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中如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 系统工程研究所- 东南大学.docx
5页供应链中如何实现利益共享供应链中如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共担庄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摘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供应链中, 合作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要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注意一切活动基于流程,把信息共享落到 实处同时,核心企业要在利益和风险分配上起到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夏普利值法 和纳什谈判模型两种简单的利益和风险分配机制最后,通过丰田供应链的案例分析,总 结出许多实践中的措施,确保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现关键词: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分配机制一、引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关于“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研究是供应链联接和合作领域的热点问题,现今各国都已有相当数量的经济 学者和管理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那么,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 担”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我们要了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就应该首先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 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零售商及用户连成 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涉及相互独立的企业之间的协助,而各个企业 的运作目标有可能发生冲突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达不到最优,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一个 重要问题就是寻求可协调各独立企业收益的合适契约机制,以获得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优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基于的是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随着产业间联系的加深以及行业复 杂化,项目的成功要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还有行业与相关支持产业的共同合作,这 样就有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的诞生 Allan Macpherson(2006)在其论文 Corporate Directio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SME Competences and Inter-Orgnisational Relations 中详细阐述了,利用利益 共享/风险共担模式使得供应商通过内部组织、机构合作,在同样成本或者更低成本的情况 下,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加有效的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增强资产专属 性,减少生产不确定性,建立结构化的内部组织关系 【1】 Chang, Yanqin(2007)在 High Level of International Risk Sharing Whe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Contains Long Run Risk 中,通过调查国际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得出了一个平衡模 型,它能在包含着长期风险生产力增长的过程中很好地分担风险。
在《丰田供应链调查》 (2007)中,用丰田公司战略经营的实证加以分析,在生产体系 中,实时采购以及企业实时服务方方面面实施以人为本的实时物流战略,根据市场反馈的 信息,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和经营上的问题加以适当的指导,通过协商,共同承担利润减 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 【2】 从总体上讲,以上的研究都采用的大量的定性定量方法,也做了一些实证分析,大致 说明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在供应链中应用情况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内涵利益共享是指供应链中合作企业把彼此看成是自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企业 内部业务的延伸 【3】利益共享是企业间最高层次的合作形式,是合作企业间实质上的互 相渗透正是基于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各企业实现了在不同分工下的规模经济,获得单 个企业无法实现的最大利益,也为用户创造了巨大的产品附加值 风险共担即“Risk Pooling” ,是指供应链各环节需求总和的变动性小于各个环节需求的 变动性因为每个环节的需求是随机变动的,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需求高峰与需求低谷会出 现相互抵消的现象,从而使总需求的变动性减小。
需求变动性减小能使安全库存减少,从 而降低库存水平由此可见,一个集中式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三、影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因素1、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努力水平供应链是以企业的合作为基础的,其中可能会导致个 别企业投机行为,从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和风险的分配 2、对供应链的贡献程度很显然,供应链企业所得到的利益是与其对整个供应链的贡 献程度成正比,对供应链没有贡献的企业也 不应该得到利益,而贡献大的企业应该得到相 应多的利益,否则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这种贡献程度不仅包括物质的投入,还包含 人员等无形的投入 3、企业的核心能力对成员来说,当其核心能力越独特,越重要,那么它对整个供应 链的贡献也就越大,那么在收益分享中越处于有利地位,其所获收益也就越多,也因此核 心企业在供应链的利益以及风险的分配中占有优势的地位 4、企业的创新能力供应链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创新,而因创新而带来的成本也需要在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得到一部分补偿 5、风险因素一般来说收益是和风险成正比例关系的,利益是对承担风险和提高效率 的奖励 6、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根据企业是理性的,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所以在签订契约 时都会尽可能索要有利于自己的条款。
