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版选修《把栏杆拍遍》教学设计.doc
7页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把栏杆拍遍》 二. 学习要求: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作者简介、解题: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 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 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 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 》获《美文》 、 《文学自由谈》 、 《佛山文艺》三家联合 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 、 《觅渡,觅渡,渡何处》和 《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 (3 卷) 、 《数理化通俗演义》 (2 卷) 、 散文集《名山大川》 、 《人杰鬼雄》 《把栏杆拍遍》题目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一句: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四. 注音解词: 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光复:恢复原有的领土、统治或事业 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自嘲:自己嘲笑自己 凛然:①恐惧、畏惧②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磅礴:①广大无边的②扩展,充满于……的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比美 金戈:金属制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形容战士的雄姿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浪子: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悲怆:悲伤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闲置:搁置在一边不用 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 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苟安: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干练:精明,有才干和经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
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独裁:①独自裁断权威或权力②实行专制统治,独揽大权 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顺达:顺利而通行 委婉:言词、声音等婉转曲折 诠释:①加进书中的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②解说;解释;阐明 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咀嚼:①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②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阅历: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 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谗言: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化身:①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形体②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 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 婉约:①委婉含蓄 浇铸:把液态的金属注入模中,使硬化而具有特殊形状 遒劲: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掰开 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五. 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 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 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 、 《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 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 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 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佗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 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 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六. 文本解读: 1、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 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 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
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2、是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在文中划出关键语句并归纳概括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例:“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 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 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 杆,只能热泪横流 ”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 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 “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 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 , ‘脉脉此情谁 诉’?”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 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 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 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 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 了词人之道 ”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 总括起来看,辛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这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他 本人的追求所决定的,也是他的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之处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 人特殊的人生历程,再加上才能和思想,成就了一个千古爱国词人——辛弃疾3、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 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 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 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 ——在文中,大事指南宋期间,光复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精忠报国 的民族气节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作者所说的大 事而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 大理4、 “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时 的动作,作者在这里把它用作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作品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 象,并传达了他如今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 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悲愤之心5、本文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者以酣畅的笔墨为词人辛弃疾传形写神,将其 豪迈绝伦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通过生 平事件与时间顺序一一写来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特点作品从哪几 个方面来突出人物最光彩的特点 ——本文中,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将词人一一道来而是抓住词人最为动人心魄的 闪光点进行勾勒并始终将词人的诗词创作的特色,形成过程与其生平交融起来叙写作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品分别从爱国、忧民、郁郁不得志以及在历史激荡、个体遭遇间所形成的词风等诸方面来 突出词人的个性风采。
6、联想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 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 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 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 《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 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 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 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 是他太爱国家、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 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 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 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7、对比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8、语言品析 仔细品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加以朗读并体会,并思考这样遣词造句在散文 写作中的作用。
如:“南归之后他手里……和无奈的自嘲 ” “像屈原……只能热泪横流 ” “词人本色是 武人……大进大退 ”…… ——这些句子,简洁凝练,文采飞扬,不但读来朗朗上口,而且传神形象地表达了作品的 思想内涵模拟试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踱(duó)步 蹂躏(lìn) 凛(1ǐn)然 贼寇(kòu) B. 押解(jiě) 磅礴(bó) 媲(pì)美 悲怆(chuāng) C. 倾(qīng)盆 驰骋(chěng) 炽(chì)热 整饬(chì) D. 别墅(shù) 金瓯(ōu) 诠(quán)释 咀(jǔ)嚼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 ( ) A. 霹雳 振聋发聩 变生肘腋 了无痕迹 B. 赋闲 五内俱焚 望眼欲穿 可见—般 C. 诽谤 马革裹尸 回肠荡气 浅尝辄止 D. 婉约 笔走龙蛇 忧心如焚 千锤百炼3、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 必须要有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