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小学诗词的教法与课程设计下剖析.ppt

20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8656918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2MB
  • / 20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第八章 对对子、填诗条对对子、填诗条与打诗钟与打诗钟 v对仗,又称对子,文章中的对仗,古人亦称之为骈句、偶句、俪(丽)辞传统中国的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这不仅是因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八股文、试帖诗一定要用对仗,也不仅因为作诗总不免用到对仗,还因为骈偶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特点,从两汉到唐,骈文一直是文章正宗,只有顺利通过对对子的训练,才算真正进入了中国文学之门 名人与对对子v鲁迅少年时在三味书屋念书有一次,寿镜吾教学生对课,有个调皮的同学趁老师外出,到老师课桌上偷看对课的题目这个学生为了得到个好成绩,就悄悄问鲁迅:“‘独角兽’对什么比较好?”鲁迅随口答道:“四眼狗那时人们叫戴眼镜的人为“四眼狗”,而寿老先生也是戴眼镜的课堂上,寿老先生说“独角兽”,这个学生马上就说“四眼狗”这下可把寿老先生气坏了,他责问那个学生说:“‘独角兽’是麒麟,‘四眼狗’是什么东西?你把骂人的话也拿来对课,真是不长进!”鲁迅用书遮着脸,暗暗发笑 v接下来,有的同学有的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九头鸟”而鲁迅根据《尔雅》这本书,对了个“比目鱼”寿老先生听后,用手摸着胡子,连连点头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把鲁迅大大夸奖一番。

      v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在前线与日军稍一短兵相接,便告败退不久在武汉病死刘湘死后,有“四川怪人”之称的刘师亮为他写了一副挽联:v刘主席千古,中华民国万年v喻指:刘主席对不起中华民国 v一九三二年,陈寅恪受清华国文系主任委托,代拟入学考试国文试题试卷中有“对对子”一题,陈先生的上联是孙行者,有答题者答作“祖冲之”,并非最佳答案v正确答案是胡适之 v苏轼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v韩卢合起来是犬名v胡、孙合起来也是一个词的谐音:猢狲 v陈寅恪:一副好的对子,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对一对子,其词类声调皆不适当,则为不对,是为下等,不及格即使词类声调皆合,而思想重复,如《燕山外史》中之‘斯为美矣,岂不妙哉’之句,旧日称为合掌对者,亦为下等,不及格因其有正,而无反也 v若词类声调皆适当,即有正,又有反,是为中等,可及格此类之对子至多,不须举例 v若正及反前后二阶段之词类声调,不但能相对,而且所表现之意义,复能互相贯通,因得综合组织,别产生一新意义此新意义,虽不似前之正及反二阶段之意义,显著于字句之上,但确可以想像而得之,所谓言外之意是也此类对子,既能备具第三阶段之合,即对子中最上者。

      v鲁迅以比目鱼对独角兽,与清华考生之以胡适之对孙行者,都是第三层次的对联v而以祖冲之对孙行者,以两头蛇、三脚蟾对独角兽,则是第二层次的合格对子v以九头鸟、四眼狗对,则是声调平仄问题,不及格v还有一个勉强适合的对:三足乌 v陈永正先生招收古典诗歌文献学博士,所出的入学试题,必须要求对出三十个对子 v陈寅恪先生在出了大学国文入学试题后,又出了研究院入学试题,有一道题出的是下联:少小离家老大回,要求对出上联v对孙行者为胡适之的,是周祖谟先生,后来成了著名的语言学家;v对孙行者为祖冲之的,是钱伟长先生,后来成了著名的物理学家 对《唐伯虎点秋香》桥段的分析v工对二则:v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v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v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v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v半工对二则:v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v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v我上等威风显现一身虎胆v你下流贱格露出半个龟头 v不成对三则:v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v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犹且三心两意一等下流v你家坟头来种树v汝家澡盆杂配鱼v鱼肥果熟入我肚v你老娘来亲下厨 v对仗本为中国文字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现象,如《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老子》里:“大音希声,大器免成”,后来用在诗里,比在文章中更加讲究,上下联如果对仗,是不能出现重复的字词的。

