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天盛律令》的告赏立法探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60038187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6.9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天盛律令》的告赏立法探析                    戴 羽(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 告赏是举告制度中的重要激励措施,先秦时就已出现,其后历代逐步完善至夏宋时,告赏空前发达,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法律现象这一时期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广设告赏法,其种类包括:杂罪告赏、盗赏、上请告赏、军事告赏及其他告赏;在立法上采用以刑等立赏格的形式,与宋庞杂的告赏令相比,更为简洁合理,为立法创新之处关键词:西夏; 《天盛律令》;告赏K24 :A :1002-3240(2013)11-0136-04告赏是政府以奖赏形式鼓励民众举报犯罪或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举告制度的重要一环告赏自古有之,先秦时已有告赏,《墨子·号令》中载:“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有能捕告,赐黄金二十斤商鞅曾制定告赏令,“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1](P2230)汉武帝时推行告缗令,“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2](P183),以告赏的形式打击商贾势力唐律中规定告举为实得赏,为虚则反坐:“诸教令人告,事虚应反坐,得实应赏”[3](P445)至宋代,告赏范围更为广泛,除十恶、盗贼等重罪设立告赏外,较轻的杂犯罪也广立告赏,一时间举告之风盛行,诚如苏轼所言:“故非盗及强奸不得捕告,而今之法,揭赏以求人过者十常八九。

      [4](P1396)这一时期的西夏告赏也空前发达,1909年出土于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就规定有详尽的告赏立法,与宋告赏法相比,西夏告赏立法更为简洁实用目前学界对宋告赏立法已有论述 ,而有关西夏告赏立法尚未有人总结,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有关告赏的法律条文数量不少,极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一、《天盛律令》的告赏立法西夏告赏立法的范围极为普遍,大到谋逆等十恶重罪,小到丧葬、设筵等轻微的杂罪,均可举告立赏《天盛律令》的告赏大致包括以下几类:杂罪告赏、盗赏、上请告赏、军事告赏及其他告赏1.杂罪告赏杂罪告赏法根据刑等确立赏格,“诸人举他人,予举赏法一一分明以外,犯余种种杂罪时,获死罪赏五十缗,三种长期、无期等赏四十缗,自徒四年至徒六年赏三十缗,自徒一年至徒三年赏二十缗,月劳役十缗,杖罪五缗,当由犯罪者予之举赏[5](P450)该告赏法可适用于大部分杂犯罪,比宋告赏立法以单列赏令的形式更为简洁实用2.盗赏盗赏是举告盗贼罪的行赏方法盗赏包括强盗告赏与偷盗告赏,以盗贼人数行赏,告获盗贼一人可得二十缗,强盗告赏以二百缗为限,偷盗告赏以一百五十缗为限;若盗物多,盗人少时,则每人二十缗外,再以盗物的五分之一给予告赏者。

      [5](P162)3.上请告赏上请告赏是上请皇帝奏裁的告赏法,适用于十恶罪等重大犯罪,“诸人举十恶罪是实,应得何举赏者,视举人如何、言状如何、全知不知情状等,依时节奏量实行[5](P450)除十恶罪外,三万缗以上的重大犯罪的告赏,也适用上请,“三万缗以上举实者,其举人中,人堪遣用,则应得某大小职位人不堪得职位,则前述举赏上应如何赏等,依时节,视所举情状及人况等,奏量实行[5](P450)4.军事告赏军事告赏是举告违反军律的告赏法西夏军事赏赐以军功为多,赏赐物主要有绢、锦、茶、银等,赏赐等级较高而军事告赏主要是钱赏,赏格较低,但举告者若有智谋,也能得官赏军事告赏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季校、擅留、借索等违法行为上所适用的犯罪主要有:(1)武器装备短缺西夏对“披、马、甲”等武器装备的季校审验极为严格,对于有能力补偿武器装备而不补偿,首领革职或获徒刑,举告者有智谋,可得官赏,“下属人举报时,其人勇健刚劲,善战有战功,求知识,为诸司载于典籍,则举告人应为首领”,无智谋者则得钱赏,“所告军首领应获月徒刑,当赏告者十缗;应徒一年时,当赏二十缗;应徒二年时,当赏三十缗,应徒三年时,当赏五十缗;应革职、军时,当赏七十缗”。

