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黎和会 法国.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23952448
  • 上传时间:2020-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中文名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外文名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参加国家英,法,美,意,日等32国人数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重要人物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性质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经过讨论和利弊权衡后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准备签字承认这个条约中国人民却对这种行为忍无可忍,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提案当然被否决了,北洋军阀认为不签字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更大,因而依旧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谁签字,就打死谁!”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所谓的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历史无情地嘲笑着巴黎和会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中国代表团最初还对和会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7个条件:一,废除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关税自由权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美国提出暂交英法意美日五国共管,遭日本拒绝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但提案被否决法国统治集团凭借这种威势,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重分世界的庞大计划,其目的是要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是战胜国,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一些殖民地,但损失惨重战后经济严重困难,政局不稳1914~1940年,内阁变更45次之多1923年法国、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矿区从国民思想和精神面貌方面看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打得太苦,青壮年男子四分之一战死,三分之一伤残,经济遭受重创。

      可以说没有英美的帮助是万难赢得一战的胜利的,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如败在战争后期,军队接连哗变,工人不断罢工革命整个法国处于革命的边缘所以战后,法国从上到下都充斥着对战争残酷的恐惧,对和平生活的迷恋所以法国自一战后整个国家社会都非常地厌战这直接导致后来二战前法国追随英国对德国实行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一切以避战保和为目的最后在战争爆发遭受严重挫折时,再也没有坚持战斗的勇气和胆略,迅速投降认输,苟且地接受被占领的局面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会上,法国依仗战胜国的地位,对德国极其苛刻,下决心要永除后患但在英美看来,如果德国被肢解,那么法国将彻底掌控中欧和东欧,加上法国已经占有的北部非洲和地中海东岸地区,势必对埃及、土耳其和伊朗造成巨大影响,在地缘政治上,将对英国在埃及和中东的存在形成巨大压力英国一向在欧洲大陆奉行扶弱抑强政策,因此英国毫不犹豫地把盟国法国当成了外交遏制的对象一战后的欧洲安全体系掌握在法国手中,然而这个体系是脆弱的,由于法国的绝对实力不足这个网络经不起复兴后德国的撕扯,更经不起英美的刻意破坏为了制止德国赖掉赔款与战债,法国伙同比利时占领了垂涎已久的德国鲁尔区英美抓住这一天赐良机,极力削弱法国的欧洲霸权。

      两国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打垮了法郎,在经济上破坏法国的占领行动德国则消极抵抗,以总strike和超级通货膨胀政策来对付占领政策,马克变成废纸,德国人民的财富被洗劫法国的占领政策在经济上得不偿失,不得不按照英美要求退出鲁尔地区在随后的《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中,法国被逐步剥夺了对德事务的主导权1935年,萨尔地区经过公民投票回归德国,进一步提高了纳粹德国的威望,同时也打击了法国的士气法国和苏联,是二战前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两极,是遏制德国的最佳伙伴,但法国对与苏联结盟犹豫不决,唯恐因此被英国抛弃这种外交心态,标志着法国已经不是一个世界强国而法国外交之所以变得唯英国马首是瞻,其根源在于法国自身鲁尔失败的前车之鉴,使得法国外交已经丧失了独立性和主动性,没有英国的全力配合,便不肯采取任何行动,这反过来更加深了英国的疑虑——法国面临的危机是否就那么危险,值得英国全力支持?内政是外交的基础法国的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使法国社会深刻的分裂了而一个分裂的国家是无法提供一个统一、强有力的外交政策的此外,由于英国对法国的暧昧态度,和在非洲、地中海地区与法国的利益冲突,外交界和军界几百年来传统的反英情绪再度上升,亲德派则蠢蠢欲动。

      而且军界被自身承担的对东欧盟国的保护性义务吓呆了,打算屈从于希特勒帝国,在维系法兰西殖民帝国完整性的前提下(后来希特勒果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在德意志民族领导下的新神圣罗马帝国中找一个适当的位置 法国:基本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和支解德国主要原因有普法战争的宿仇,一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和企图独霸欧洲 得:1法国统治集团凭借这种威势.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重分世界的庞大计划.其目的是要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2.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回归3.压制德国,保住老牌殖民强国尊严4.弥补了一些战争损失失:1.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比如对殖民地进行"任统治"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战胜国的利益,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2,埋下战争祸根:法国陆军的福熙元帅在听到和会签订的和约内容后,就这样评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值得注意的是,元帅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因为德国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20年后的1939年。

      3.英法对德国感到有愧,使得后来绥靖主义盛行4. 战胜国分赃不均,埋下矛盾——意大利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原因竟然是一战以后“分赃太少”,以及战后不久的国内经济危机1914年8月,日本不顾中国反对,悍然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宣战,强行控制了山东,并占有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还迫使北洋政府签定了有关条约日本参加和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想在国际社会进一步确认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的合法性  1919年1月27日和28日,中日两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日本全权代表牧野伸显手持一份份文件,诡辩日本应该按照这些文件的相关条例无条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力和财产这些文件大多是1914年至1918年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日本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中有关中国山东主权归属的部分包括《二十一条》《西原借款协定》等  面对日本代表的虎视眈眈,中国代表团一致推举对中日关系颇有研究的顾维钧发言这位年仅32岁的青年缓缓走上讲台,神色镇定,代表国家和民族脱稿作出了强有力争辩,他的论点主要有三:一,中国人不能放弃山东主权,就如同基督教徒不能放弃耶路撒冷;二,战时中国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被迫的,这些条约的基础并不合法;三,根据公法法理,中德宣战,意味着德国在中国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即已被中国收回,德国在中国既然已无权利,又何谈日本的继承问题?这一精彩发言赢得了除日本代表外的与会代表的一片掌声。

      第一回合,中国胜利了!中国与法国之间最早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3世纪蒙古帝国的时候当时的法王路易九世曾多次派特使求见蒙古可汗但这一时期的往来只能够说是欧洲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之间的往来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是天主教的保护国,国王派了五位天主教传教士——洪若翰、李明、刘应、张诚、白晋来到清王朝,他们利用西方科学制定天文历法,维修火炮,甚至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但天主教徒不认同中国人烧香拜佛、祭奠祖先的行为,教派内部在礼仪问题上也产生了许多分歧和争论,中法文化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碰撞和冲突欧洲人远游中国,除了传播宗教文化,也为了商业利益清朝末年,法国人制造的马神甫事件和英国人制造的亚罗号事件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更使西方势力深入到了中国内地华工吃苦耐劳,努力工作,这在1918年北洋政府华侨工事局在调查报告中也得到明确证实,称华工在法“名誉颇佳,成绩可睹”然而,华工在法的境遇却并不佳他们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而每天的工资只有5法郎他们像牲口一样被关在一起,不能自由活动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很多人患上了结核病和痢疾,又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少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尽管中法劳工合同明确规定,华工在法只从事工业工人和农业工人的工作,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被法方安排上前线为部队运送武器弹药,抢救搬运伤员和阵亡者的尸体,在枪林弹雨和炮火中出生入死,一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资料表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华工常常奋起抗争,用罢工、抵制等手段反对压迫从1916—1918年有案可稽的华工斗争就有31起之多  尽管华工在法是部辛酸的历史,但华工和当地法国人融洽相处,使他们多多少少感到人际的温暖,特别是他们中有许多人还与法国女子通婚,生儿育女,为中法人民的交往又谱写了一曲宛约而真挚的爱情颂歌在我每次扫墓时,我都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