      v汉代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辞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前面已经介绍过又因为注重对仗,发展出了骈体文骈体文不必押韵,如果也押韵,就叫作骈赋骈体文因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故到宋代又称四六 v我们所熟悉的沁园春这个词牌,其对仗句如:v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如弓……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辛弃疾)v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刘克庄)v皆从骈文句法来 v由骈文和诗中的对仗,发展出相对独立的对联艺术v一面是近似于文字游戏的民间艺术,如v烟锁池塘柳v炮镇海城楼 v一面则是求美求雅有诗意的雅联如:v光风霁月人千古,碧叶红莲水一方江西星子县爱莲池联,乾隆间举人曹龙树)v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v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樽前                   (吴汝纶题金陵湖南会馆) v四杰五言,齐名不忝生斯世v一抔六尺,宰相安能失此人v(王翼奇题临海骆宾王祠)v注:武后听诵骆宾王讨武曌檄,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瞿然曰:“宰相安能失此人”v文已在兹,千顷波涵一湖碧v树犹如此,十杉叶映九峰青v(王翼奇题平湖东湖风景区) v给孩子留作业:v让孩子们到名胜古迹去,抄写对联回来,自己查找工具书解释,大家一起评选最佳对联。

      v可采用的工具书有《佩文韵府》、《辞源》、《全唐诗典故词典》、《全宋词典故词典》等 v对于初学诗者,可以从练习对对子开始声律启蒙》是骈文式的对子,先熟读、背诵,但练习对对子,一开始不要练习骈文式的对子,要从一言到二言到三言再到五言、七言这样练因为这样较易掌握诗的对仗v奚囊 学生作业评点v1、露冷知蝉静 风暖归竹喧v2、海岛烟波杳 蓬莱云中现v3、春暖花偏落 茶凉人不觉v4、花落春仍在 席空息尚温v5、碉楼余落日 素帘透斜月 v1、露冷知蝉静  风凄觉雁哀v2、海岛烟波杳  江心薄雾清v3、春暖花偏落  夜深蟪更鸣v4、花落春仍在  月升夜渐来v5、碉楼余落日  大漠缀繁星   v1、露冷知蝉静 雨凉现蛙鸣v2、海岛烟波杳 山村云岭围v3、春暖花偏落 秋凉叶却黄v4、花落春仍在 雪融冬犹存v5、碉楼余落日 礁石伴朝霞 v1、露冷知蝉静 叶落见菊开v2、海岛烟波杳 山村云雾深v3、春暖花偏落 秋寒雁南飞v4、花落春仍在 叶黄秋刚来v5、碉楼余落日 白塔映浮云 v1、露冷知蝉静 酒酣惊客迟v2、海岛烟波杳 梅庭雪风香v3、春暖花偏落 杯停酒尚温v4、花落春仍在 星沉夜未央v5、碉楼余落日 神霄漏飞星 v1、露冷知蝉静 花香梦蝶飞v2、海岛烟波杳 西湖碧柳清v3、春暖花偏落 庙高客自寒v4、花落春仍在 夜来鸟不惊v5、碉楼余落日 碧海泛莲舟 v1、露冷知蝉静 雨急洗翠深v2、海岛烟波杳 山村雨雾急v3、春暖花偏落 月寒柳正眠v4、花落春仍在 夜垂月更明v5、碉楼余落日 暗殿绘残云 v1、露冷知蝉静 霜寒晓鹤哀v2、海岛烟波杳 山村谷水浓v3、春暖花偏落 夏祺雁却南v4、花落春仍在 日升月尚存v5、碉楼余落日 绮阁纳流霞 v1、露冷知蝉静 云暖见雁归v2、海岛烟波杳 山林泥泞多v3、春暖花偏落 秋凉叶更归v4、花落春仍在 月圆人未还v5、碉楼余落日 围屋始升烟 v1、露冷知蝉静  秋深叹月清v2、海岛烟波杳  山坡池水明v3、春暖花偏落  秋凉叶不归v4、花落春仍在  叶飘秋又来v5、碉楼余落日  溪水送斜阳 v1、露冷知蝉静 天高任鸟飞v2、海岛烟波杳 沙漠云雾现v3、春暖花偏落 情起人却走v4、花落春仍在 鸟鸣山却空v5、碉楼余落日 田园上孤烟 v1、露冷知蝉静 夜凉听鹤吟v2、海岛烟波杳 天朝雪径迢v3、春暖花偏落 冬寒梅愈娇v4、花落春仍在 梅凋伊未来v5、碉楼余落日 尘牖映斜晖 v1、露冷知蝉静 水清晓荷香v2、海岛烟波杏 青山云海松v3、春暖花偏落 秋爽叶还枯v4、花落春仍在 叶零秋还来v5、碉楼余落日 孤城渺云烟 v1、露冷知蝉静 林清闻鹿呦v2、海岛烟波杳 竹深斜阳照v3、春暖花偏落 月圆人不齐v4、花落春仍在 人走茶余凉v5、碉楼余落日  残湖空青风 v1、露冷知蝉静 人闲数花飞v2、海岛烟波杳 天山玉雪寒v3、春暖花偏落 雪白松自青v4、花落春仍在 雾浓月犹明v5、碉楼余落日 斜巷舞清风 v露冷知蝉静 听雪晓夜深v海岛烟波杳 汀州暮霭深v春暖花偏落 秋霜夜正凉v花落春仍在 蝶飞香犹飘v碉楼余落日 绮阁弄婵娟(落日、婵娟,意思对而字面不对。

