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李清照的人格与创作.docx
15页试论李清照的人格与创作学生:王婉(指导教师:朱玉)(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 本文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出发,围绕其文学作品以及作品艺术特色,寻找她身上独具的人格特质及形成原因 作为一代词宗, 叛逆精神主导着她的生活及作品创作, 而独立和自恋的人格支撑着她与封建道德反抗下去的信念可以这么说, 她 是她那个阶层的叛逆者,她人格特点的形成与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就这样,阅历、人格、作品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构成了她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本文将从其叛逆人格、独立人格及自恋人格来共同阐述其复杂的人生关键词 :人格;叛逆;独立;自恋Personality and creation of Li QingzhaoStudent: WANG Wan ( Faculty Adviser:ZHU Yu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Li Qingzhaos life, his literary works and works of ar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looking for her uniqu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As a generation of modern ci poetry, the rebellious spirit to dominate her life and works of creative, independent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supporting her and feudal morality against the faith. Can say, she is a traitor of her class, her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her life experience are inseparable. Thus, experience, personality, work three blend mutually, mutual influence, makes her glorious and meaningful life. The rebellious personality,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self lover lattice to explain the complex life.Key words : Personality;Treason; Independent; Narcissism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的人格特征必然影响其作品风格。
正如李白豪放飘逸、 自然清新的诗风是由于他的豪迈洒脱的胸襟与浪漫的气质;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是他郁郁不得志的成全他们的人格特征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作品风格,另一方面, 这些传世佳作也反过来告诉后人其作者的人格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作家, 她与众不同的人格成就了她独具特色的词作, 使她独树一帜,取得了文学史上的辉煌成 就,她,就是李清照本文将对李清照的人格特点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作品风格作一点 粗浅的探讨一、多重人格下的文学创作在古代,女子通常都是生活在自己的闺阁中, 故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 也因此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这样词语的出现由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被 周围的环境所困,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描述的多是日常所见所感的事情季节的更 替、环境的变化,都给她们以极大的感触另外由于女性的感觉器官比较敏锐,表现在 其文学创作上,情爱的成分就比较大李清照作为一名更为感性的女性, 她的艺术创作 同样被爱情所主导她在词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通常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意识 ,丰富的 内心世界,并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描绘了主人公一种独立的人格 读她的词,可以发现在 她早期的一些词中含蓄的表现了其爱心的萌动,显露了少女特有的矜持心理。
如《浣溪 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 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㈠]李清照笔下的形象无疑是柔美的、是多情的,但 决不像柳永笔下的女子是娇柔的,她认真的感悟生活,慢慢品味其中的痛苦或者欢乐, 以女性的独特细腻心理,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在其创作中,从相同的角度关注了那个时 代女性的心理如“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以女子的细腻将离别之情写得精妙绝伦 ,残荷败叶的秋 色,冰冷的席子,再加上独自走上兰舟的孤独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揭示了离别后 的相思是多么的浓厚内心刻画的如此细腻,绝不是一般词人能够做到的我们知道, 作为一种类型化的表现方式,在纯粹的女性文学出现之前,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以男 性形象的附属物来加以刻画和描述的但李清照不是这样的 ,她不仅专注于表达自我个本文所引篇目皆出自于柯宝成 2009年版《李清照全集》,后面不一一注解,仅注篇名体作为人的意义的存在 , 人的意识也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同时也在作品中表现自己作为女性的一般化抒写 , 换一句话说 , 也就是抒写自我形象时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
如“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 ] ) ”这是李清照不愿意把自己最美好最灿烂的青春丢失于闺阁之中的呼喊,她这是一种反叛思想的具体表现,她在文学创作中鲜明的揭示了自我主体的个性意识当她的这一精神与社会出现对立的时候,就表现为不再受制于封建家族与阶级 , 她执着地表现自我的内在要求 , 这种要求是独特的 , 无功利的 , 表现出其自我选择和创造的个性与自由 因此 , 在以上李清照表现爱情的诗词的论述中 , 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她把自己的的个性选择与人格特征毫无保留的渗透入其作品的方方面面, 实现了人格与表现相交融在艺术上 , 延续了中国文化的传统 , 李清照基本采用了含蓄、 曲折 , 讲究深蕴的表达手法 而在思想方面 , 她把封建宗法意识的束缚摆脱掉 , 大胆而又真挚地表露了自我的真实爱情意识在众多作品中, 无尽的感动和爱是她的独特标志,太多的作品深切的抒写了其内心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觉 她对爱的呼唤, 对爱的理解, 与当时的封建礼教是相抗衡的, 背叛了当时的主流意识, 这同时也是诗人主体对当时思想和文化的一种冲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 是她要在爱情词的表述中张扬自己的人格意识,具体表现了李清照主体的文化批判与选择的意向。
