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的诗词《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525115
  • 上传时间:2022-0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轼的诗词《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 宋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赏析】 暮春的一个雨后,天气放晴,诗人出来信步闲游,踱到了四望亭,四望亭早已经荒废,不再供人游赏,变成了一个养鱼的地方归途之中诗人路过乾明寺前的东冈,此时已经黄昏,人迹稀有,古寺之前竹色苍苍,夕阳之下,鹳鹤飘舞,鸣叫之声不绝,诗人有感其景,便写下这首诗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两句,写的是黄昏之时的晚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日暮苍苍,千山万山都已经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黄色,不久夜色便要降落一个“入”字,敏捷生动,将暮色活化了起来,给人一种暮色在渐渐侵染千山之感同时,“暮色千山入”写天色已晚,为下句的“归”作了铺垫春风百草香”,春已残,花已败,所以春风吹拂,诗人嗅到的并不是百花的花香,而是百草之香,草之香,混有雨后的泥土味道,清爽自然,也是另有一番味道。

      这句暗含了暮春凋零的伤感意味,为后两联情感的进一步渲染埋下了伏笔 这首诗绘景如画,景中含情,含蓄蕴藉,富有情味清代的纪昀认为这首诗,“格在唐宋之间”,“纯乎杜(甫)意,结尤似” 扩展阅读:苏轼的简介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宽阔,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扩展阅读:苏轼的词作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见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始终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动了词体的进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全都的因此他经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供应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见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丽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全都,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由于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足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的性情怀抱和人格共性苏轼让布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抱负、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仰头走入词世界,转变了词作原有的松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轼一样,苏词中也经常表现对人生的思索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索,增加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认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坚韧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