当企业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包括人、财、物、核 心技术、品牌优势等) ,那么对行业的控制力就较强,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强,签约时就能得 到更有利于自己的条款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对该网络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本流) 进行管理, 实现 供应链整体绩效最优 【4】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影响因素,不难发现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要 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首先要确保合作伙伴的建立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原则的一种协议关系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合作、资源共享这里 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的是物资,还包括人力,技术等所有对产品价值的完成起作用的要素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 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 略等方面良好的协调1、供应链企业合作特点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供应链企业合作的特点显示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的合作是以流程合作为基础的供应链内部一个企业的产出是下一个企业 的投入,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是基于流程的一种合作。
因此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注重于流程 顺畅对整个供应链运作水平的影响 (2)信息合作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供应链合作的意义重大供应链涉及从原材料供 应商到零售商的多个企业,在信息的层层传递中可能会存在严重的延迟和曲解,而上游企 业的信息误解产生的生产误差直接影响下游的计划、生产、经营和运作,从而导致整个供 应链运作出现偏差,造成所有合作企业的损失,所以供应链中的信息合作以及信息技术的 应用是阿伯正合作高效运行的条件 (3)供应链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如何协调这两种 利益,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也是实现利益共享的基础 2、供应链企业合作手段 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具体手段在不同的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层次的合作 之间都有差异,但是有些合作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1)资源共享资源除了物资,还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产品品牌等因素资源的 共享意味着资源在供应链中的合理配置它能够有效地减少成本和提高运作速度同时, 资源共享也是开发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和共享是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企业若要协调它们的无聊、 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必须随时掌握那些反应真实情况的信息。
没有了信息共享,便无法达 到利益共享,更不用谈风险共担了 (3)组织关系连接组织中的合作是通过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连接而进行的,连接 如果断开,价值链就失去价值供应链企业成员通过适当的绩效标准来监控、提高和激励 组织之间的连接,促进企业间更密切的合作和协调 (4)流程重组流程重组是供应链资源重新组合,以达到供应链资源的合理分配,从 而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体现合作的优化作用 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后,其优势一般要等到三年以后才能显现因此,将合作伙伴关系当 做企业的短期行为或“救命稻草”是不可取的供应链企业成员应该用全局的、系统的观 点来看待问题消除由于各企业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阻碍整条供应链运作水平提高的事 件的发生,实现企业间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五、合理的利益和风险分配机制在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后,利益与风险分配的问题也值得注意由于核心企业在供应 链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影响整个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关系与否的合作利益分 配问题,核心企业有义不容辞的义务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但是,又由于供 应链上的企业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合作利益的分配必须由链上所有企业参与协调,核心企 业起着主导作用,其它成员企业起着作用。
下面将介绍两种平衡利益以及风险的分配 方式: 1、 夏普利值法 Shapley 值法是 L.S Shapeley 于 1953 年提出的用于解决 n 人合作对策问题的一种方法 当 n 个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时,对于他们之中若干人组合的每一种合作形式,都会得到一 定的效益,当人们之间的利益活动非对抗性时,合作中人数的增加不会引起效益的减少, 这样全体 n 个人的合作将带来最大利益,Shapley 值法是分配这个最大效益的一种方案设n 个局中人的集合为 I={1,2,…,n},I 中的任一子集 S 表示局中人可能形成的联盟,v(S) 称为联盟的特征函数,表示联盟 S 通过协调其成员的能力所获得的最大收益在 Shapley 值法中,合作条件下各个伙伴所得利益分配称为 Shapley 值,并记作:F(v)=(φ1(v),φ2(v), ……,φn(v)),其中 φi(v)表示在合作第 i 个成员所得的分配 Shapley 方法严格证明了公平的分配应该是合作者参与的所有合作的贡献的加权平均值 它考虑了多个参与方对联盟总收益的重要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收益的分配然而它忽 略了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很高,或者其资本增值能力很强, 那么它就希望在收益分配时得到相应的补偿,如果仍然按照企业的平均贡献来分配收益, 那么必然会损坏贡献大的企业积极性。
2、 纳什谈判模型 纳什认为,谈判的解应该满足四条公理:公理一,有效性公理:如果谈判结局对于某 一方来说比谈判破裂或根本不进行谈判时所获得的效用更差,那么他显然会放弃谈判,协 议也不能达成;如果一种可能结局能够使得两个谈判者所获得的效用均比另一种可能结局 使谈判者获得的效用更大,那么他们是不会选择后者的,也就是说谈判达成协议的结果将 是所有可能结局中的帕累托最优点,或者至少是帕累托弱最优点;公理二,对称性公理: 在两个谈判者涉及谈判的所有方面均相同的对称谈判中,谈判解也是对称的在对称谈判 中,谈判双方的地位一模一样,如果互换地位则是相同的谈判局势;公理三,线性不变公 理:在保序线性变换下,偏好的结构不变,变动的只是效用的数值谈判的解与效用函数 所采取的基本度量无关,而仅与效用函数体现的偏好结构有关;公理四,无关选择公理: 从谈判中排除一些无关选择并不会改变谈判的解 在四种公理的限制下,纳什证明了以下的定理:谈判的唯一理解性解 u=(u1,u2)应满足 (u1,u2)属于 F(在可行集中) ,u1>c1,u2>c2(不劣于冲突点)且使(u1,c1) (u2,c2)乘积最大 上式即是纳什谈判解。
其中 F 表示在谈判中都有可能的结局,即可行集;(u1,u2)表 示谈判双方的效用,c 表示谈判双方的冲突点(冲突点表示如果谈判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即不能产生协议约定而出现的一种谈判结局) 纳什谈判模型在供应链企业利益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