      v1、露冷知蝉静   秋寒觅蚁难v2、海岛烟波杳   坪洲暮霭沉v3、春暖花偏落   夜清雨愈淅v4、花落春仍在   舸停水自流v5、碉楼余落日   汉壁响钟音 诗条v诗条亦称诗谜,是从古人诗中空出一字,用〇替代,把空出的字和其他四个意思相近的字书写在一起,让人选择的游戏五言如:v水烟〇作雨v 错疑将频寒(五) v〇有好文章v 吾君可为真(四)v山〇树欲迷v 浓深高多重(一) v问君〇如何v 意合欲事乐(二)v英雄血〇枯v 已未泪汗早(三) v夜读一灯〇v 知亲寒明分(五) v七言如:v七言v〇家门外野棠红v 伊君旧谁我(三)v一〇秋水镜湖居v 湾溪池泓帘(五) v月映〇窗夜色新v 纱幽孤寒茜(二)v客里逢〇望月明v 君秋交人时(四) v梧影萧疏〇晚晴v 弄映趁喜宜(一)v故行莲步倩〇扶v 侬谁人君郎(三) v日移花影上窗〇v 纱香来帏帘(二)v(世界书局编《古今诗学大全》62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 v老师在带领学生做游戏时,可以预先从前人较冷辟的集子中找句子,挖去一字,另找四个字混在一起,给同学选择让学生谈选择的理由,自己再来分析v也可能出现学生选的字意境高过原作的情况。

