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地形图的应用 9.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85788226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50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城市或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 梯形分幅编号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990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称为旧分幅与编号;另一种是1990年以后新的国家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所产生的,称为新分幅与编号9/3/20241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一)国际分幅法:  1.国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全球1:100万的地形图实行统一的分幅与编号即,将整个地球表面自180°子午线由西向东起算,经差每隔6°划分纵行,全球共60纵行,用阿拉伯数字1~60表示又从赤道起,分别向南、向北按纬差4°划分成22横列,以大写拉丁字母A、B、…、V表示任一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大小就是由纬差4°的两纬线和经差6°的两经线所围成的面积,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 — 纵行”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处的经度为114°30′18″、纬度为38°16′08″,则其所在图幅之编号为J-50,如图8-1所示。

      为了说明该图幅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应在编号前附加一个N(北)或S(南)字母,由于我国国土均位于北半球,故N字母从略国际1:100万图的分幅与编号是其余各种比例尺图梯形分幅的基础9/3/20242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2.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直接在1:100万图的基础上,按表8-1中规定的相应纬差和经差划分每幅1:100万图划分为4幅1:50万图,以A、B、C、D表示9/3/20243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如某地在1:50万图的编号为J-50-C,如图8-2所示每幅1:100万图又可划分为36幅1:20万图,分别用[1]、[2]、……[36]表示如某地所在1:20万图的编号为J-50-[13],如图8-2所示每幅1:100万图还可划分为144幅1:10万图,分别以1、2、3、……144表示如某地所在1:10万图的编号为J-50-62,如图8-3所示9/3/20244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9/3/20245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3.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直接在1:10万图的基础上进行。

      其划分的经差和纬差也列入表8-1中 每幅1:10万图可划分为4幅1:5万图,在1:10万图的图号后边加上各自的代号A、B、C、D如某处所在1:5万图的编号为J-50-62-A,如图8-4所示每幅1:5万图四等分,得1:2.5万图,分别用1、2、3、4编号,如某地在1:2.5万的图幅为J-50-62-1,如图8-4所示 每幅1:10万图按经、纬差8等分,成为64幅1:1万图,以(1)、(2)、…(64)编号,如某地在1:1万图幅为J-50-62-(9),如图8-5所示 9/3/20246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4.1:5000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每幅1:1万图分成4幅1:5000的图,并在1:1万图的图号后写各自代号a、b、c、d作为编号如某地在1:5000梯形分幅图号为J-50-62-(9)-c,如图8-6所示 4.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计算公式 (1)1:100万 n100=[Φ/4]+1,m100=[λ/6]+31,适用于0°~180°的经度范围 (2)1:50万 Χ50=3-2[2(Φ/4)]+2(λ/6)] (3)1:20万 Χ20=31-6[6(Φ/4)]+[6(λ/6)] (4)1:10 万 Χ10=133-12[12(Φ/4)]+[12(λ/6)] (5)1:5万 Χ5=3-2[2(3Φ)]+[2(2λ)] (6)1:2.5万 Χ2.5=3-2[2(6Φ)]+[2(4λ)] (7)1:1万 Χ1=57-8[8(3Φ)]+[8(2λ)] (8)1:5千 Χ0.5=3-2[2(24Φ)]+[2(16λ)] (9)1:2千 Χ0.2=7-3[3(48Φ)]+[3(32λ)] 式中 λ、Φ——以度表示的某点的经、纬度; Χi——某一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序号; ( )——表示只取小数部分,如(7.82)=0.82; [ ]——表示只取整数部分,如[6.95]=6。