      [5](P234)(2)擅留武器军备西夏对擅留武器军备者最高可处死刑,告赏者若有智谋可得官赏,无智谋则得钱赏,赏金最高至百缗,由首领或擅留者支给,“徒一年赏十缗,二年者二十缗,三年者三十缗,四年者四十缗,五年者五十缗,六年者六十缗,三种长期、无期八十缗,死刑者一百缗[5](P245)(3)借索武器装备《天盛律令》规定官马、坚甲、杂物、武器等装备不许互为借索,若“披、甲、马”等装备互为借索,借者与索借者同罪,赏金由借者、索者“各自当出十五缗钱给予”;其余装备的借索,赏金由借者、索者“各自当出七缗钱给予”[5](P233)5.其他告赏上述四种告赏法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犯罪,但尚有一些犯罪需另立特别告赏,主要包括有关钱币、土地与酒曲的犯罪1)于敌界处转卖钱及毁钱西夏严禁毁钱及铜钱外流,卖钱、毁钱等是《天盛律令》重点打击的金融犯罪,赏金最高为二百缗,“获三个月徒刑,赏四十缗六个月徒刑,赏五十缗徒一年,赏六十缗徒二年,赏七十缗徒三年,赏八十缗徒四年,赏九十缗徒五年,赏一百缗徒六年,赏一百一十缗三种长期中:徒八年,赏一百三十缗徒十年,赏一百五十缗徒十二年,赏一百七十缗获死罪,赏二百缗[5](P453)(2)有关土地纠纷的犯罪。

      由于土地价值较高,不能比照杂罪告赏与盗赏,需另立告赏法,“于他人地拓地,损坏地边角时,计拓地何长宽、地钱价,当比偷盗罪减一等举赏计价十分中当得一分,勿过百缗[5](P495)告赏赏金为土地价值的十分之一,由犯罪者出3)私造酒曲西夏实行酒榷制度,严禁私人造酒,该罪告赏赏格要高于一般杂罪,“他人举告时,举赏:自杖罪至徒六个月赏五缗,徒一年赏十缗,徒二年赏二十缗,徒三年赏三十缗,徒四年赏四十缗,徒五年赏五十缗,徒六年赏六十缗,徒八年赏七十缗,徒十年赏八十缗,徒十二年赏九十缗,无期徒刑赏一百缗[5](P565)此外杂罪告赏与盗赏除适用杂罪与盗罪外,还可作为其他相类犯罪的告赏,如官员故意欺瞒、拖延他人领取钱物的告赏即比附盗赏,“诸人有应领取官钱、谷、物者,局分大小彼此欺瞒,拖延不使领取,延长时日而使离之,随意本人领之者,局分大小依持取官物法判断他人举之,亦当依法得偷盗举赏[5](P540)又如诈骗罪告赏,“诸人诈骗,为人所捕举时,捕举赏者,诈骗者取持种种畜、谷、财、物可计价则当计价,依捕举偷盗之赏法予之若彼犯罪不可计价,则当依犯杂罪之举赏次第予之[5](P459)二、告赏形式《天盛律令》中的告赏以钱赏为主。

      在重大犯罪告赏中,也有官赏,以家资充赏等形式,但并非主要形式此外若犯罪者无钱出赏,还可“以工代赏”1.钱赏钱赏是《天盛律令》告赏的主要形式钱赏包括定额赏与分成赏,定额赏即法典明确规定的赏额,如杂罪告赏中的“杖罪五缗”,盗赏中的“一人二十缗”等分成赏是按标的物、赃物价值分成给赏,如土地纠纷告赏以地价十分之一行赏钱赏一般都有最高限额,如强盗告赏以二百缗为限,土地纠纷告赏以[来自www.lw5U.coM]百缗为限2.官赏官赏是给予举告者官职的行赏,是较高级别的赏赐官赏主要适用于“三万缗以上”的重大经济犯罪,“诸人告举,谓官畜、谷、钱物种种中有为虚杂时,三万缗以内举实之举赏依强盗执武器法三万缗以上举实者,其举人中,人堪遣用,则应得某大小职位[5](P450)另外在军事违律中,首领擅留或不补充武器装备,举报者若有智谋,也可代首领之职3.以犯罪者家资充赏该告赏适用于十恶“背叛”罪,籍其家资三分之一归告赏者,“畜、谷、宝物、地、人有多少,三分之一留给属者,一分当送举告者,一分当交官[5](P116)4.以工代赏以工代赏”是犯罪者无力给付赏金时,同居家门人以出工的方式代偿如盗窃告赏的规定:“其中或有不能赔偿、出告赏者,当找相为盗者,各盗者畜、人、物、舍房、地畴计价赔偿。

