“中国的新环境是早已有了新需要是迫切极了中国如果要有一种新社会,作这种社会之理论的根据之哲学一定会出来不过一定是自然地出来如果理解不错的话,冯友兰新理学便是为了满足中国新环境的新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作为“贞元六书”的总纲,冯友兰通过《新理学》为后面的讨论提供一种形而上依据,力图以西方新实在论所看重的逻辑分析方法改造中国传统哲学冯友兰认为,哲学是从分析经验、分析实际事物入手,由分析实际事物而知“实际”,由知实际而知“真际”进而,冯友兰将逻辑分析方法运用于理学体系的改造,以为从哲学上对实际事物进行分析,就是宋明理学家所说的“格物”,由分析实际事物而知“真际”,知真际就是理学家所说的“致知”而欲致知必先格物,因此说“致知在格物”为此,冯友兰在新理学系统中给出四组主要命题:第一组命题: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

      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借用中国哲学老的表达方式说,“有物必有则”这是就某种事物著思第二组命题:事物必都存在存在的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的事物必都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哲学老话说,“有理必有气”这组命题是就一个一个的事物著思的第三组命题: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一切流行所蕴涵的“动”,谓之“乾元”借用中国哲学老话说,“无极而太极”,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的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第四组命题:总一切的“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切的有借用中国哲学老话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全亦称宇宙此所谓宇宙,并不是物理学或天文学中所谓宇宙物理学或天文学中的所谓宇宙,是物质的宇宙;物质的宇宙亦可以说是全,但只是部分的全,不是大全此所谓宇宙不是物质的宇宙,是大全大全亦可名一,故而借用佛教语言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冯友兰强调,这四组命题都是分析命题,也可以说是形式命题。

      这四组形式命题给予我们四个形式的观念,即理之观念、气之观念、道体之观念及大全之观念真正的形上学的任务,就在于提出这几个观念,并说明这几个观念理之观念有似于希腊哲学及近代哲学如黑格尔“有”的观念,气之观念有似于其中“无”的观念,道体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变”的观念,大全之观念有似于其中“绝对”之观念显然,冯友兰新理学是在采用新实在论的观念、方法营构“最哲学的哲学”,这当然是中国思想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性”尝试,是用西方现代哲学重新阐释中国古典的精义在冯友兰看来,营构“最哲学的哲学”是哲学家的责任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的分析、总结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来哲学家只在肯定凡物莫不有理至于穷究每一种事物之理,则是科学家的责任哲学家只说山有山之理,水有水之理至于格山水之理,穷山水之理,则是科学家的工作因此,冯友兰强调,“最哲学的哲学”所讲之理,只是形式的,无内容的,哲学是不肯定实际的换言之,哲学只对于实在有所肯定而不特别对于实际有所肯定真际”与“实际”不同,“真际”是指凡可称为“有”者,亦可名为“本然”;“实际”是指有事实的存在者,亦可名为“自然”真者,言其无妄;实者,言其不虚;本然者,本来即然;自然者,自己而然。

      实际又与实际的事物不同,实际的事物是指有事实存在的事事物物,例如这个桌子,那个椅子等实际是指所有的有事实的存在者,有某种一件有事实的存在的事物,必有实际,但有实际不必有某种一件有事实的存在的事物属于实际中者亦属于真际中;但属于真际中者不必属于实际中我们可以说:有实者必有真,但有真者不必有实;是实者必是无妄,但是真者未必不虚其只属于真际中而不属于实际中者,即只是无妄而不是不虚者,我们说它是属于纯真际中,或是纯真际底依据《新理学》所确定的这些形而上原则,冯友兰在“贞元六书”其他诸书中更多地探讨形而下即“有事实的存在者”《新世训》论生活方法,分析解释中国哲学史上许多道德概念,用以指导青年修养这是“科学与人生观”论争后一种比较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指导,只是法家、道家的气味稍重《新原人》讲四种人生境界,由自然、功利、道德境界,而归极于天地境界;所谓“天地境界中底人,并不需要做些与众不同底事他可以只做照他在社会中所有底伦职所应做底事他为父,他即做为父者所应做底事他为子,他即做为子者所应做底事他做公务员,他即做为公务员者所应做底事他做军官,他即做为军官者所应做底事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所阐释的道理,其实就是孟子的“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