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联心电图临床重要意义和操作课件.ppt
25页18导联心电图临床重要意义和操作18导联心电图是指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I, II, III, avF, avR, avL, V1, V2, V3, V4, V5, V6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在各3个导联,从而形成由6个肢体导联、12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18导联心电图系统 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T及异常Q波等两大类,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往往只能观察到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侧壁、高侧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侧和膈面)两大部分,而对于右心室壁及左心室正后壁来说却毫无价值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只有进行18导联同步心电图才能了解到右心室壁及左心室后壁的情况具体的做法是:以V6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V8、V9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V4R、V5R导联,用以检测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18导联心电图的优势•18导联心电图同步分析,能覆盖心肌各面,可以全面了解心脑各部位的心电活动•18导联心电图所产生图形,抗干扰强,失真度小,基本符合临床使用标准。
•18导联心电图操作简单且观察范围大,有使用方便特点18导联心电图的优势•对于后壁心肌梗死诊断过去传统的一般采用II, III, avF导联相应心电图改变确定,近年来常用12导联外加做V7、V8、V9三个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大大提高了对后壁范畴的下壁、正后壁、侧后壁等部位心肌损伤情况的诊断分析•对于右心室发生的缺血、损伤、坏死等情况,在常用的12导联中对此无甚价值,由于右心室心肌供血也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心肌梗死几乎均合并有左室下、后壁梗死;并且,右心室心肌梗死又往往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明显特点,在临床上常用加做V3R、V4R、V5R导联方法进行解决18导联心电图的优势•由此可见,若想全面观察心脏心电图情况,12导联心电图无法做到同步记录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只有能够同步描记了18导联心电图才能解决此问题心肌梗塞•定义:心脏因冠状动脉堵塞,使其相应供血部分的心肌发生缺血、损伤以至坏死的改变心肌梗塞的基本心电图表现1.坏死性改变的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Q波时间≥0.04s;大小≥同导联R波的1/42.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3.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直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一、早期(超急性期):发病后数分至数小时1.巨大T波(直立、高耸)2.ST段呈损伤型抬高3.有对应导联改变二、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至数周1.病理性Q波2.ST段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直立)3.T波呈对称性倒置,并逐渐加深。
4.有对应导联改变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三、近期(恢复期、亚急性期):梗塞后数周至3个月1.病理性Q波2.ST-T改变逐渐恢复正常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ST段下降,T波倒置、低平)四、陈旧性期:梗塞后3个月至数年1.病理性Q波2.ST段可正常3.T波可恢复正常或倒置T波恒定不变4.R波电压可比梗塞前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1.前间壁:V1~2,可累及V3•2.前壁:V3~4,可累及V5•3.前侧壁:V5~6,可累及V4.•4.高侧壁: I、avL,•5.下壁: II、 III、avF•6.后壁:V7~9(V1~2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增高)•7.广泛前壁: I、avL、V1~618导联心电图的操作胸部标志线胸部标志线18导联心电图的位置如何用12导做18导心电图抢救室门诊诊室留观病区中心输液室了解一下医护人员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