之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在现代人看来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不仅是表现在思想内涵上对人格意识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 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许多值得关注的广泛现象 李清照领先于当时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她敢于反抗社会对女性的无情压制, 她敢于大声喊出自己对爱的渴求 在那个对女性、对爱情百般摧残的年代, 李清照无疑站在了一个女性意识的最高点 她用自己卓越的文学才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在那里,她可以畅所欲言,畅快淋漓的讲出一切男性意识占绝对统治地位是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特征 , 男性意识在那个时期极度膨胀和扩张 , 造成了对女性以及女性文化的扭曲、歧视和禁锢李清照在被这种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的同时 , 又有意无意的导致了她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以及观念的叛逆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 ] )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 ] )以“梳头” 、 “饮酒”等入词 , 对于那个封建统治极度严苛的年代来说绝对是历史的一大壮举,更何况这出自一位女词人之口, 无疑是名噪一时的一件事了它表明了创作主体拼命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 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意识。
李清照不同于一般女子 , 她不但有卓越的才华、 渊博的学问 , 敢于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 , 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条 , 而且有着远大的理想、不平凡的抱负、勃勃的雄心、 凌云的壮志 她所有的年华不像普通女性那样平庸度过, 而是活在自己的意志中,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庸品, 做的就是最真实的自己 相夫教子的狭隘生活圈和她是有距离的,能平等的和丈夫谈论文学在别人家只是奢望, 都能在李清照身上却是常事不得不说,她拥有坚强的人格意识她不认为文学是男性独享的,女性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文学领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 自己的价值可以在此得以体现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人格的解放,对封建礼教来说也是一股巨大的风暴她的《渔家傲》 : “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 殷勤问我归何处 ?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蓬舟吹去三山去! ( [ 渔家傲 ] ) ” 把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到梦境之中, 气势磅礴 , 壮阔豪迈 , 在内容的表现上是理想和现实融为一体, 在意境的表达上更是气度恢弘、格调雄奇表达了词人希望像鲲鹏一样拥有有力的翅膀,能带她飞到自己内心渴望的理想国。
这种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境界是远远高于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让人不得不对这位奇女子的高远志向大为惊叹陶渊明以莲花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而李清照在《鹧鸪天》词中 , 以桂花为 “花中第一流”来表现自己的卓越才华和高尚的品格 , 词中的艺术表现力不言自明女词人的自信洒脱和独立人格在词中更是得以彰显她笔下的白菊 , 更是以清丽、潇洒的个性特色而称奇一世 : “恨潇潇、无情风雨 , 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 , 也不似、 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 徐娘敷粉 ,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 ,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微风起 , 清芬酝籍 , 不减酴醾 ” ([ 多丽 ] )有别与杨玉环、孙寿、徐娘等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做作,白菊却是如此清高、孤傲,它不施粉黛,展现的是一种最纯最美的自然状态没有了外在的修饰,白菊表现的是作者的人格状态,独立而自尊尽管社会是无情而冷漠的,但是作者热血依旧, 能够执着的抗争一切的不平等就像白菊虽然在大自然的摧残下,却依旧楚楚动人一样 毫无疑问 , 李清照笔下的桂花、 白菊正是她自己高傲、自尊、正直的性格和独立人格的形象化身当李清照由于生活的重担, 不得不独自走向社会时, 她没有被吓倒, 反而增加了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原来的家庭升华为国家 她不再沉迷于儿女情长,更加表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她开始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危 , 甚至超越了当时的一部分男性作家一个弱女子有如此之觉悟,是和她的坚强独立性格息息相关的在《夏日绝句》中她说 :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 [ 夏日绝句 ] ) ,很明显的带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这反映了李清照已经对当时的社会有了现代人的觉悟, 礼教对于女性是压制的, 是不平等的 她渴望自己被尊重、 被认同, 她渴望被承认是有价值的 然而 ,封建社会表现的却和她的期望截然相反 换来的不是失望, 不是沉默,李清照在看清这一事实后大胆的表现自己, 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反抗者吃人的礼教 作为独立的个体,她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人性的审美, 以及这种审美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在一系列的文学创作中,李清照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