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人类何去何从?.doc
5页未来人类何去何从?未来人类何去何从?未来人类何去何从? 作者: 《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环球科学》 2009-02-04 16:07:34 来源:南方周末与人们的普遍观点恰恰相反,人类仍在持续进化当中我们的身体与大脑既不同于我们的祖先,也将不同于我们的后世子孙《环球科学》2009 年第 2 期封面未来人类究竟是何模样?两种答案最具代表性:其中一种搬出了早期科幻小说里描绘的那种脑部巨大、前额突出、智商极高的未来人形象;另一种则认为人类在身体外形上不会再有任何改变,因为科学技术已经能够人为终止近乎残酷的“物竞天择” ,进化现在纯粹是一种学术讨论未来人将拥有特大号脑袋,这个观点其实毫无科学根据过去几十万年来,人类头骨化石的尺寸大小变化表明,我们大脑容量迅速增加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在几年以前,大多数科学家都接受了人类身体上的进化已经停止这一观点但近年来,科学家却通过 dna技术对古代与现代人类的基因组进行探查,掀起了进化研究的一场新的革命他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类进化的截然不同的故事:自从“智人” (homosapiens,现代人的学名)这一物种产生以来,我们自身一直在进行着某些重大的遗传洗牌;如果说现在的人类进化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进化速度大大提高了。
与其他生物体一样,在本物种出现的最初阶段,人类也经历了最为剧烈的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不同的是,人类继续在生理上甚至行为举止上,表现出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变化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直到最近,散布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类各种族还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种族特征甚至在今天,现代生活条件也可能驱使某些基因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该基因控制的某种人类行为特征如果未来人类不是大脑袋形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会变高还是变矮,变聪明还是变笨?各种新疾病的出现以及全球变暖的加剧,又将给我们的外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人类物种?又或者,随着我们使用硅晶芯片来增强大脑功能,使用钢铁部件来提高身体强度,未来人类的进化会不会由科技决定,而不再取决于我们的基因?更有甚者,我们人类会不会自掘坟墓,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仅仅是为了缔造出地球上的下一代智慧统治者——机器人?远古与近古过去,追查人类进化过程是古生物学家的专属领域,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各种发掘自远古时期的骨骼化石人科动物(hominidae)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 700 万年前,体型较小的原始人乍得沙赫人就生活在那一时期自那以后,人科家族中就出现了许多争议不断但明显不同的新物种,目前已知的就有不下 9 种,而且肯定还有其他物种仍湮没在茫茫岁月之中。
早期人类骨骼很少有机会在被掠食动物吞食之前变为沉积岩,因此原始人类化石记录少得可怜随着远古人类骨骼化石研究的各种新发现与新突破陆续出炉,对人类进化过程所做的推断每年都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一小群原始人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从大多数同类中分离出来,历经好几代之后,发展出一套不同的特性来适应它们所处的全新环境——每一个人科新物种的进化都是这样开始的与其他同类隔绝之后,这一小部分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遗传路径,最终无法再与原先的同类交配繁殖下一代化石资料告诉我们,智人这个物种最早的祖先出现于 19.5 万年前,生活在今天埃塞俄比亚所在的地方他们从那里开始向世界各地扩散到距今 1 万年前,现代人已经成功拓殖了除南极洲外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对不同地域环境(以及其他进化动力)的适应,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种族” (race) ,但并不是不同的物种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种族之间,明显保持着适当程度的接触,足以避免进化产生出独立的新物种如今,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或许有人会由此得出推论:人类的进化时代已经终结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科学家估计,与最早的原始人类同现代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时相比,人类进化的速度在过去一万年里至少加快了 100 倍。
