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新文化运动1600字.docx
10页评价新文化运动1600字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二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人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技术、学习制度的失败探索之后的新对策,是尊孔复古的逆流下资产阶级为实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远大目标的奋力抗击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一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且袁世凯攫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国内的政治局面一片混乱另一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渐盛行,西方启蒙思想被地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恢复封建统治,还有刺痛国人脆弱神经的张勋复辟事件,这与当时这与世界潮流相违背因而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19xx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xx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有很多方面,下面我将一一介绍首先,就其性质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启蒙力量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业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当时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从国内来说,这是黑暗政治带来了一点光明,一定程度上反击了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在文化的外衣下,这场运动不断抨击着封建文化,一定程度上为国人思想内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去除做了准备其思想启蒙作用还体现在它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民众在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涤后,也更多的加入到了冲破封建思想想束缚的行列中,其后期更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这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但其中却也有很多弊端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孔子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并未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
另外,对中西方文化采取全面否定或肯定,未站在公平的立场正确的分析两种文化的利与弊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中西文化上态度的偏颇,使得其在文化启蒙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胡适说:“自三百篇到于今,中国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而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其余都是没有生气的古董,都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这句话即是胡适对文言文的错误认识其次,从阶级属性上看,新文化运动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和领导的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它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和弱点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是少数人的思想文化解放,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新文化运动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利于推动生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二产力的发展但其局限性仍不能忽视,我们要采用正确的观点来评价它第二篇:简评新文化运动 3900字()简评新文化运动刘运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 要] ,缚,推动了科学和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但同时它犯了形式主义看问题的错误,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好、。
这种因革命而进行的文化改造,[关键词] ;;; ,,满目疮痍求,渴望寻得一付能治中国病的灵丹妙药,可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其间参与者无不倾注满腔热情,可他们收获的却是满目失望就连民主斗士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也不无凄凉地说:“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衽席之上也,今反令之陷水益深,陷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1](158页)背面对惨痛的失败,孙中山之后的知识精英们世凯的皇帝梦破灭之后,又有张勋闹复辟的丑剧,一时间旧思想旧礼教死灰复燃,继续毒害广大人民的心灵鉴于滚滚逆流都与导致中国人僵化、守旧、愚昧的尊孔尊君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才提出对传统封建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批判他们决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清洁剂去洗刷深积于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思想之垢,重塑自强、自立的中国人,使之有能力担负得起赶超列强、洗刷耻辱的重担在这一点上他们无疑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正如陈独秀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拥[2](307页)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李大意识到:造成中国屡屡失败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被国人奉为“国粹”的封建主义旧文化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们在写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发起了一场范围广泛、意义深远的反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被有的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运动已经过去80多年了回顾历史,我们应对它作怎样的评价呢?新文化运动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既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一方面它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扫荡,破除了传统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科学和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在思想界掀起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放的热情,为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坏,西方文化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在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另外,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猛烈,以及功利主义的倾向,也是其本身的缺点下面分别对其优、缺点加以评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处于思想迷茫、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之中先是有袁世凯称帝,提倡尊孔读经袁钊说得更彻底:“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亡。
他斥孔子为[3](91页)“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人民,陈独秀如是攻击道:“中国人民简直是一盘散沙,一堆蠢物,人人怀着狭隘的个人主义,完全没有公共心,坏的更是贪贿卖国,盗公肥私多数人怀着“还应该男人拖下辫子,女子包起小[4]脚,吸鸦片,打麻雀,万事都由真命天子做主”的心理这些一针见血的言语无疑像一道道利剑,刺向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却被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封建思想之躯它让阵痛后的国人意识到,中国的所谓“国粹”正是使中国落后的根源所在不从根本上把束缚人们思想数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和观念从头脑中清除,中国就难以跳出被人凌辱的境地不但如此,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还要求国人学习西方的“民主”以治愚,学习西方的“科学”以治穷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种思想中,第一条便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思想他说:“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8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亦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解放者云,脱离夫奴隶之羁绊,[2](74页)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也就是说,所谓不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没能较好地为中国服务,远没能达到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的期望值在欧洲进入近代之前的文艺复兴时,反传统的斗士们无不是伟大的复古主义者他们在致力攻击传统的同时,又牢牢地立足于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上在这场复兴运动中,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沟通和融合,给近代欧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恰恰缺少这一精神它的产生基本上是得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当然,的,以,致使外来文化、主义一进入中国就,或发生质变,没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结果反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再次,新文化运动中的急躁情绪和功利主义倾向也是它的一种不足五四运动发生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之后这场革命用枪炮决定了的和尚未决定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理论形态给予展开因此,新文化运动便带有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寻找思想文化依据的使命又由于当时中国极端贫弱,与世界的差距很大悬殊的贫富对比使中国人缺乏必要的耐心和信心去从事点滴的、局部的改造,总是梦想有一种灵丹妙药似的东西突然降临中国大地,消除所有的弊病和成功的范例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比,新文化运动刚好是逆向而行欧洲在继承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启蒙轨迹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大革命,而在中国,新文化的启蒙不是从哲学和科学上继承文化传统,而是作为一场大革命的补课而去寻找哲学和科学上的依据,它轨迹成了:辛亥革命→启蒙任务→新文化运动[8]。
而从时间上看,新文化运动前后历时仅仅六年,而欧洲的文艺复兴却前后持续四百年!两相比较,新文化运动的急躁情绪和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A].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1[3]陈廷湘,李慧宇.中国新文化思想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4]陈独秀.卑主无甚高议[A].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1[5]杜江南.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理论学习月刊.1989,6、7合刊1[6]致钱玄同(1918-07-05)[A].鲁迅书信集: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7]鲁迅.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A].鲁迅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561[8]陈思和.“五四”与当代[J].复旦学报.1989,(3).民主,不是要由当官的“为民做主”,而是人人平等,人民要由自己做主,即“由民做主”而接下来的第六条是“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2](78页)直追,当以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这方面,他们挣脱了前人“中体西用”理论观念的束缚,彻底走出了借用西方文化的有用因素补充中国文化,以抵制外来文化、复兴民族传统的范围不再把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置于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相对立的地位,而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审视各种文化的发生发展状况[3](96页)当时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昧,帝反封建的信念,在新的高度上唤起了近代中国人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落后意识,并促使中国人去勤奋地吸取西方文化中有益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养分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输入了新的活力,[5]推动了民族文化观念的嬗变”它使中国人的思想受到了一次空前的现代化洗礼,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准备了大批人才,为新时代的到来举行了奠基典礼[5]我们在评价新文化运动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不足之处首先,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