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族民俗之服饰节庆文化.ppt
62页LOGO第二章 汉族民俗风情 -------服饰文化LOGO一、服饰构成l头衣l体衣l足衣l装饰LOGO(一)头衣§ 贵族:冠、冕、弁§ 平民:帻LOGO(二)体衣体衣体衣下衣下衣上衣上衣短襦短襦长襦长襦深衣深衣裳裳绔绔LOGO上衣右衽右衽左衽左衽上衣上衣LOGO足衣LOGO§ 头饰、衣饰、鞋饰装饰LOGO二、汉族服装演变历程l秦汉;l魏晋南北朝l隋唐;l明;l清;l民国LOGO(一)秦汉时期男子衣服曲裾和直裾两类,衣袖宽大,下摆喇叭状LOGO(二)魏晋南北朝§ 衣衫对襟,衣袖宽大,长裙样式多,腰间多帛带 扎系LOGO(三)唐朝§ 以圆领袍衫和裙为官服 § 武则天始,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 平民穿麻衣,白袍 § 女性衣衫以襦裙为主,帔帛使用多 § 盛唐之后衣袖日趋宽大 § 注重质地、颜色、式样红色裙红色裙 百鸟裙百鸟裙LOGO(四)明代§ 补子上所绣图案表示官阶不同 § 男子便服,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 § 百姓服装,袄,裤,裹以布裙 § 妇女服装,外加比甲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 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 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 、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 犀牛,九品海马 LOGO(六)清代§ 长衫,袍褂是主要礼服 § 开衩:平民不开衩,官吏开两衩,王室开四衩 § 旗人女子多穿旗袍,汉族女子仍穿着襦袄与裙LOGO妇女服装演变历史LOGO第二章 汉族民俗风情 -------婚姻习俗LOGO一、特殊婚姻形式l抢婚l不落夫家l从妻居l夫兄弟婚l姑舅表婚l一夫多妻l一妻多夫LOGO(一)抢婚l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l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 也称“掠夺婚”LOGO(二)不落夫家l又称坐家或长住娘家l壮、苗、侗、彝、哈尼、布依族等保留l结婚仪式后新娘即回到娘家l农忙、节日或婚丧时由夫家派人接回,以礼相待LOGO(三)从妻居l母系氏族社会流行l结婚后,男子带上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及家畜到女家 。
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终生上门l拉祜族、布朗族、达斡尔、高山族等地,部分保留LOGO(四)夫兄弟婚l寡妇转嫁给亡夫的长辈或晚辈l匈奴、鲜卑、突厥、契丹族流行l是原始社会群婚的残余l妻子是夫家的财产l目前很多地区广泛流行LOGO(五)姑舅表婚§ 交错从表婚 § 白、彝、侗、布依、傈僳、佤、苗、瑶、土家等民族 盛行 § 舅舅家娶外甥女当做姑姑当年出嫁的一种补偿 § 景颇族、独龙族、德昂族以及纳西族等流行姑母儿子 娶舅父家女儿,但舅父家儿子不得娶姑母家女儿的风 俗LOGO(六)一夫多妻§ 汉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及佤族部分地 区,曾经不同程度的保留LOGO(七)一妻多夫§ 一个女子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丈夫的形式 § 兄弟共妻、朋友共妻 § 西藏“差巴”阶层有保留LOGO二、汉族婚礼程序§ 纳采:择配,相亲 § 问名:讨八字 § 纳吉:正式提亲 § 纳征:送聘礼 § 请期:议定婚期 § 亲迎:迎娶LOGO二、汉族婚礼§ 民间结婚多选择秋冬季节 § 婚礼前一天,女方送嫁妆 § 婚礼当天,男女两家张灯结彩宴请宾客 § 迎亲花轿 § 哭嫁 § 新娘不能足踏红尘,由父兄或抱或背至花轿 § 进男方家时,所经过地方要铺红毡或席子LOGO二、汉族婚礼§ 拜天地、拜高堂、对拜 § 牵同心结入洞房 § 吉祥人撒枣、栗子、花生等 § 撒帐歌:摸个枣,领个小;撒个栗,领个妮;一把栗 子一把枣,大的跟着小的跑。