      9/3/20247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下图是在1:100万图幅的基础上划分的其它比例尺的图幅与编号方法,具体划分情况如图8-7所示 9/3/20248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我国1992年12月发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的分幅与编号GB/T13989-92》的国家标准,自1993年3月起实施新测和更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须按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新的分幅编号对照以前有以下特点: ⑴.1:5000地形图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 使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增至8种 ⑵.分幅虽仍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经纬差也没有改变,但划分的方法不同,即全部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加密划分而成;此外,过去的列(纬)、行(经)现在改称行、列 ⑶.编号仍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后接比例尺的代码,再接相应比例尺图幅的行(纬)、列(经)所对应的代码因此,所有1:5000~1:50万地形图的图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组成编码系列统一为一个根部,编码长度相同,计算机处理和识别十分方便 (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9/3/20249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1:100万的地形图的分幅按照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的标准进行,其他比例尺以1:100万为基础分幅,1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成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情况如表8-2 1.分幅9/3/202410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⑴.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与国际分幅编号一致,只是行和列的称谓相反,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是由该图所在的行号(字符码)和列号(数字码)组合而成,中间不再加连字符如北京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 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均由五个元素(五节)10位代码构成,即1:100万地形图的行号(第一节字符码1位),列号(第二节数字码2位),比例尺代码(第三节字符1位),该图幅的行号(第四节数字码3位),列号(第五节数字码3位),共10位如表8-3所示 ⒉编号9/3/202411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手工计算方法如下: 9/3/202412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1.分幅方法 矩形分幅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一般为50cm×50cm或40cm×50cm,以纵横坐标的整千米或整百米数的坐标格网作为图幅的分界线,称为矩形或正方形分幅,以50cm×50cm图幅最常用 正方形分幅是以1: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取其图幅西南角x坐标和y坐标以千米为单位的数字,中间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它的编号例如,某图西南角的坐标x=3510.0km,y=25.0km,则其编号为:3510.0-25.0。

      1:5000比例尺图四等分便得四幅1:2000比例尺图;编号是在1:5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 依此类推,1:2000比例尺图四等分便得四幅1:1000比例尺图;1:1000比例尺图的编号是在1:2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附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Ⅳ 1:1000比例尺图再四等分便得四幅1:500比例尺图;1:500比例尺图的编号是在1:1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附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Ⅳ-Ⅲ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9/3/202413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矩形图幅的编号,也是取其图幅西南角x坐标和y坐标(以千米为单位),中间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它的编号编号时,1:5000地形图,坐标取至1km;1:2000、1:1000地形图坐标取至0.1km;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0.01km 9/3/202414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三、独立地区测图的特殊编号 以上是正方形与矩形分幅,都是按规范全国统一编号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测图也力求与国家或城市的分幅、编号方法一致。

