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理工大学简介(2013版).docx
17页
兰州理工大学简介2013 版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黄河之滨的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北工业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学校前身是始建于 1919 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2 年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史称兰州工校) ,由电机制造工业部领导学校1958 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 10 月 1 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甘工大) 1965 年学校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即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和北京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抽调一批优秀教师来校工作1998 年学校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 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理工科大学,具有完整的含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理工科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 计划):“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
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是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设计中心执委会成员单位是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接受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甘肃省第一个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唯一一所获得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证” 、 “军工质量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国家军工科研生产高校是具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全国第 27 所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的高校2006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 年被教育部授予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全国 50 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 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年 12 月 15 日,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兰州理工大学正式签约,成为甘肃省第二家得到教育部高校对口支援的高校,也是 2012 年教育部推出对口支援 6 所高等学校之一;2013 年设立“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学校占地面积 2430 亩,校舍建筑面积 105 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 186.46 万册(件) ,数字资源 10850GB。
固定资产 16.8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4亿元学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学校经过 94 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至 2013 年,学校共设有 22 个二级学院(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新能源学院(酒泉) 、马克思主义学院、技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金城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1 个教学部(体育教学研究部) 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研究生、本科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 9 个学科门类各类在校学生 4.2 万余人,其中研究生 3962 人,普通本专科生22730 人、成人本专科生 17363 人学校具有较高的学科层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也是甘肃第一个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学校占据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 19 所高校中一席) 截止 2013 年,有 16 个省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 65个,两院院士 3 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点 31 个: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等) ,2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等,其中材料加工工程焊接方向和流体机械及工程在国内同行业有重要声誉和影响力) ;硕士点 104 个:18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6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8 个工程硕士学位、MBA 及 MPAcc 授权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 8 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功能材料专业为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有 1 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8 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 个省级工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2012 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 6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33 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1 门,出版教材 118 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 43 项 98 人次,省级奖 308 项 636 人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5%以上,稳居甘肃高校第一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 18 万余人,2009 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 50 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设计中心执委会成员单位有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1 个,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4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4 个、省级研究机构 16 个、校企校地合作技术工程中心 15 个、校内研究所(中心)16 所。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 83 位,EI 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 73 位学报核心版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在全国工程与技术大学学报中排名 29 和 23 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等 30 余所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生资格,在校留学生已初具规模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 ,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 “全国文明单位”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等殊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建设和谐发展的校园为依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升;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已经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
学校确定了在建校 100 周年之际,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2013.5附录一(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纺织工程工业工程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班)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原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安全工程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方向)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院雕塑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数学与软件方向)应用物理学(微电子方向)理学院工程力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财务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外国语学院日语法学人文学院知识产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学院(酒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附录二 国际合作中心甘肃省中俄科技合作暨技术转化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技术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特殊环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有色冶金新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 Linux 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阳泉机械集团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工程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站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液压气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泵与特殊阀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 CAD/CAM 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甘肃省机电新产品中试基地 校企、校地合作技术工程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公司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兰州高压阀门公司阀门产品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长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联创信息工程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首钢岷山机械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焦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浙江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涡旋压缩机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电子集团中兴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机电产品工程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肃瑞风电成套设备工程中心兰石重工—兰州理工大学液压技术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水泵总厂泵技术工程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青海重型机床厂工程技术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永靖铸钢厂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雪顿生物乳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泵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博山科研工作站温岭泵业科技服务中心北汽股份公司—兰州理工大学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北汽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