      这时候惟一的标准就该是诗的格律问题 v所以,对初学者只挖二、四、六的位置,这样,只要掌握了格律,那些不符合格律的干扰项就可以先剔除掉了 诗钟v诗钟原出福建,其法用细线缠香,线尾挂一铜钱,其下承一铜盘,香尽线断,铜钱落盘,这时就要交卷,故名诗钟其法限以七言诗一联,大类分为分咏格和嵌字格分咏格上下句各咏一事物,所咏二物要求绝不相关,但上下句并成一联,又是浑成天然,十分之难如: v驴 梅v生子可怜真不肖,得妻如此复何求v杨贵妃 煤v秋霄牛女长生殿,故国君王万岁山 v潘金莲 蟋蟀v瓶梅春影孤臣泪,窗月秋声怨妇词谢良佐)v庸医 八字v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张伯驹,集唐诗) v嵌字格相对简单,即给出两个绝不相关的字,规定好在七言中居第几字,要求写出一副天然浑成、对仗精工的对子自第一字至第七字皆可,分别曰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而一般则说一唱、二唱直至七唱如近代诗人陈宝琛所作: v淡头一唱:v淡比诗人从品菊,头看穷子不羞蓬v武平七唱:v精舍面山才数武,小池涨雨欲全平 v突蒙四唱:v秋来何突风鸣树,云过犹蒙雨满山v街手六唱:v醉归扶掖劳街卒,少作流传愧手民谢良佐:《诗钟》,见张伯驹编著《春游琐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现场作业v一、五言v江云头唱v如:江笛秋宵永,云笙客鬓衰。

      v二、七言v青红三唱v如:谁谓青春能做主,自来红日不留情 第九章第九章 五五绝绝格律及诗例详解格律及诗例详解 绝句的得名v误:绝句即截句《岘傭说诗》提到:“绝句,盖截律诗之半即把一首律诗,或截头,或截尾,或截中间v正:在魏晋南北朝五言古诗大行其道的时候,民间歌谣盛行,而民间歌谣多以四句为一组文人们受此启发,也以四句为一个创作单元,又由于前人早就把四句为一组的诗,称为“绝句”或“断句”,因此就沿用了“绝句”的概念 v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v                             ——李白《独坐敬亭山 》v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v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v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v        ——龚自珍《己亥杂诗》 A、仄起不入韵式这种格式在五绝中最为常见 B、仄起入韵式 C、平起不入韵式 D、平起入韵式 v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五绝只二十字,最为难工,必语短意长而声不促,方为佳唱若意尽言中,景尽句中,皆不善也。

      v1、下语要拙朴v五绝崇尚质朴自然,切忌以词藻堆砌胡应麟《诗薮》云:“五言绝尚真切,质多胜文,七言绝尚高华,文多胜质v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v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v             ———[唐]王维《相思子》 v2、立意要高远v五绝短小且语言质朴,若立意浮浅单薄,易流于卑俗因此,五绝创作的成败,和诗人立意的深浅,有着直接的关系 v比较:v《雪中偶题》  [唐]郑谷v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v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v《江雪》  [唐]柳宗元v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v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v3、题旨要集中v五绝写作须集中笔力,以写一景、一物或一事为宜,切忌东写一笔,西晃一枪,令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北v唐人于季子《咏汉高祖》v百战方夷项,三章且代秦v功归萧相国,气尽戚夫人 v3、要语绝意不绝v五绝是律诗中最为短小的一种体裁,要做到言简意丰而又耐人吟咏品味,确非易事然而,绝句创作之难在于此,其妙亦在于此如能将这小与丰、浅与深的矛盾统一在作品中,就是诗中的精品 v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v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v——王维《息夫人》 v据孟棨《本事诗》记载:v宁王曼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