§ 交杯酒 § 闹新房LOGO第二章 汉族民俗风情 -------节日习俗LOGO一、春节§ 汉族、蒙古、壮、布 依、朝鲜、侗、瑶族 ,日本,朝鲜,越南 等地 §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历经除夕、大年初一 ,至正月十五结束LOGO二十三 糖瓜粘二十四 扫房子二十五 糊窗户二十六 买年肉二十七 杀公鸡LOGO正月初一 扭一扭正月初二 回娘家LOGO正月初三 烧门神正月初五 祭财神正月初六 送穷鬼正月初七 人七日LOGO正月初八 谷子日正月初十 鼠嫁女 正月十五 闹花灯LOGO二、清明节l又称聪明节、踏青节l四月初四或初五,前一天为寒食节l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LOGO三、端午节§ 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 § 汉族、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等 § 纪念屈原投汨罗江 § 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带、饮雄黄酒 、挂菖蒲、采药材等LOGO四、中秋节§ 团圆节、八月节等 § 汉族、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族等 § 祭月、赏月、吃月饼、舞龙灯等LOGO第二章 汉族民俗风情 -------饮食文化LOGO一、地方菜§ 鲁菜 § 川菜 § 淮扬菜 § 粤菜 § 徽菜 § 浙菜 § 闽菜 § 湘菜LOGO(一)鲁菜§ 春秋战国时期孕育,南北朝时迅速发展,元明清时被公认为 第一大流派 § 流行地域:山东、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等 § 原料:畜禽、海产、蔬菜 § 鲁菜调味重,纯正醇浓,口味咸鲜,菜品大方高雅 § 招牌菜:蟹黄鱼翅、扒原壳鲍鱼、绣球干贝、九转大肠、山 东海参、京酱肉丝等 § 分济南、孔府、胶东三部分LOGO(一)鲁菜之烹调技艺§ 烧:将主料事先用配料煮熟-挂浆-油炸-加调料 -收汁扒烧整猪头红烧肘子LOGO(一)鲁菜之烹调技艺§ 锅塌: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叶或夹入馅心,再 沾粉或挂糊。
两面塌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 ,以慢火靠尽汤汁锅塌海蛏锅塌豆腐LOGO(一)鲁菜之烹调技艺§ 扒:慢火焖熟扒鲍鱼扒三白德州扒鸡LOGO(一)鲁菜烹调技艺§ 拔丝、蜜汁、烤、熘、爆……拔丝苹果油爆肚仁油爆海螺拔丝白薯球LOGO(二)川菜§ 始于秦汉,宋代时形成流派 § 流行地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 § 原料:山珍、江鲜、野蔬、畜禽 § 善用味,味型多,善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突 出 § 招牌菜:干烧岩鲤、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清蒸江团、麻婆 豆腐、毛肚火锅等LOGO(二)川菜之味§ 鱼香:菜肴在制作中使用了四川民间烹鱼时所用的全部调料,使之具有鱼的独 特鲜香味而得名 §调料有:木耳、玉兰、泡椒、胡萝卜丝、糖、醋等鱼香牛腩鱼香青豆鱼香肉丝LOGO(二)川菜之味§ 红油:红油在做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红油鸡块红油抄手LOGO(二)川菜之味§ 麻辣:川菜味道之主流,主角为辣椒面和花椒面麻辣牛肉辣子鸡丁麻辣鳝片LOGO(三)苏菜(淮扬菜)§ 发于秦,隋唐时有名 § 流行地域:江苏、上海、浙江等 § 原料:水产、畜禽 § 善用炖、焖、烤、煨等 § 原料注重鲜活、刀工精细、口味平和,清鲜略甜 § 招牌菜: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水晶肴肉、荷包鲫鱼 、松鼠鳜鱼、叫化鸡等 § 分为苏锡菜、南京菜、徐州菜等LOGO(三)苏菜派别之南京菜§擅长炖、焖、叉、烤。
