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doc
31页本资料包括:1.考试大纲;2.考试知识点,知识点与大纲结合分析练习;3.往届的试卷及答案(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考试范围物理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物理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选修1-1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考试内容及要求主 题内 容要求说 明运动的描 述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ⅠⅡⅡ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超重和失重ⅠⅠⅠⅡⅠⅡⅠ 主 题内 容要求说 明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ⅠⅠⅠⅡⅠ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机械能和能 源功和功率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能量守恒与能量转化和转移ⅡⅡⅠⅡⅠ 主 题内 容要求说 明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ⅡⅠⅠ电磁现象与规 律 物质的微观模型、电荷守恒定律、静电现象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场、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ⅠⅠⅠⅠⅠⅠⅠⅠ主 题内 容要求说 明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有关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及其应用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电磁波及其应用ⅠⅠⅠⅠ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常见家用电器、节约用电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及其应用 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ⅠⅠⅠ 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有关物理量的单位Ⅰ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主 题内 容要求说 明实 验与探 究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八: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2)水平测试知识点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1、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①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②一般情况下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③同一运动,选取的参考系不一样,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2、 质点: ①怎样的物体才能称为质点: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我们 研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3.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称位移. (位移和路程区别:①位移矢量,路程标量;②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等于路程)4.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反映物体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运动快慢;, 单位:m/s; 瞬时速度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移的运动快慢.)5.加速度: 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去定义. a= 单位:m/s2, 矢量.加速度的大小用速度变化率去度量;(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直接的联系;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很大,反之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能很小.)(二)直线运动 6.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特点:a=0; v=恒量; 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公式:①a=恒量 ②平均速度: ③ 瞬时速度三个位移公式 ④ S= ⑤vt2-v02=2as, ⑥ 8.匀变速运动的几个推论: (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 (1T,2T,3T…nT末的瞬时速度比)②d1:d2:d3……:dn=12:22:32……n2 (前1T, 前2T, 前3T,……前nT内的位移比)③(第1T内,第2T内,第3T内……位移比)(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初速度不为零也适用) ④ (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 ⑤ (相等时间内不相邻的位移差) ⑥ (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时中点瞬时速度) (7)位移中点速度 (8) 时间中点速度9. 运动图线S-t图线斜率表示速度 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v-t图中面积①中斜率为0,速度为0(静止) ①中斜率为0,匀速运动 反映位移.②和③斜率恒定(速度恒定) ②和③斜率恒定(加速度恒定) 速度图线和时间所以都是匀速运动 所以作匀加速运动 轴所围成的面积 ②的斜率比③的斜率小, ②的加速度比③的加速度小 即为位移的大小故②的速度比③的速度小 ①位移最大③的位移最小10.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高中阶段涉及6个:①长度单位:米 m ②时间单位:秒 s ③质量单位:千米 kg ④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开) k ⑤电流单位:安培(安) A 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 mol第二单元 相互作用与牛顿第二定律1.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②按力的效果分: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2.摩擦力(1)条件:①接触 ②挤压 ③接触面粗糙 ④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平行) (注意:总是跟相对方向相反,可以跟运动方向一致,也可以跟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静摩擦力f: 滑动摩擦力f:(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计算过程中没有特别说明,把它们约相等来处理)3.弹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 ②形变(主要讨论的是挤压形变和拉伸形变)(2)方向:跟形变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垂直)(3)弹簧的弹力F与形变量x的关系:4.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代替关系;合力与它两分力的关系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其大小关系:5.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的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标准(质量大则惯性大;质量小则惯性小)③惯性不是一种力,它是物体固有的属性④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推理而发现的.6.牛顿第二定律(1)定义: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2)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矢量性:是指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②瞬间性:是指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间关系,合外力改变,加速度随即改变.③独立性: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它是连接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①知道受力求运动 ②知道运动求受力7.牛顿第三定律(1)定义: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①表示)与一对平衡力(用②表示)的区别㈠作用对象不同:①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㈡力的性质不同:①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而②可以是也可以不是㈢力的作用效果:①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而②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㈣力的依存关系:①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②不然.8.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支持面对它的支持力F(或悬挂对它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 ma. (加速度方向向上)(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支持面对它的支持力F(或悬挂它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mg-F=ma (加速度方向向下,当a=g时,F=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注意:不管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重力依然存在,大小也不变.第三单元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间的关系: ①独立性 (各分运动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②等时性 (各分运动和合运动是同时进行的,时间是相等的) ③等效性 (各分运动共同作用的效果就是合运动)2.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条件:有一定的初速度,仅受重力作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恒定,故抛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2)抛体运动 ①是直线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上抛下抛) ②是曲线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平抛斜抛) 〈曲线运动的条件: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轨迹夹在这两方向之间,而且往力的方向弯曲〉(3)平抛运动如果以水平方向为x轴,以竖直向下为y轴,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时刻开始计时,经历t时间:〈1〉速度:①水平分速度vx=v0 ②竖直分速度vy=gt ③合速度 ④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位移:①x=vt ② ③合位移S=④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anφ=3.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①在相等的时间t内通过圆弧长度s度相等: ②在相等的时间t内通过弧度θ相等: 〈2〉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