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1.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8471136
  • 上传时间:2018-10-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52M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头 部 (Region of Head),开始上课, 请安静!,请各自关闭,以免干扰! 谢谢合作!,第三节 颌面部,一、颌面部的应用解剖,P45,,,,位于鼻腔上部之两侧,包括眼眶、眼睑、泪器、眼球、眼眶内肌肉、血管和神经及眼眶内结缔组织性结构一)眶区,位于鼻腔上部之两侧,包括眼眶、眼睑、泪器、眼球、眼眶内肌肉、血管和神经及眼眶内结缔组织性结构一)眶区,在眼眶的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的通路1.眶上裂 2.眶下裂 3.视神经孔或视神经管,,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点,眶上裂外侧由额骨封闭,内侧较宽,位置在视神经孔的外下方,由此向外此裂逐渐缩小,故此裂又被分为两部分, 外侧部分位于眶顶和眶外侧壁之间向前方伸展,内侧部分在眶顶尖端及视神经孔之间, 眶上裂为眶顶和颅中窝之间的最大交通眶上裂,通过眶上裂的血管神经有: ① 第Ⅲ、Ⅳ、Ⅵ颅神经; ② 泪腺神经、额神经及鼻睫神经; ③ 眼静脉; ④ 脑膜中动脉的回返支; ⑤ 睫状神经眶上裂,,位于眶外侧壁和眶底之间,此裂将眶外侧壁后2/3与眶底隔开,上界为蝶骨大翼,下界在前方为上颌骨,在后方为腭骨 此裂起自视神经孔的下外方及眶上裂内侧端附近,向前向外行进,眶下裂在后方与翼腭窝相交通,在前下方与颞下窝相连,后端开口于圆孔内。

      眶下裂,眶下裂通过的血管神经有: ①第V脑神经上颌支; ②眶下动脉; ③颧神经; ④蝶腭神经节分支; ⑤至翼腭丛的眼下静脉分支由蝶骨小翼两根相连而成视神经管向后向内走行与矢状面成36 °角,通过此管,眼眶与颅中窝交通视神经管呈漏斗状,前方开口为卵圆形,,视神经管,视神经管内通过结构: ① 视神经及其三层鞘膜; ② 眼动脉; ③ 来自交感神经的分支眼球有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眼球的附属结构位于眼球周围,包括眼外肌、泪器和眼睑等2. 眼球及其附属结构,2) 眼外肌:四直两斜一提,?各肌收缩时眼球运动方向,,,眼球外肌的分布及其功能,,,由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眶内侧壁外伤骨折极易累及泪道系统,造成泪道阻塞、流泪,流脓3)泪器,二)鼻腔与鼻旁窦,1. 鼻腔(nasal cavity) 位于两眶与上颌骨之间,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 顶:由筛板组成,经筛孔→颅前窝; 底:腭; 外侧壁:筛骨迷路、三甲、三道; 前:鼻前孔; 后:鼻后孔→鼻咽部眼眶周围被四个鼻窦所环绕,上有额窦,下有上颌窦,内有筛窦,后有蝶窦 眼眶与鼻窦关系密切,眼眶外伤、骨折等大多发生于眼眶和鼻窦之间的眶壁,导致眼眶内容物疝入或嵌顿到鼻窦内。