      但有些独立地区的测图,或者由于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没有关系;或者由于工程本身保密的需要;或者小面积测图;也可以采用其他特殊的编号方法 9/3/202415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⑴按坐标编号 第一种情况:当测区与国家控制网联测时,图幅编号为 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 – x西南角(km)- y西南角(km) 如 某 1:2000地 形 图 的 编 号 为 “112°- 3108.0-38656.0”,表示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为112°,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x=3108km,y=38656km(38为投影带带号) 第二种情况:当测区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图幅编号为:测区坐标起算点的坐标(x,y)- 图幅西南角纵坐标-图幅西南角横坐标,坐标以公里或百米为单位如某图幅编号“30,30-16-18”,表示测区起算点坐标为x=30km、y=30km,图幅西南角坐标为x=16km、y=18km 矩形图幅的编号有两种9/3/202416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小面积独立测区的图幅编号,可采用数字顺序进行编号如图8-8所示,虚线表示测区范围,数字表示图幅编号,排列顺序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矩形分幅的地形图编号应以方便管理和使用为目的,可以不必强求统一 ⑵按数字顺序编号9/3/202417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一、在地形图上确定点位坐标 利用地形图上的坐标格网来进行量算如图8-9所示,欲求出图中A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先从图中找出A点所在千米格网西南角的坐标为:xa=3342km,ya=19 236km,(前两位数19为高斯投影带带号)过A点作平行于X轴和Y轴的两条直线gh和ef,然后用尺子量得ag和ae的图上长度为:ag=15mm,ae=11mm;再按比例尺(1:2.5万)求得ag和ae的实地距离为0.375km和0.275km9/3/202418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则A点的坐标为:xA = xa+ΔxaA = 3342+0.375 = 3342.375km yA = ya+ΔyaA = 19 236+0.275 = 19 236.275km 为了校核和消减图 纸伸缩误差的影响,量取ag和ae的同时还应量取gb和ed,所量长度应满足下式: 式中:M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用相同方法,可以求出图上B点坐标xB、yB和图上任一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有时因工作需要,需求图上某一点的地理坐标(经度λ、纬度φ),则可通过分度带及图廓点的经纬度注记数求得 根据内图廓间注记的地理坐标(经纬度)也可图解出任一点的经纬度 9/3/202419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一)在地形图上量取直线长度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根据下式即可求得A、B两点间的距离DAB 2.若精度不高,则可用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 (二)在地形图上量取曲线长度 在地形图应用中,经常要量算道路、河流、境界线、地类界等不规则曲线的长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取一细线,使之与图上曲线吻合,记出始末两点标记,然后拉直细线,量其长度并乘以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实地曲线长度也可使用曲线计在图上直接量取当齿轮在曲线上滚动时,指针便跟随转动,到曲线终点时只需在盘面上读取相应比例尺的数值即为曲线的实地长度需要提高精度时,可往返几次测量,并取其平均值 二、在地形图上量算线段长度9/3/202420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如图8-10设A点坐标为(XA、YA),B点坐标为(XB、YB),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 象 限 由 ΔУ、Δχ的正负号或图上确定。

      若精度要求不高,可过A点作χ轴的平行线(或延长BA与坐标纵线交叉),用量角器直接量取直线AB的方位角此法精度低于计算法 有的地形图附有三北方向图,则可推算出AB直线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三者利用三北方向图给出的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可以相互推算求得 三、在地形图上量算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9/3/202421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利用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求出图上任意一点的高程如所求点恰好在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等高线的高程如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则在相邻等高线的高程之间用比例内插法求得其高程如图8-11所示欲求A点高程,则可通过作大致与两等高线垂直的直线PQ,量出PQ=18mm,AP=5mm该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设A点对高程较高的一条等高线的高差为h,则四、在地形图上求算某点的高程h:2=AP:PQ h=2×AP÷PQ=2×5÷18=0.56m A点高程HA=(66-0.56)m=65.4 m 考虑到地形图上等高线自身的高程精度,A点的高程可根据内插法原理用目估法求得9/3/202422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五、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 要了解和判断图8-12中所示AB方向的地面起伏、坡度陡缓以及该方向内的通视情况,必须绘出AB方向的断面图。

      要绘制AB方向的断面图,首先要确定直线AB与等高线交点1、2、3、…、B的高程及各交点至起点A的水平距离,再根据点的高程和水平距离,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断面图绘制方法如下: 1.绘制直角坐标系 以横坐标轴表示水平距离,其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纵坐标轴表示高程,为了更突出地显示地面的起伏形态,其比例尺一般是水平距离比例尺的10~20倍在纵轴上注明高程,其起始值选择要适当,使断面图位置适中9/3/202423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第三节 面积量算 一、图解法 测量上所指的面积是实地面积的水平投影,实地倾斜面积与其水平面积含有下列的函数关系,即A=Scosα如图8-13所示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9/3/202424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该方法适用于由折线连接成的闭合多边形把图形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或矩形、梯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如图8-14所示,分别量取计算面积所需的元素,计算其面积,将所有面积相加得整个图形的图上面积,再乘以比例尺分母的平方即得到其实地面积  其关系式如:     A=A′M2                              (8-10)  式中:A为实地面积;              A′为地形图上面积;                                  M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例如在1:500比例尺图中,某多边形图分成若干简单几何图形后,算得它们面积总和为400平方厘米,则该多边形相应的实地面积为A=400cm2×5002=10000m2             由于计算面积的一切数据,都是用图解法取自图上,因受图解精度的限制,用此法测定面积的相对误差大约为1/100 (一)、几何图形法9/3/202425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1.网点板法 利用网点板计算面积称为网点法网点板是在透明模片上印(或刺)有间隔为2mm、4mm或其他规格的方格网点或方格网,计算面积时,把它随机覆盖在要量测的图形上,如图8-15 所示查数图形内网点数,再加上位于图形边界上网点数的一半(两点折数一点)得总点数,则总面积为:         式中d为以mm为单位的网点间距,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值,n为总网点数 例如:在图8-15中,位于图形内的网点数为41,位于图形边界上的共10点,折算一半为5点,网点间距为4mm,测图比例尺为1:2.5万,试求所测图形面积 (二)网点板法和方格法9/3/202426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2.透明方格纸法             把印有(或画上)间隔为2mm(或4mm或其他规格)的透明方格网盖在要测量面积的图形上,如图8-16所示,位于图形内的完整格数为40,不完整格数为28,已知方格的规格为2mm,绘图比例尺为1:5000,求该图形的面积。