§特别讲究七滋七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 浓、肥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 §盐水鸭肫、金陵扇贝、芙蓉鲫鱼、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烧鸭南京盐水鸭金陵扇贝LOGO(三)苏菜派别之苏锡菜§ 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 ,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 § 松鼠鳜鱼、碧螺虾仁、雪花蟹斗、蟹粉鱼唇、清汤鱼翅、香 炸银鱼、叫花鸡等LOGO(三)苏菜派别之徐州菜§ 徐州菜风味介乎苏、鲁两大菜系之间,口味鲜咸适 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 注意“食疗、食补”作用霸王别姬油爆大虾LOGO(三)苏菜精致之瓜果雕LOGO(四)粤菜§ 汉魏、南北朝见于文献,明末清初驰名海内外; § 原料:原料广采博收,追求生猛; § 善用烧、煲、焗、软炸、软炒等; § 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 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 特风味; § 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 、辣、咸、鲜)之别 § 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组成LOGO(四)粤菜派别之广州菜§ 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还兼 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清炖蛇龟鸡荷香蒸田鸡蒜蓉蜗鱼嘴LOGO(四)粤菜派别之潮州菜§ 潮州古属闽地,故潮州菜汇闽粤风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 食见长,口味清醇,其中汤菜最具特色清炖鲈鱼鱼翅羹清汤鲍鱼丸LOGO(四)菜派别之东江菜§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为南徙的中原汉人,聚居于东江山区, 其菜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焗、焖见长东江盐焗鸡东江豆腐煲LOGO二、中国茶文化§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黄茶§ 黑茶LOGO(一)绿茶§绿茶,为不发酵茶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茶 类§全国19个产茶区,区区都生产绿茶其中产量高、质量优的绿茶分 布在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有杀青、揉捻、干燥§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绿茶保留大量的天然物质成分,可防衰老、抗癌、杀菌和消炎§西湖龙井(杭州)、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苏州)、婺绿(婺源) 、平水珠茶(绍兴)LOGO(二)红茶§ 红茶,为发酵茶§ 红茶的基本工艺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红茶的干茶与茶汤以红色为主,故名§ 按照制造方法的不同,红茶又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 红碎茶三种§ 祁红(安徽祁门一带)、滇红(云南临沧)LOGO(三)乌龙茶§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
外形色泽为青褐色,又称青茶乌 龙茶的干茶,叶缘红色,中间绿色§ 既有绿茶鲜浓之风味,有有红茶甜醇之特色§ 乌龙茶的药用突出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方面§ 乌龙茶的制作流程是晒青(烘青)、凉青、摇青、杀青、 揉捻、干燥等工序§ 安溪铁观音(福建戴云山)、大红袍(福建武夷山)、冻 顶乌龙(台湾阿里山)LOGO(四)白茶§ 白茶,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满披 白毫,如银似雪§ 主要产地:福建省福鼎、松溪、政和等县,台湾少量生产 § 白茶制作工艺分萎凋和干燥两道§ 白茶性凉,具有退热降火、健胃提神之效LOGO(五)黄茶§ 黄茶,是制作绿茶的过程中由于杀青、揉捻后不够干燥或 干燥不及时时使得茶叶变黄所产生的新品种§ 制作工艺杀青、揉捻、闷堆§ 成品黄茶多色泽金黄、油嫩有光LOGO(六)黑茶§四川始制,绿茶坯经过长时间发酵后色泽变黑,形成黑茶§茶叶较粗,多为一芽五至六叶,工艺流程有高温杀青、揉捻、堆积做 色、干燥§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