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及其剩余价值.ppt

70页
  • 卖家[上传人]:san****glu
  • 文档编号:54815403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58K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资本及其剩余价值,教学目的掌握资本主义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及方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货币与资本的差异,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剩余价值的概念及生产过程,资本的本质、划分及计算,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形式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 (1)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连工人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商品货币关系囊括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部领域 (2)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量是用货币来衡量的用来购买消费品那部分的货币不是资本,用来租厂房、雇佣劳动的那部分的货币是资本货币的拥有与投入是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在任何社会形态,生产资料都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所决定的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用其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所以,货币总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吗?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差异?,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共同点: 1都有买卖两个阶段; 2都有商品和货币的形态的变化1)流通形式不同不同点: 1买卖的顺序相反: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 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是商品,后者是货币; 3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2)流通本质不同,1流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前者是为购买自己在生产、生活上所需要的商品而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后者是为卖出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多的货币(攫取剩余价值)而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所需要的产品W,,G,,W,,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G,,W,,G,,同质异量的 价值,,绵羊,斧子,G,W,,Pm,A,P,W `,G`,,,,,,,,Ⅰ,Ⅱ,Ⅲ,购买阶段,货币资本,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获取实现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是资本总公式,因为这一公式概括了各种形态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增殖,这个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资本的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在流通中,如果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是不能发生价值增殖的 如果按不等价的原则(“贱买贵卖”)进行交换,同样也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因为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大2剩余价值也不能离开流通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生产要素,即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又必须在流通中出售商品资本家如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而是把货币贮藏,那大钱是不会生小钱的,1万元贮藏1万年仍是1万元,所以剩余价值的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4)资本是如何增殖的?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发生在哪里? 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不是金银,而是能创造金银和一切商品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1)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指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劳动,(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 1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出卖劳动力与否是自主行为,而且出卖的只是劳动力一定期的使用权,不放弃劳动力所有权,不同与奴隶和农奴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劳动者无生产资料、无生活资料,要生存必须出卖劳动力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是充分条件,第二个必要条件这里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像掌握有一定生产资料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运用到自己的小私有经济中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 劳动力同生产的物的要素相结合而进行的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资本家找到并使用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才能使他的资本增殖,生产出剩余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1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必须以劳动者的正常生存为条件所以,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满足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补充、新增劳动力资源,人的生命有限,劳动力延续之需;三是劳动者为提高自身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括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这是因为,劳动者是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和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他们的正常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就要受到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中的不同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因而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就不同如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般工人,3块大洋,请一保姆3块大洋(《大染坊》工人拿到5块大洋极少),而30年代苏步青,大学教师有180个大洋,收入相当高,可以养家五口,请保姆 挪威:从政府领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5000多克朗/月,相当每月600多美元。

      高福利国 劳动力的价值有一个最低界限,这个最低界限由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这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一般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或转换形态,其价值或者随之消失或随之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正是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从而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运用,才使得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由于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就为资本主义生产或货币转化为资本提供了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剩余价值产生问题的关键劳动力商品,价值,使用 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V+ ΔG ),劳动力本身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者养育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还原,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产有用的产品 劳动过程一般性:用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当中,在此过程中,抽象劳动把新价值凝结到新的商品当中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具有特殊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2.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的经济剩余按有利于资本家的原则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即预付资本的价值补偿过程举例说明:书上第57页例如 某纺纱厂,假定它们纺纱机和纱锭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在实物形态上全部损耗掉,其价值亦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购买生产资料(Pm)的货币支出为12元 其中,10斤棉花为10元 纺纱机及纱绽支出为2元 购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支付3元 在纺纱过程中,工人劳动6小时,用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结果生产出10斤棉纱 资本家付出的预付资本:12元(生产资料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5元 棉纱价值:12元(生产资料转移价值)+3元(工人创造的价值)=15元,原来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为15元,现在如果出售棉纱收回的货币也恰好是15元正好补偿了其预付资本价值 这只是价值形成过程显然, 资本的价值增殖的目的没有实现因此,资本家必然要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点,使其变为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为了实现资本价值的增殖,(例如)资本家可以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6小时以上,比如延长为12小时因为他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就获得了一天的劳动力使用权在12小时的劳动中,工人生产20斤棉纱,其中消耗棉花20公斤,价值20元;纺纱机与纱淀消耗价值4元,创造新价值6元20斤棉纱价值中, 生产资料价值转移24元和新价值6元,共30元。

      资本家为生产棉纱的预付资本为27元(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工人的工资),两者之差3元就是剩余价值 一定点: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生产生产的目的: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创 造,,转 移,具体劳动,再生产,A 价值,创 造,抽象劳动,,,使用价值,旧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一般商品生产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应当指出,劳动者劳动过程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分并非只对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而是适用于一切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不同的是,由于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劳动成果占有和支配状况有很大不同,从而劳动者对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权利有很大的不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2.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劳动力开始生产,最初是在必要劳动时间生产 3.由于劳动力使用权,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总是逼使工人进行长时间的劳动,即能够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4.经过工人劳动,生产一个新商品,创造出一个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5.资本家卖出商品获得比预付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