      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注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第十章第十章 七绝七绝格律及诗例详解格律及诗例详解 v七绝的起源,导源于六朝的乐府小诗它在形式上与当时的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歌唱的功能 A、平起入韵式 B、仄起入韵式 C、平起不入韵式 D、仄起不入韵式 七绝的作法v胡应麟《诗薮》:“谓五言绝难于七言绝,则亦未然五言绝调易古,七言绝调易卑:五言绝即拙匠易于掩瑕,七言绝虽高手难于中的v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七言绝句,易作难靖,盛唐之兴象、中唐之情致、晚唐之议论,途有远近,皆可循行,然必有弦外之言,乃得环中之妙 v1、时空包藏,成章而达v杜枚《泊秦淮》:v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v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v韦庄《台城》:v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v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 v李商隐《夜雨寄北》:v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v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v2、曲折跌宕,绝处生姿v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v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v                          [唐]王昌龄:《闺怨》 v李商隐《嫦娥》:v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v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v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v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v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v3、埋没意绪,偏师取胜v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v刘禹锡《乌衣巷》:v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v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v4、警策拔俗,出奇制胜v七绝就区区二十八字,若作者只求思绪清晰,而不考虑情感因素,就很容易把七绝写成所谓的“口号诗”如王安石的《商鞅》:v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v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v清人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云:“绝句气局单促,以警拔为上v如唐代章碣写的《焚书坑》:v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v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v唐代吕温《刘郎浦口号》:v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v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v李商隐《贾生》v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v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绝句的起承转合绝句的起承转合 v王维《相思子》:v红豆生南国,(起)v春来发几枝承)v愿君多采撷,(转)v此物最相思合) v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v寒雨连江夜入吴,(起)v平明送客楚山孤承)v洛阳亲友如相问,(转)v一片冰心在玉壶合) 一、一、起起v1、即景平起即景平起此法是指就眼前景物平实写起,古往今来的诗人们用得最多,或睹物感时,或寓情于景,或以景起兴如:v苏颋《汾上惊秋》v北风吹白云,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v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v王之涣《送别》v杨柳东风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v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v欧阳修《丰乐亭游春》v红树青山日欲斜,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v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v2、就事直起就事直起由于绝句篇章短小,有时,起句不作任何铺垫,径直叙写所咏之事,给人以紧凑明快之感如:v金昌绪《春怨》v打打起黄莺儿,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v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v李白《早发白帝城》v朝辞白帝彩云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v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v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选一)》v余生欲老海南村,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v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v3、纵情高起、纵情高起如:v张祜《宫词》v故国三千里,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v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v刘禹锡《视刀环歌》v常常恨言语浅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v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v王昌龄《从军行》v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v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承二、承v1、顺应衔接、顺应衔接v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v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天寒白屋贫v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v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v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不复理残机v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v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v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v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v2、辅佐烘托、辅佐烘托v宋之问《渡汉》v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经冬复历春v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v张敬忠《边词》v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二月垂杨未挂丝v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v吕温《刘郎浦口号》v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明珠步障幄黄金v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v3、着力、着力点题点题v戴叔纶《题三闾大夫庙》v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屈子怨何深v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v李商隐《贾生》v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贾生才调更无伦v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v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v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此夕闻君谪九江v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三、转三、转v1、设想、设想推进推进v司空曙《江村即事》v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v纵然一夜风吹去,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v李商隐《夜雨寄北》v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v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v王安石《孟子》 v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v何妨举世嫌迂阔,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v2、就势上、就势上步步v刘禹锡《乌衣巷》v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v旧时王谢堂前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v杜牧《泊秦淮》v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v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v陆游《沈园》v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v伤心桥下春波绿,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v3、回环、回环对比对比v许浑《塞下曲》v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v朝来有乡信,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v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v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v始怜幽竹山窗下,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v王昌龄《长信秋词》v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v玉颜不及寒鸦色,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v 4、宕开跳、宕开跳转转v杜牧《江楼》v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v谁惊一行雁,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v王昌龄《闺怨》v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v忽见陌头杨柳色,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v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v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v惟有相思似春色,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四、合四、合v1、展开、展开画面画面v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v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v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夕阳千万峰 v赵嘏《经汾阳旧宅》v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v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影夕阳多古槐疏影夕阳多 v陈独秀《春日忆广州绝句》v江南目尽飞鸿远,隐约罗浮海外山v曾记盈盈春水阔,好花开满荔枝湾好花开满荔枝湾 v2、传递、传递声响声响v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v日落众山昏,潇潇风雨繁v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共听一声猿 v张继《枫桥夜泊》v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v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到客船 v秦观《邗(hán)沟》v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v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忽有人家笑语声 v3、遥致、遥致情思情思v祖咏《望终南残雪》v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v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城中增暮寒 v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v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v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 v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v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v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v4、特写、特写细节细节v皇甫曾《淮口寄赵员外》v欲逐淮潮上,暂停鱼子沟v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终是屡回头 v戴复古《江村晚眺》v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v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见人惊起入芦花 v王禹偁《泛吴松江》v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v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时时翘足对船窗 现场作业v以《秋夜雨至》为题,作一首七绝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从五律开始从五律开始学习诗的炼句学习诗的炼句 炼句v诗不同于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诗有着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故学诗当由炼句始而炼句,则在变日常语言而为语序错综、结构特殊的诗化句式。