      ①额窦 ( Frontal sinus),②蝶窦( Sphenoidal sinus),③筛窦( Ethmoid sinus),④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二)鼻腔与鼻旁窦,位于眼眶前上方,出生时在筛漏斗前上方存在额隐窝,此后逐渐扩大形成额窦 额窦形状不规则,且左右不对称,两窦之间有中隔分开额窦前壁为额骨外板,后壁很薄,以脑膜和大脑额回相隔额窦由鼻额管与鼻腔相通,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额窦:,额窦,位于蝶骨体内,蝶窦的上方为脑垂体和视神经,两者间的骨壁相当薄,甚至缺如蝶窦的下方为后鼻孔,前方为筛窦蝶窦开口于上鼻道最高处蝶窦,位于眶内侧,由筛骨、腭骨、蝶骨、上颌骨和泪骨组成筛窦上方为颅前窝的脑膜和额回,前上方为额窦,后方为蝶窦,下方为鼻腔,外方为眼眶及泪囊窝筛窦内共有房8~10个,可分成前、中、后三组,彼此不相通分别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内筛窦,为锥体形空腔,在眶下面,位于上颌骨内,底为鼻外侧壁的一部分,尖端在颧骨下方 上颌窦的上壁由上颌骨的眶面形成,它也是眶底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通过眶下神经和血管的管道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上颌窦和额窦的生长发育,(三)口腔 ( Oral Cavity ),口腔的分部及界限,前壁一上、下唇 侧壁一颊 上壁一硬、软腭 下壁一口腔底 后界一借咽峡通咽 前界一借口裂通体外,,口 腔,1. 舌(Tongue) 1、舌内肌: 纵肌、 横肌、 垂直肌 2、舌外肌,舌肌,舌矢状切面 舌冠状切面,舌外肌: 舌骨舌肌、 茎突舌肌、 颏舌肌,,2. 大唾液腺 ( Salivary gland ),腮 腺 (Parotid Gland),舌 下 腺 (Sublingual Gland),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 ),,,,1. 腮腺咬肌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及其浅面的软组织; 主要有腮腺、咬肌及其血管与神经。

      四)面侧区,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腮腺 (parotid gland),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 腮腺管 副腮腺,腮腺的毗邻,横行结构: 面横动脉、面神经及其分支; 纵行结构: 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穿行腮腺的结构,横行结构: 上颌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 纵行结构: 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穿行腮腺的结构,腮腺床,腮腺深面的神经血管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 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咀嚼肌:,1、翼内肌 起自翼窝,向外下止于下颌支内侧的翼肌粗隆 2、翼外肌: 起自蝶骨大翼和翼突外侧板,向后外方,止于下颌颈3、咬肌 起自颧弓,向外下止于下颌角外侧的咬肌粗隆 2、翼肌: 起自颞窝,向下集中,止于下颌骨冠突2. 面侧深区:,此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 1)境界: 前壁 上颌骨体的后面 顶 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底 下颌骨下缘 外侧壁 下颌支,,,,,,,,,外侧壁 下颌支 内侧壁 咽侧壁 后壁 腮腺深部,,,,,该区有翼内肌、翼外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静脉丛等。

      五)颌面部的主要间隙,1. 咬肌间隙( masseter space ),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前邻磨牙后区; 后界腮腺; 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第三磨牙; 咬肌间隙与翼颌、颊、颞及颞下诸间隙相连通2. 翼下颌间隙 (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 前为颞肌及颊肌; 后为腮腺; 上界翼外肌下缘; 下以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 额切面呈一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 间隙内主要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下牙槽血管通过向上与颞下间隙及颞间隙通连,向前通颊间隙,向下与舌下、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与咽旁间隙连通,向外通咬肌间隙此间隙可经颅底血管神经通入颅内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前邻磨牙后区; 后界腮腺; 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第三磨牙; 咬肌间隙与翼颌、颊、颞及颞下诸间隙相连通2. 翼下颌间隙 (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3. 颞下间隙 ( infratemporal space ),位于翼颌间隙的上方 前界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腮腺深叶; 内界蝶骨翼突外侧板 外界下颌支及颧弓; 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下以翼外肌下缘平面为界解剖上特点: 间隙中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 处于颌面深部诸间隙的中央;与颞间隙、翼颌间隙、颊间隙、翼腭间隙及咽旁间隙相通; 借眶下裂与眶内、经卵圆孔和棘孔与颅腔通连,借翼丛与海绵窦相通。

      3. 颞下间隙 ( infratemporal space ),4. 翼腭间隙( pterygopalatine space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的三角形间隙; 前界上颌骨体,后界蝶骨翼突,上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 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第三段及其分支; 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外经翼上颌裂连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Pterygopalatine fossa,,5. 舌下间隙( sublingual space ),呈马蹄形,上界为口底黏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前外侧为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止于舌根 舌下间隙内有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及其导管、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舌下动、静脉等面部及口腔蜂窝组织间隙通连示意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