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眼悟诗魂.docx
7页诗眼悟诗魂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低下,难以品味出诗情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诗眼品情”的教学法,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情味诗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诗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篇之骨”抓住了诗眼,就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诗眼往往有如下几种:一、景之诗眼写景抒情的诗歌景中蕴情,其诗眼往往是作者所描写的景品味作者描写的景,能从中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深刻内涵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全诗直到最后中一个字才点出一个“雪”字这一雪字便是全诗之眼,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使那千山、万径、孤舟、蓑笠、渔翁,全都笼罩在一片白雪中,构成了一幅鲜明的冬雪画面你看在那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之际,鸟不飞,人不行之时,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孤舟上,一竿在手,独钓于江雪之中,那种悠然安然的态度,遗世独立的精神,正是谪居在外的柳宗元所向往的,也正是全诗所流露出的精神内涵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同是写景的五言绝句,全诗开篇点明了诗眼:“空”全诗无不在表现这一“空”字,无论实写“不见人”,还是通过“人语响”的反衬,无论是写“深林”,还是“青苔”,都向我们勾勒了一幅静寂空山的画面,在这座空山中,作者却早晚都在这里,可见孤寂之极,这也符合王维此时独居辋川的孤独心境,以及他对佛学的研究一个空字,流露出诗人看淡人世纷争后自已平和宁静的心境二、情之诗眼古典诗歌中最常写的情,便是表达作者的愁绪这是一个千年来一直被人所抒发的主题,诗眼便深藏于此情中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月夜宿江船的所见所感,诗眼都落在一个“愁”字上愁中有同,愁中不同前者为五言绝句,全诗通过江心所看到的景色: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落日、空旷的原野、清澈的江水以及一轮明月,在如此宁静的月夜中,诗人难以入眠,全诗用一个“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绪空旷中让人有故乡遥不可及之感,明月倒影近在身边却让人想起了故乡的那轮明月,也正因如此,在如此景色中,有了新的愁思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之思表露无疑。
后者为七言绝句,写了一连串的景物:落月、啼鸦、枫树、渔火、寺院、客船,加上诗题中点明的枫桥和不言而喻的江水,一共是八个独立的景物,像一枚枚散落的铜钱似的,而一个“愁”字,使这些景物都带有了情那客船中辗转的人因愁而不眠,在遥望月色、水色、枫色,聆听鸦啼、钟鸣、水流中,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孤寂之感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愁字将全诗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愁情,在诗中所烘托的淡淡景致中,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愁思,千年来让人读之而愁生三、意之诗眼作者不仅在诗歌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表露出自己的处世之道及志向意趣,让人读之而为作者那高洁的情操所折伏如: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样是写梅,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借梅花表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情趣王冕通过自己所画的墨梅朴素淡雅之态,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心更用梅花“不要人夸”、“只留清气”的品质,来表现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趣清气”一词为全诗之魂,刻画了清高端庄的花中君子形象,也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质王安石通过 “墙角”“凌寒”,表现了环境的艰险,也衬托出了梅花的坚贞不屈。
表达了自己不畏严寒,不畏权势的高尚品质,也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人同流的高洁诗眼凝于“暗香”一词,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低头,甘心承受不被世人理解,独自挑战世俗的决心和意志,在险恶形势下仍坚持自己的信念的高尚品质两首诗看似写梅,却处处流露出自己那高洁的品质,诗眼中蕴含的作者情一览无余四、题之诗眼诗歌的标题经常是记录了作者写诗的目的及原因,因此诗眼在其中显现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无论是香炉峰的高耸,瀑布的天际奔流,都可以感受到庐山瀑布那不同寻常的气势与神韵诗中“遥看”一词点明了看的地点,而诗题中的“望”字为全诗之眼,唯有远望,才能一览庐山瀑布的全貌,才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有如银河天际奔流的雄浑气势以及那无与伦比的风采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首诗写作风格不同,手法各异,但诗题中却点出了相同的内容,一个“送”字,表明了诗的主题,为全诗之眼古典诗歌中表现送别题材的特别多,但由于送别人各被送别人的不同,以及他们当时的心境不同,每首诗都各具特点。
王诗开头就勾画出一种凄冷的氛围,在细雨如愁的季节中,在春寒料峭中两位友人要分别,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郁心情在频频的劝酒声中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既写出了远行者今后生活的孤单寂寞,也写出了诗人对朋友今后的牵挂与关怀当然,这与朋友将去的地方有很大的关系,长安和安西相距千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再次的相逢已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极为荒凉僻远的地方呢?而李诗所描写的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在盛唐这个繁华的时代,在阳春三月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里的离别,他们的分手之处又是著名的黄鹤楼,所去之处是当时繁华的扬州,因此它没有一般送别诗的忧伤情绪,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全篇不提对友人的情,但从诗人一直凝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久久不回,可见诗人对朋友的情深厚谊总之,诗眼是全诗的精华之所在,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诗之魂,从诗眼中品味作者的情,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一个好办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