      五言是近体诗的基础句式,欲得炼句之法,当由五言入手  v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v王维v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v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v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v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语序的错综 v如:v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v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v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杜甫《夜宴左氏庄》)v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v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v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v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杜甫《杜位宅守岁》)v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v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杜甫《重题郑氏东亭》)v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杜甫《峡口》)v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杜甫《得弟消息二首》)v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成分的省略 v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王维《早朝》)v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v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王维《送孙二》)v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v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v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v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头翁(杜甫《九日登梓州》)v今天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杜甫《社日》)v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杜甫《中夜》)v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送远》)v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v水静楼阴直,山昏寒日斜(杜甫《遣怀》)v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十字格 v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王维《早朝》)v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v唯有白云外,疏锺闻夜猿(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v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v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v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杜甫《巳上人茅斋》)v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v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v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杜甫《重过何氏五首》)v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杜甫《重过何氏五首》)v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v而如果上下两句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意思,贯注一气,如流水不可切断,且是对仗的句式,则即俗称所谓流水对。

      流水对既可以是五言,也可以是七言如:v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王维《酬贺四赠葛巾之作》)v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杜甫《重过何氏五首》)v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v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周朴《寄处士方干》)v不知吹者意,何似听人心(欧阳詹《闻笛》)v又从江北路,重到水西亭(曾几《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v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v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v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字眼v字眼在第三字:v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v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v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v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v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杜甫《晚行口号》) v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杜甫《将晓》)v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杜甫《巳上人茅斋》)v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杜甫《屏迹三首》)v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v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v字眼在第二字:v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王维《送封太守》)v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v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v…… v字眼在第五字:v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v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v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杜甫《登衮州城楼》)v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杜甫《巳上人茅斋》)v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v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v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杜甫《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v…… v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老杜最喜用之。

      此法最能令诗句振起: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 》)v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送严秀才还蜀》)v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v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v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v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杜甫《对雪》)v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杜甫《月》)v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杜甫《晓望》)v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杜甫《后游》)v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v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位置相同过犹不及,如果多了,也就会让人审美疲劳了最怕通首字眼都在一个位置,那是最要不得的请看下面这一首:v隋堤曾折柳,倦客又登临v去驿看迢递,轻舟过峻岑v津堠悭旧梦,别浦怨重吟v斜阳方冉冉,往事忽沾襟v所有字眼都在同一个位置,句法极其死板,就是一首失败已极的作品 谋篇布局 v五律的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