                    解: n = 40 + 28/2 = 54 解:A=(4×25000)²/(1000)²×46m2=460000m²        为了提高量测面积的精度,应任意移动网点板,对同一图形需测2~3次,并取各次点数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9/3/202427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在胶片或透明纸上,按间隔2mm、4mm或其他规格画上一些相互平行的直线,如图8-17所示,使用时,将透明模片放在图形上,使图形边缘上的A、B两点分别位于模片任意两平行线中间,整个图形被平行线分成许多等高的梯形和两个 3.平行线法(积距法) 三角形(图中虚线图形),梯形或三角形的高就是两平行线的间距图中虚线为三角形的底或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图中实线长度li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线长度,因此图形面积为        A=l1h+l2h+…lih                                                                               即 A=(l1+l2+…li)h (8-12)9/3/202428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计算上式时应注意长度单位的统一,实际长度与图上长度的统一。

      二、解析法 解析法是根据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来计算图形面积的大小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可以在地形图上通过坐标格网来量测,而有的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是在外业实测的,可直接计算如图8-18所示 9/3/202429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图上土地边界1、2、3、4各点坐标已知,其面积为梯形122′1′加梯形233′2′减去梯形144′1′与梯形433′4′的面积,即 A=1/2[( x1+x2) (y2-y1)+(x2+x3)(y3-y2)-(x1+x4)(y4-y1)-(x3+x4)(y3-y4)] 解开括号,归并同类项,得 A=1/2[x1(y2-y4)+x2(y3-y1)+x3(y4-y2)+x4(y1-y3)] 或  A=1/2[y1(x4-x2)+ y2 (x1-x3) + y3 (x2-x4) + y4 (x3-x1)]推广至n边形 使用以上两式时,应注意两项括号内坐标的下标,当出现0或(n+1)时,要分别以n或1代之。

      上面两式计算结果,可供比较检核 9/3/202430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三、求积仪法 (一)KP-90N型求积仪 1.KP-90N型求积仪的构造9/3/202431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⑴ 动极轴⑵ 交流转换器插座⑶ 跟踪臂⑷ 跟踪放大镜⑸ 显示窗 ⑹ 功能键① ON 电源键(开)② OFF 电源键(关)③ . 小数点键④ 0 ~ 9 数字键 ⑤ START 起动键 ⑥ HOLD 固定键 ⑦ EMO 存储键⑧ AVER 平均键 ⑨ SCALE 比例尺键⑩ R-S 比例尺确定键 11 C/AC 清除或全清除键 12 UNIT-1 单位键1 ○○9/3/202432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每按键一次,能以米制、英制、日制顺序来选择单位制      13米制→英制→日制→米制→…… UNIT-2:单位键2 每按键,能在同一单位制内选择单位。

