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18页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测试生物一、单项选择题: 1. 遗传学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自然界的生物个体间性状的表现也有不同的下列生物个体性状的表现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B. 果蝇的棒眼和圆眼C. 小鼠的长毛和卷毛 D.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答案】C【解析】【分析】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等都属于一对相对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番茄的颜色这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B、果蝇的棒眼和圆眼都属于眼形这种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小鼠的长毛和卷毛是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都属于成熟期这一种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2. 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自交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植物B.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是基因分离的必要条件D. 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核基因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 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有些植物是雌雄异株的,不能进行自交,A错误;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出现1: 1的配子比,B错误;C、一般雌配子数量远远少于雄配子,C错误;D、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核基因遗传,即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D正确;故选D3.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遗传病的一种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B. 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 可通过杂合子筛查唐氏综合征D. 患遗传病的个体均携带着致病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人类遗传病≠先天性,人类遗传病≠家族性详解】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A正确;B、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B错误;C、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无法通过杂合子筛查唐氏综合征,C错误;D、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患遗传病的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只是多了一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A4. 下列对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B. 生殖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 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单倍体生物均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消失,A错误;B、多倍体如四倍体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同一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D错误5. 某海岛上生活的海龟的分趾(H)对连趾(h)为显性,其中HH:Hh:hh=1:2:2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子代中分趾海龟所占比例为( )A. 64% B. 60% C. 40% D. 36%【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详解】据题意可知,某海岛上海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2,能产生配子H为1/5+1/2×2/5=2/5,配子h为1-2/5=3/5,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子代HH概率为2/5×2/5=4/25,Hh概率为2×2/5×3/5=12/25,hh概率为3/5×3/5=9/25,因此分趾海龟(HH+Hh)所占比例为4/25+12/25=16/25=64%,A正确,BCD错误。
故选A6.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突变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 捕食者具有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D. 生物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也有选择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因此它可以促进种群的发展,C正确;D、生物的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历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从而使生物不断得到进化并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7. 某哺乳动物的红色皮毛和褐色皮毛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H/h控制,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让褐色雌性和红色雄性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红色褐色雌性HH、Hhhh雄性HHHh、hhA. 基因H/h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 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C. F1雌性和雄性个体均表现红色 D. F2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表格信息可知:某哺乳动物的红色皮毛和褐色皮毛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H/h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让褐色雌性(hh)和红色雄性(HH)交配得到F1(Hh),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1,所以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1:3详解】A、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B、由于雌性个体中Hh表现为红色,所以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B正确;C、F1基因型为Hh,雌性和雄性个体分别表现为红色和褐色,C错误;D、由于雄性个体中Hh表现为褐色,所以F2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1:3,D错误8. 某个动物(2n=4)的生殖器官中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 甲、乙、丙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 甲、乙细胞每条染色体仅有1个DNAD. 一个细胞可能经历丙→乙→甲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雄性动物详解】A、通过丙图可以,该动物属于雄性动物,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甲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乙细胞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故甲、乙细胞每条染色体仅有1个DNA,C正确;D、一个细胞可能经历乙→丙→甲的过程,D错误。
故选C9. 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在夜晚时或暗环境下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下列有关先天性夜盲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其祖母B. 女性患者生育的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患者C. 该病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群体中的D. 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50%【答案】B【解析】【分析】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详解】A、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不可能来自其祖母,A错误;B、女性患者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该致病基因,因此生育的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患者,B正确;C、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错误;D、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100%,D错误故选B10. 图表示DNA分子的部分序列,其中一条链上G+C占该链4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②代表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 该DNA分子中T含量无法确定C. 该DNA分子复制得到的2条子代DNA链的序列是不同的D.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作用于①使DNA双链解旋【答案】C【解析】【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详解】A、②代表一分子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一条链上G+C占该链48%,则另一条链上C+G占48%,整个DNA中G+C占48%,故A+T=1-48%=52%,A=T=26%,B错误;C、DNA进行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复制得到的2条子代DNA链的序列是互补的,不相同,C正确;D、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均可作用于①使DNA双链解旋,D错误11. 某实验室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有两种细菌,说明S型菌的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B. 乙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细菌,说明转化因子不可能是蛋白质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细菌,说明转化因子可能是DNAD. 乙组和丙组实验设计采用减法原理,分别去除蛋白质和DNA【答案】B【解析】【分析】R型肺炎链球菌无多糖类荚膜,菌落粗糙,无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有多糖类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可以使R型活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详解】A、甲组加入S型菌的所有细胞提取物,培养皿中有两种细菌(R型和S型),说明S型菌的提取物中含有将R型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B、乙组加入S型菌的所有细胞提取物和蛋白酶,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掉,但是DNA还存在,培养皿中会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此实验可以说明转化因子不可能是蛋白质,B错误;C、丙组加入S型菌的所有细胞提取物和DNA酶,DNA酶能水解DNA,培养皿中只有R型细菌,说明转化因子可能是DNA,C正确;D、乙组和丙组实验设计采用减法原理,分别去除蛋白质和DNA,D正确12. 下图表示细胞内的某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