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doc
6页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兼与黄牧航老师商榷《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年第3期郭秀平关键词 雅典民主政治文明观黄牧航老师在《历史教学》上连发三篇文章(《正确看待历史传承一二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摆脱历史的宿命论——三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历史教学有别于政治教学》)彻底否 定了希腊民主政治是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源头的说法,认为教师在讲课中将雅典民主政治与后 来的美国民主政治比较是荒谬的,将雅典民主制度与同时代的中国专制制度比较是犯了历史 宿命论的错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黄老师不同,在这里提出与黄老师和各位同仁共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要求是:“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 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要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意义,必须从理论角度和历史角度对民主政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马克思的话来 说:“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2]民主向来是一个颇乏歧义的概念,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对民主做出一个令大多数人接受的权威 定义但追根溯源,民主一词是由希腊语的“人民”和“统治或权威”等词演变而来的,最 初的意思是“人民的统治"。
所以,尽管千百年来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民主有过很多的定义, 但万变不离其宗,民主的最基木意义始终是“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人民当家 作主”事实上,民主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被赞美的词,人们认识民主制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古希腊最伟大的三位哲人一一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无一例外的明确表示了对雅 典民主制的厌恶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抽签选举简直.视政治为儿戏;他的学生柏拉图则 认为,“平民政体”将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混乱、统治者的无知无能和人的品性堕落,在他设 计的“理想国”中,最好的政体乃是由哲学王主宰的“贤人政治”;而政治学的开创者、柏 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把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视为一•种不符含“中道”原则的“极 端”形式,在他的学说中,法治才是真正优越的[3]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把民主制归入“反 常的”政治制度,因为他认为“多数的统治”也就意味着“穷人的统治”,民主制度有可能 导致多数穷人侵犯富人的财产权或发动骚乱等[4]亚里士多德对民主的这种恐惧传给了后 世,从托马斯•阿奎那一直到近代的洛克、康德和基佐,主流思想界一直把民主视为财产侵 夺和暴民统治的同义词甚至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当时的“平等派”虽然高举民主的大 旗,但“光荣革命”后,英国人也不把自己的制度称为“民主制度” o在美国建国时,美 国宪法的奠基者们一开始对民主制度也不看好,他们把自己的代议制度称为“共和国”,以 示与民主制度的区别。
《联邦党人文集》中写得很清楚:“在所有人数众多的议会里,不管 是由什么人组成,感情必定会夺取理智的最高权威 [5]就是在马克思所处的19代纪中叶 的英国,许多人也没有把民主看作最好的政治制度,甚至民主一词被看作是“街头流血事件” 或“暴民统治”的同义语民主作为一种正面的政治价值被世人接受,大约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欧洲各国普遍 爆发了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运动,极大地震动了思想界,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民主潮流难以 阻挡,托克维尔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835年,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出版,在书中他 论述了民主制度优于专制制度,并宣告“民主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避免的普遍到来” [6] 但民主意味着要求人民对政治的直•接参与权和最后决定权,从而也就意味着多数人的绝对统 治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如果不加限制和改造就会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特别是成为穷人剥夺 富人财产的方式于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民主政治设置了一条底线,即民主政治必须以 不侵犯私有财产权为基本前提后来又增加了违宪审杳制度、人权保障制度、媒体对政府的 监督机制、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少数群体的保护机制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了防止多数 人暴政的制度措施,从而在制度上大大完善了民主。
所以,从19世纪开始,民主才得到了 真正发育的机会,从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实现了从观念向制度、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直到 20世纪,民主化才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人类从厌恶到认可民主制度,并不惜为民主流血牺牲,决不是受到了什么人的鼓惑,而是对 人类曾经实行过的政治制度的深刻总结到现在为止,人类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政治制度, 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人类终于认识到,尽管民主制度有着种种弊端,但它被证明是最 好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抑制独裁和暴政的最适当工具有的政治学家称民主制度为最不坏的 一种制度现在,民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不可动摇的社会价值、国家原则和政治制度, 己经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今天,世界上己经没有哪一个政权宣称自己是专 制政权,即使那些公认的专制暴政也常常||我标榜为民主政治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 要成果,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属于全人类所有的,其反映的规律不只适用于一个民族和国 家,而是具有普适性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理论和实践,是人 类创造的共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价值观实现民主也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经 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历史, 民主己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木理念和核心价值,成为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 和国家的根木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实现民主已经庄严地J入了我国的宪法,成为了中 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各族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新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 超阶级的民主,这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一个根木观点正如恩格斯在1891年所指出的: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 国 [7]黄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雅典民主的木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奴隶享受不 到民主,对奴隶来说雅典的民主制和中国的君.