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ppt
64页脑血管疾病预防脑血管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普及讲座23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4(年)(年)我国近年心脑血管病上升情况5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ü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ü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ü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Cost? 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6认识中风,预防中风ù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ù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ù应该怎么预防?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预防脑中风?预防脑中风?7什么是脑中风?什么是脑中风?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脑中风就是脑卒中、脑中风就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或脑出血!脑梗塞或脑出血!8脑中风有哪些类型?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占占85%))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堵堵 塞塞 !!破裂!破裂!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如瘫痪、失语、定向障碍、黑蒙、眩晕等视其不同病发部位表现不同症状)10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11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2脑栓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与脑血栓形成相比,脑栓塞易导致多发性梗死,并容易复发和出血13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或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
@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好,一般无头痛,无颅高压,无意识障碍表现@许多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15 脑中风的最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16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Ø 可控制的因素Ø 无法控制的因素17脑中风的危险因素?Á年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Á性 别:男性>女性Á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18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素p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p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p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p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ü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ü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高于其他人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高于其他人9 9倍倍ü而每次的中风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而每次的中风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甚至危及生命 19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 1))• 年龄年龄 • 吸烟吸烟• 性别性别 • 酗酒酗酒• 高血压高血压 •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 • 心脏病心脏病 •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 糖尿病糖尿病 • TIATIA20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 2))• 肥胖肥胖 • 缺乏合理运动缺乏合理运动• 高半胱氨酸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 • 食盐摄入量高食盐摄入量高• 血小板聚集性高血小板聚集性高 • 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 季节与气候季节与气候• 膳食营养素缺乏膳食营养素缺乏 • 药物滥用药物滥用• 促凝危险因素促凝危险因素 • 其它疾病其它疾病21 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与脑卒中• 美国一项分析美国一项分析(9(9组前瞻组前瞻) ):样本:样本 42 42万万 平均随访平均随访1010年年 (6 (6~~2525年年) ) • 人群平均舒张压每升高人群平均舒张压每升高7.5mmHg7.5mmHg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46% 46%…22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增长速度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增长速度9000万万3000万万6000万万1.61.6亿亿23 2002 1991知晓率:知晓率: 30.2%% 26.6%%治疗率:治疗率: 24.7%% 12.2%%控制率:控制率: 6.1%% 2.9%%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三率三率”变变化化24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 类类 别别收缩压收缩压 ((mmHgmmHg))舒张压舒张压 ((mmHgmmHg))正常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正常高值高血压高血压 1 1级高血压(级高血压(“轻度轻度”)) 2 2级高血压(级高血压(“中度中度”)) 3 3级高血压(级高血压(“重度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20120120120~~139139≥140≥140140140~~159159160160~~179179≥180≥180≥140≥140<<80808080~~8989≥90≥909090~~9999100100~~109109≥110≥110<<909025高血压高血压建建 议:议:1 1、、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KAPKAP(知识、态度、(知识、态度、行为)水平;行为)水平;2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 3、、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4 4、、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 高血压患者每高血压患者每2 2~~3 3个月至少测量一次;个月至少测量一次;5 5、、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