科学家将进化速度的增加,归因于人类迁居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农业和城市的出现所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变把荒地开垦为耕地,带来的不仅是农业本身和地形地貌的改变,恶劣的卫生条件、新颖的饮食习惯和不断出现的(传染自其他人类或家畜的)疾病也随之而来,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往往会致命尽管有些研究人员对这些推断仍持保留意见,但基本观点十分明确:人类是最优秀的进化者非自然选择”在过去 100 年里,我们这个物种的境况再次发生改变随着交通能力的改善以及种族隔离制度的打破,不同人类群体在地域上相互隔绝的情形已经荡然无存人类基因库从未出现过现在这样大规模的混杂,曾经完全被隔绝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中一切遗传信息全都被搅在了一起事实上,人类自身的流动性可能导致我们这一物种更加趋向同质化与此同时,我们这一物种内部的自然选择正被我们先进的技术和医药所抑制今天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初生婴儿大量死去的情况不再发生携带的遗传缺陷曾经足以致命的人,如今不仅能够活下来,而且还能生儿育女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对人类的生存规则不再具有任何影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认为,人类的进化从本质上来说已经终止2002 年,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举办过一场辩论会,题为:“进化终结了吗?”琼斯在辩论会上说:“对于人类这一物种而言,情况既不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不再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如果你想知道乌托邦是什么样子,那就朝四周看看吧——所谓的乌托邦就是这样子的 ”琼斯认为,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活到生育年龄,至少发达国家如此,而且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在生儿育女方面都有着同等的机会通过遗传得到的抗病性,比如说对艾滋病的抗性,或许能够让人们享有更高的存活几率,但是如今,决定人们生死的是文化因素而不再是遗传因素简而言之,人类现在的进化可能是“模因式” (memetic)的,与人的思想意识有关,而不再是“遗传式”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遗传进化时至今日仍在不断进行之中,只不过进化的方向和以前相反现代生活的某些特点也许会引发一些进化改变,这些变化不会使我们更适于生存,甚至会令我们更不适应生存的需要定向进化既然我们已经人为控制了如此之多的动植物物种的进化方向,那么何不对我们自己的进化方向也实施人工控制呢?既然我们能做得更快并给我们自身带来更多好处,为何还要傻傻地等着自然选择出手呢?在人类行为研究领域,遗传学家不仅追查与人类自身缺陷和行为障碍相关的基因成分,同时也在寻找跟人类的整体性情、性特征和竞争能力的各个方面有关的基因成分,其中有许多基因至少具有部分可遗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心筛查基因构成成分将变得稀松平常,人们也将负担得起基于遗传技术研发出来的各种药物。
假设我们真的能够改变基因,对未来人类的进化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影响也许是翻天覆地的如果父母改变他们未出生孩子的基因,提高其智力,改良其外貌,延长其寿命,这些孩子出生后就会既聪明又长寿,比方说智商和寿命都可以达到 150这样一来,与其他正常人相比,他们就可以生育更多子女,积累更多财富然后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会与跟他们一样的人走到一起,自发地在地域或社交上形成自己的圈子,与他人隔绝开来长此以往,他们的基因就会发生某种漂变,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物种总有一天,我们将有能力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个新的人类物种何去何从,将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去决定博格人之路比基因改造更难预测的,是我们对机器的操纵,或者说,是机器对我们的操纵我们这一物种的终极进化目标,是否是“人机共生”或者“人机合成”呢?许多科幻作家都曾预言,未来人类将把机器人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把我们的思维上传到电脑事实上,我们现在就已经十分依赖机器了我们在制造越来越多的机器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令我们的生活与行为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适应机器的要求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相互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我们将不得不反过来去适应它们在 1998 年出版的《电脑生命天演论》 (darwinamong the machines)一书中,作者乔治·戴森(george dyson)毫不掩饰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人类为了让电脑网络变得更容易操作而做的每一件事,同时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令电脑网络更容易操控人类...... 达尔文式进化是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众多悖论之一,它或许无法跟上由它衍生出来的非达尔文式进化的脚步,最终沦为自身大获成功的牺牲品。
”简而言之,假如未来我们尚未灭绝的话,人类有以下几条不同的道路可供选择:■ 进化停滞我们很大程度上仍与现在相同,只是由于种族融合而发生少量变化■ 新生物种一个新的人类物种可以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上进化形成■ 人机共生机器与人脑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共生智慧,可能保留也可能不再保留今天被我们称为人性的这些特质《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环球科学》授权南方周末发表,本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