      无所还,则自己所在同居家门内之媳妇、未嫁女等当出工[5](P173)《天盛律令》还标明了出工价格,并规定节亲亲戚可依“工价”赎取,“前述因偿还盗价、付[来自www.lW5U.coM]告偿……价格:大男人七十缗,一日出价七十钱;小男人及大妇等五十缗,一日五十钱;小妇三十缗,一日三十钱算偿还钱少,则与工价相等时,可去若很多,亦令所量人价,钱数当完毕,则当依旧只关,盗人之节亲亲戚中有赎取者,亦当依工力价格赎取 [5](P174)三、告赏赏金来源《天盛律令》规定告赏赏金由犯罪者出,若犯罪者无能力出,则由官府或干系人出如伪僧道罪,“举赏当依杂罪举赏法得,由犯罪者承担给予,无能力则当由官赐[5](P407)又如违法釀饮酒告赏,“钱由釀者承担,釀者不能则由饮者承担,当予举者 [5](P566)饮者属干系人,在犯罪者不能出时,由干系人出干系人范围广泛,在盗窃罪中,买卖盗物人、典当人等都有可能成为赏金来源,“当由盗人出,盗人无有,贫穷无力出,由家门出工仍不足,则由知盗分物、买、抵债、使典当、接状中间人等出,其人亦不能,则由畜物主得偿还物中,十二缗中分成二份,一份当给追捕、首告赏二十缗以上每十缗当抽出二缗给赏。

      若畜物主所得赔偿甚少,不足按份给赏数,及未得赔偿者,则当由官赐给”[5](P178)另外在违反军律罪的告赏中,首领等知情人也有可能成为赏金来源,如人丁不注籍罪“(赏金)一律由隐者正军给予正军不能予者,差多少当与主簿、首领等知情者共给赏,不知者不治罪[5](P263)赏金来源适用过错原则,不知情或无过错者无需支付,如上述人丁不注籍“不知者不治罪”;又如设筵、丧葬的违法行为,“其间行饮食时,不许将臀部尻骨全置若违律置者,当出钱五缗,以予举报者,食者勿治其中主人不愿,食者强以令置之者,举赏当由食者出,主人勿治”[5](P608)四、告赏原则通过对《天盛律令》告赏条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其告赏立法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行赏法定原则行赏法定原则即依照法律规定行赏,所谓“定赏分财必有法”《天盛律令》的告赏法除少数重大犯罪的告赏适用上请外,绝大部分告赏均有明确标准,其中告赏方式、赏格与赏金来源等都有明文规定依法行赏不但使赏赐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滥赏,同时也便于百姓了解法律规范,以达到鼓励告奸的目的此外规范化的告赏立法,也有利于实践操作2.罪赏相适原则罪赏相适应原则是指告赏轻重与犯罪危害程度相一致,以所举犯罪轻重为赏格标准,重罪厚赏,轻罪轻赏。

      《天盛律令》中赏格标准主要依据罪行轻重,如设筵、下葬违律等轻微违法行为的赏额为五缗钱,而举告强盗罪等最高可得二百缗此外罪赏相适原则还包括告赏方式与犯罪性质相适应,西夏一般告赏以钱赏为主,而对于十恶重罪等性质恶劣的犯罪,则采用官赏或上请裁决的形式,以此鼓励重大犯罪的告赏赏当其功”的相适原则是告赏公平性的重要体现3.得功承罪法原则告赏有利于揭发犯罪,但若告讦之风盛行则易出现诬告行为,因此《天盛律令》借鉴唐律诬告反坐原则,所举为虚,则以所举虚罪反坐之所诬之罪越重,诬告者所受刑罚也越重若出现举告人所举罪虚实相间的情形,则适用得功承罪法原则,所举罪为实则得功,所举罪为虚则承罪,所举罪虚实相见则功罪相抵若举告“全实者依法当得举赏重罪为实,轻罪为虚者,得前述全实举赏之三分之二罪虚实相等,告举中功罪相抵及或一种为实而甚多为虚,或一种为虚而甚多为实者,因所虚实罪相等,功罪相抵,勿得举赏[5](P450-451)“赏罚分明”的得功承罪法即鼓励告举,又能有效遏制诬告盛行,是告赏得以实行的有力保障4.比附原则《天盛律令》对部分犯罪不再另立赏格,而是以相类告赏法比附适用,其中杂罪告赏与盗赏是主要的比附形式被比附犯罪与杂罪、盗罪在性质或量刑上有相近之处,较轻犯罪比附杂罪告赏,如诸人略卖自己妻子,“举告赏依举告杂罪赏法得之” [5](P258);僧道不注册,“举赏依举杂罪赏法当得”[5](P409);诸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