      也能进行脉冲计数,但此时不显示单位符号 千 米2( k㎡ ) →米2( ㎡ ) →厘 米2( cm²) →脉 冲 计 数(P/C)→千米2(k㎡)…… 各功能键显示的符号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如图8- 20 所示 ⑺ 动极⑻ 电池⑼ 编码器⑽ 积分车 9/3/202433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本仪器可用D/C(电池式直流电)和A/C(交流电)两种电源 ⑴ 直流电源:安装在主机底部的镍镉式蓄电池,一般能连续使用30小时在电源将耗尽时,则显示出“Batt-E”符号,此时,需用专用交流转换器进行充电(约能进行1000次以上的充电)充电时应关上主机电源,即按下OFF键充电时间约15小时 ⑵ 交流电源(220V):利用专用交流转换器(为附件),能直接使用220V交流电源 ⑶ 自动断电功能:测量后,若忘记关上电源,经过3分钟后,电源自动切断 ⑷ 测定数据长时间固定:机器在测量中,若因事必须暂停作业时,则按下HOLD(固定)键,三分钟后,电源自动切断;在返回工作时,顺次按下ON键、HOLD键后,固定状态被解除,能继续进行下面的测量。

      2.电源9/3/202434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二)KP-90N型电子求积仪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 将图纸固定在平整的图板上,把跟踪放大镜放在图的中央,并使动极轴与跟踪臂约成90°然后用跟踪放大镜沿图形轮廓线试绕行2~3周,以检查是否能平滑地移动如果在转动中出现困难,可调整动极位置,以期平滑移动             2.打开电源 按下ON键,显示屏上显示 0             3.设定面积单位 按UNIT(单位)键,定出面积单位(可选用米制、日制和英制三种)应该注意,即使已设定了面积单位,但绕测后所显示的数据仍是脉冲数,只有当按下AVER(决断)键后,显示数值才是面积 9/3/202435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多数图幅只用一种比例尺,但在工程测量中有些图幅却包括水平和垂直两种比例尺,因此,设定时也有所不同              ⑴  设定比例尺为1:M 利用数字键定出M值,再按SCALE(比例尺)键、R-S键,则以M²的形式被输入到存储器内 例:设定1:100比例尺的操作步骤见表8-6所示。

      ⑵ 纵、横比例尺不同时的设定 9/3/202436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例:设定水平比例尺为1:100,垂直比例尺为1:50的操作步骤见表8-7 9/3/202437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在图形边界上选取一点作为起点,该点尽可能位在图的左侧边界中心,并与跟踪放大镜中心重合此时,按下START(开始)键,蜂鸣器发出音响,显示窗显示0然后把放大镜中心准确地沿着图形边界顺时针方向移动,直至起点止,再按AVER键,即显示面积;如果要测定若干块面积的总和,即进行累加测量,当第一块面积结束后(回到起点),不按AVER键而改按HOLD键;若对同一块面积要测定数次并取其平均值时,则按MEMO键,测量结束时,最后按AVER键,平均面积即被显示出来 5.跟踪图形9/3/202438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利用HOLD键,能把大面积图形分割成若干块进行累加测定当第一个图形测定后按下HOLD键,即把已测得的面积固定起来;当测定第二块图形时,再按HOLD键,这样便解除固定状态可以同法进行其他各块面积的测定               7.平均测量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可对一块面积重复几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测定时主要使用MEMO键和AVER键,即每次测量结束后,须按MEMO键,最后按AVER键 6.累加测量9/3/202439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三)注意事项              1.电子求积仪不能在太阳直射、高温、高湿的地方,特别要远离暖气装置              2.严防强烈冲撞和粗暴使用              3.不能使用稀释剂、挥发油及湿布等擦洗,而应用柔软、干燥的布擦拭       4.除更换电池外,不允许随便打开电池盒盖当电池取出后,严禁把仪器和交流转换器连接使用,这样会使仪器遭受严重损坏9/3/20244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