主专制是没有区别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马 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民主还具有一•般社会性,即作为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共同形式的民主 对于这个问题,请大家参考俞可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的文章《马 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一文民主的一般社会性即调整社会关系的 属性,它并不完全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恩格斯在评价雅典民主制时说:“雅典民主制的 国民军,是一种贵族的、用来对付奴隶的公共权力,它控制奴隶使之服从;但如前所述,它 也控制公民使之服从 [8]就是说具有民主性质的雅典国家机器对全体统治阶级同样有约 束力,即使是最高行政长官将军也E以被判死刑,所以民主制能够抑制独裁和暴政的出现, 能够协调社会关系。
君主制国家的君主显然是不受国家机器的约束的,如果出现独裁和暴政 除了武力推翻外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在君主制下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君”和“清官” 的出现所以,马克思不但称赞奴隶社会的希腊民主制,而且称赞扫除了封建专制的资产阶 级民主制,他说:“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而君主制 “有几分不同于民主制,就有几分不是真理 [9]资产阶级理论家以民主的普遍性去抹杀 民主的阶级性,宣扬其民主是全民的、超阶级的,无疑是错误的,但我们以民主的阶级性去 抹杀民主的普遍性和一般社会性也是不正确的黄老师在这里显然只看到了民主阶级性的一 面,忽视了民主的一般社会性正因为民主按其本意主张人民主权是政治合法性的最终根据,所以民主与社会主义从一开始 就有一种本质的内在的联系由于民主的木意是对私有产权的挑战,真正实现民主必须实行 公有制,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基木特征,所以争取民主的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 争其实是同一个斗争:如果民主真正得已实现,其后果必然是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都把民主当作社会主义政治规划的一个本质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把“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和“争得民主”这两个概念并列在一起,“工人革命的 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10]恩格斯在1845年指出:“民主 已经成了无产阶级原则,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 [11]中国共产党一成立,立即举起了争取民主的旗号早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 言中,就把民主革命作为党的最低纲领提出来,并提出工人、农民有选举权,有言论、集会、 出版、结社、罢工等项的日由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把争取自由、民主作为旗帜,吸引了许 多先进的中国人走进了革命的行列抗II战争时期党高扬民族、民主的旗帜,组织了浩浩荡 荡的抗廿大军,去战胜廿本帝国主义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在I门I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所 担心的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周期兴衰的现象时,非常自信地说:“我们己经找到了新路,我们 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2]但是,新政权建立之后,一度民主少了, 个人特权和专制主义的意识多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出了许多错误,无不是与民主、 法制不健全有关在文革刚开始时,中央不赞成和不理解的占了绝对多数,如果党内有点 民主,把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思路放在桌面上认认真真地讨论一下,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便 可以避免国家和民族遭受这场大灾难但是,当时不具备发扬民主的条件,“文革”这场灾 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教材和课标也明确地指出“文革”是对民主和法制的破坏但黄老 师却说“文革”是追求民主,“文革”的灾难是实行民主造成的,不知黄老师这个结论是怎 么来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后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 会主义现代化"[13]中国要“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o[14] 江泽民同志也坚定地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 旗帜"[15]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崭新的 命题,2007年10月21 口通过中国共产党新党章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总之,实现民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的奋斗bl标但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的民主政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能从理论出发,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民主制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 将希腊的民主制度与同时期的中国专制制度相比较,其意图并不是要苛求中国的古人实行民 主制度,意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明白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同时缺乏民主传 统的国家,5000多年的专制政治传统在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决定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只能是在大多数人没有民主意识的条件下起步的,中国发展民主政治 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只能是“民主制度一年比一年健全, 民主生活一年比一扩大” [16]的渐进式民主,民主意识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制度完善有 一个长期的过程。
黄老师不但没有正确理解将雅典民主政治与同时代的中国专制制度进行比较的意义,反而认 为这样比较在历史观上犯了历史宿命论错误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而是一个政 治文明观的问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哲学大辞典》对历史宿命论的定义是“历史宿命 论:(historical fatalism)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不可避免的神秘力量 (天意或命运)所决定的历史学说它完全否认人在历史上的自觉能动性如中国儒家关于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古希腊罗马斯多亚派服从天命的主张 [17]历史 宿命论是一种唯心史观,唯心史观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