        v如:王维的《送张道士归山》:v先生何处去,(起)王屋访茅君承)v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引事)v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议论)v当作辽城鹤,(转)僊歌使尔闻合) v又如杜甫的《李监宅》:v尚觉王孙贵,(起)豪家意颇浓承)v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勾勒)v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点染)v门阑多喜色,(转)女婿近乘龙合) 首联起承之法首联起承之法v甲、叙写时地景人而起,亦就时地景人而承之v如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v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v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v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v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v唐玄宗《幸蜀西至劎门》:v劎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v翠屏千仭合,丹嶂五丁开v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v乘时方在德,蹉尔勒铭才  v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v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v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v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v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v张九龄《望月懐远》:v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v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v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v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v刘眘虚《寄江滔求孟六遗文》:v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v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v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v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v乙、问答起承或于首句引出次句之问v问答如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v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v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v叹鳯嗟身否,伤麟怨道穷v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v次句单问不答,上句为引出问句,则如王绩《野望》:v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v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v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v相顾无相识,长歌懐采薇 v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v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v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v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v别后同明月,君应聴子规 v杜甫《天末怀李白》:v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v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v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v应共寃魂语,投诗赠汨罗 v丙、以转折起承v王维《送平淡然判官》:v不识阳关路,新从定逺侯v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v瀚海经年别,交河出塞流v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支头 v《送丘为落第归江东》:v怜君不得意,况复栁条春v为客黄金尽,还家白髪新v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v知尔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v孟浩然《归终南山》:v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v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疎v白髪催年老,青阳逼歳除v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v丁、以对仗法起承v五律中此类例子极多,如骆宾王《在狱咏蝉》:v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v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v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v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v陈子昂《度荆门望楚》:v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v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v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v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v宋之问《途中寒食》:v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v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v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v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v崔湜《折杨柳》:v二月风光半,三邉戌不还v年华妾自惜,杨栁为君攀v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v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v右丞的《辋川闲居》:v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v时倚檐前树,逺看原上村v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v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v老杜《春日怀李白》:v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v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v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v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v亦有字面意义相对,而首句入韵,与第二句平仄不完全对仗者,亦可认为是对仗起承的例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另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之「银烛吐靑烟,金尊对绮筵」、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之「北斗挂城邉,南山倚殿前」、杜甫《月夜忆舍弟》之「戍鼓断人行,邉秋一雁声」,皆属此种  v此外,亦有前四句合在一起,才完成起承任务者,如王维《过香积寺》:v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v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v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v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v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曰:「此篇起句极超忽谓初不知山中有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丛,人踪罕到之区,忽闻钟声,而始知之四句未易多觏」单独观此四句,固然,而合全首观之,却不免头重脚轻之病因为用来深化题旨的中间二联,只能由腹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来完成了 尾联转合之法尾联转合之法 v甲、用转折性、否定性的虚字转合v如玄宗《送贺知章》:v遗荣期入道,辞老竞抽簪v岂不惜贤达,其如髙尚心v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v独有青门饯,羣英怅别深 v王勃《别薛华》:v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v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v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v无论去与住,俱是夣中人 v乙、用诘问、问答转结v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v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隠髙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v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清泠花露满,滴沥宇檐虚懐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v丙、藉时空转换而转结v如陈子昂《春日登九华观》:v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v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v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v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v沈佺期《被试塞上》:v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v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斾旌v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v辛苦皋兰北,胡尘损汉兵 v宋之问《登禅定寺阁》:v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v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v函谷青山外,昆明落日边v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v郭振《塞上》:v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v死生随玉劔,辛苦向金微v乆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v仍闻酒泉郡,巳合数重围 v丁、用祈令语、盟誓语结束v祈令语,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v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v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v鴈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v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v崔颢《赠梁州张都督》:v闻君为汉将,虏骑不南侵v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v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v为语西河使,知予报国心 v老杜《捣衣》最称典型:v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v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v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v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v以盟誓语者,如孟浩然《过故人庄》:v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v緑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v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v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v戊、以抒情、议论直接归纳题旨转合v兹举二首杨炯《从军行》:v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v牙璋辞鳯阙,鐡骑绕龙城。

      v雪暗凋旗畵,风多杂鼓声v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v王维《秋夜独坐》:v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v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v白髪终难变,黄金不可成v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中间二联的章法 v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  v颔、颈二联,颈联尤其重要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如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v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v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v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v谁念北楼上,临风懐谢公 v惟颈联之精警,亦须与全篇相称中唐刘长卿,自诩为五言长城,其《岳阳馆中望洞庭湖》:v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v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v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v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v第三联未尝不有气焰,然视之少陵《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便觉气象衰飒这就是通篇不能相称的缘故。

        第二期作业v题目:《读XX传有怀其人》v或《登XX山怀古》,二选其一v要求:v1、5月5日晚23时59分前发送到guoshixiezuo01@,过时不候v2、限五言律诗用韵不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