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安徽省太湖县汤湾温泉成因.docx
5页解析安徽省太湖县汤湾温泉成因 朱训和 何涛 吴琼摘要:笔者通过对汤湾温泉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认为汤湾温泉为低温带状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其中Fl为导水控热构造,F3为热储构造,F4为阻水构造温泉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貌、地热显示、断层性质极其组合特征、储水空间形态、裂隙发育程度、热储岩性及水热传输条件等关系密切;研究成果为下步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着“就热找热”的原则,对相似地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太湖汤湾温泉;地温场和热储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1.引言地热能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绿色可再生洁净新环保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利用地热流体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是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绝佳路径地热资源可广泛应用于温泉旅游、保健理疗、建筑供暖、温室栽培、水产养殖及循环发电、工业干燥等方面,同时可带动旅游度假、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地热资源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必将带来显著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地热系统成热、控热模式,揭示了太湖汤湾温泉的赋存条件和主控因素,为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汤湾地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2.自然地理概况汤湾温泉隶属安徽省太湖县汤泉乡汤湾村,地处花亭湖风景区之北滨,因拥有“华东第一泉”汤湾温泉而设立乡镇,水陆交通便利研究区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400m~1000m,地形切割强烈,区内山峦叠嶂,山脊曲折绵延,山顶多呈尖园状,自然坡度一般为40左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顺地势由高处向低处径流,“V”字形树枝状沟谷发育研究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502.0mm,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份~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无霜期256天区内溪流发育,呈树枝状分布汇集到汤湾溪主要河流为赵河,发源于太湖县与岳西县交界的葫芦尖,由北向南穿过研究区,最终注入花亭湖水库3.地质背景条件区域上归属华南地层大区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桐柏—大别山地层分区,区内出露地层为上太古界大别山群;境内岩浆岩弱发育,以变质变形侵入体为主,呈脉状分布;由于经过几次大的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复式褶皱和北东向断裂发育3.1地层汤湾温泉主要出露桥岭组,区内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总体呈NEE~SWW向,产状变化于170~200< 20~40;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云母斜长片麻岩;其间夹有黑云帘石斜长片麻岩、白云帘石角闪片麻岩、榴辉岩、榴石辉石岩等,上升热泉分布于该组的第四岩性段中。
3.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以脉岩为主;通过野外地热资源水文地质专项调查,研究区出露了两个环状构造,岩性为燕山期混合花岗岩,推测其成因是深部岩浆上侵,属岩浆穹窿;汤湾温泉位于两个环形构造切点附近,其中正平移断层Fl与之沟通,深部的岩浆穹窿为温泉提供了热源脉岩多分布于Fl、F2断层附近,规模较小,走向以NE、NNE为主,少數为NW向3.3构造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分布多条断裂(图1),破碎带、构造岩发育1)褶皱水源地位于其林桥复式倒转向斜的次级褶皱佛图倒转背斜南翼,地层走向总体呈NEE~SWW向,产状较稳定2)断层F1正平移断层:展布于鸡子尖~塘湾一线,长度大于3km,总体走向20~30,倾向280~300,倾角70~陡立断层在平面上呈右形平移,遥感影像图上十分清晰;断层破碎带最宽处大于50m,一般为5m~10m,继承性较强烈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岩性为断层角砾岩、硅化碎裂岩、园化角砾岩、角砾状糜棱岩及菱形构造透镜体,兼有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呈岩墙充填破碎带旁侧见煌斑岩脉、石英脉,其走向以平行断层为主该断层具多期活动、切割较深的特点,早期以张性为主,有煌斑岩脉等充填,产生角砾岩;后有以压性为主的活动,产生糜棱岩、煌斑岩片理化;张性活动时被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充填,产生糜棱岩角砾岩化;后期以张剪性为主,产生平移运动,绿泥石化蚀变明显。
F2逆平移断层:展布于赵河~洪门一线,长度大于3km,总体走向20~30,倾向290~315,倾角77~陡立断层面往深部有向SE倾的趋势;断层在平面上显示右形平移断层破碎带最宽达40m,一般为1m~2m该断层具多期活动、切割较深的特点;早期以张性为主,后期以压、剪性为主F1、F2断层在晚期活动时产生了F3、F4两条次级断层,汤湾温泉群即出露于F3、F4两断层交会处的北侧F3正断层:呈NE—SW向展布,全长约500m,断层面倾向NW,倾角较陡,NW侧冲水,NE侧阻水断层NE端与F1相交,SW端被F4所截,三条断裂配套发育沿断层裂隙发育,有石英脉充填,并多处形成断层三角面F4逆断层:呈NW—SE向展布,全长约500m,倾向40~50,倾角65~75;沿断层有挤压破碎带,断层崖发育,断层NW端被F2所截3)新构造运动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的间歇性升降运动,断裂活动主要是深大断裂的活化与发展,结果使老的隆起区继续隆起,凹陷区继续下沉;山区河流下切强烈和活跃,呈现出崇山峻岭、深涧峡谷的地貌形态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