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26降降 压压 目目 标标一般成人一般成人 <<140/90mmHg伴有糖尿病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伴有肾脏疾病伴有肾脏疾病 <<125/75mmHg*原则: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27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措 施施 目目 标标减重减重膳食限盐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及保持适当的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和提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高应激能力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BMI保持在保持在2020~~2424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8g,以后再降至,以后再降至6g6g;;南方可控制在南方可控制在6g6g以下总脂肪总脂肪< <总热量的总热量的30%30%,饱和脂肪,饱和脂肪<10%<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400~~500g500g,水果,水果100g100g,肉类,肉类5050~~100g100g,鱼虾类,鱼虾类50g50g,蛋类每,蛋类每周周3 3~~4 4个,奶类每日个,奶类每日250g250g,每日食油,每日食油2020~~25g25g,少吃糖类和,少吃糖类和甜食。
甜食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运动方式合适通过宣传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通过宣传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能力,提高生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20~~30g30g,女性,女性<15<15~~20g20g,孕妇不饮酒孕妇不饮酒28心脏病与脑卒中心脏病与脑卒中•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5 倍倍• 冠心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为冠心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2.2•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 1.7• 风湿性心脏病容易直接导致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容易直接导致脑栓塞29心心 脏脏 病病 •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 3% 3%~~5%5%,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50%;;•口服华法令预防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相对口服华法令预防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相对 危险度减少危险度减少68%68%。
(心脏病)(心脏病)建建 议议1 1、、成年人(成年人(≥40≥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2 2、、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 测测INR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令(的情况下使用华法令(2 2~~4mg/4mg/日)抗凝治日)抗凝治 疗(疗(INRINR::2.02.0~~3.03.0);年龄);年龄>75>75岁者,岁者,INRINR控制在控制在 1.6 1.6~~2.52.5;; 或口服阿司匹林(或口服阿司匹林(5050~~300mg /300mg /日)日)3 3、、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50~~150mg /150mg /日日) )31吸吸 烟烟l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 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 ((RR 2.5RR 2.5~~5.65.6))l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 进血小板聚集,降低进血小板聚集,降低 HDL-C HDL-C 等等l被动吸烟同样有害(被动吸烟同样有害(RRRR==1.821.82))32 吸烟与脑卒中吸烟与脑卒中l(美国)吸烟导致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美国)吸烟导致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男性为男性为1.61.6,女性为,女性为1.91.9l(日本)研究证明(日本)研究证明, , 吸烟对卒中的相对危险吸烟对卒中的相对危险 度平均为度平均为2.52.5((1.81.8~~3.53.5))l 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其相对危险度为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其相对危险度为 2.5 2.5~~5.75.7l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 相对危险度为相对危险度为2.52.5~~3.53.5 吸吸 烟烟建建 议:议:1 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2 2、、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共场所吸烟法规;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共场所吸烟法规;3 3、、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34血血 脂脂 异异 常常Ø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19%~~31%31%Ø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35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mmol/Lmmol/L)) 脂质名称脂质名称 合适范围合适范围 需治疗水平需治疗水平 TC <5.20 (<200mg/dl) >5.72(>220mg/dl) TG <1.70 (<150mg/dl) >1.70 (>150mg/dl) HDL-C >1.04 (>40mg/dl) <0.90 (<35mg/dl) LDL-C <2.58 (<100mg/dl) >3.64 (>140mg/dl) 36血血 脂脂 异异 常常 建建 议:议: 1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 2 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 3 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TC高于高于 5.0mmol/L 5.0mmol/L者者,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 4、、TG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5 5、、LDLLDL≺ ≺160mg/dl, 160mg/dl, ≺ ≺130mg/dl, 130mg/dl, ≺ ≺100mg/dl100mg/dl 无无CHDCHD和<和<2 2个个CHDCHD危险因素者,目标:危险因素者,目标:<160mg/dl<160mg/dl 无无CHDCHD但>但>2 2个个CHDCHD危险因素者,目标:危险因素者,目标:<130mg/dl <130mg/dl 确定有确定有CHDCHD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100mg/dl<100mg/dl 37糖尿病与脑卒中糖尿病与脑卒中l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10~~2020 年。
年l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卒中的发病率高2 2~~4 4 倍38 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资料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年)(年)(%)(%)39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中国糖尿病指南—20032003)) 1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 ≥11.1mmol/L((200mg/dl)200mg/dl) 或或2 2、、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水平:)水平: ≥7.01mmol/L ≥7.01mmol/L((126mg/dl)126mg/dl) 或或3 3、、OGTTOGTT试验中,试验中,2h PG2h PG水平:水平: ≥11.1mmol/L ≥11.1mmol/L((200mg/dl)200mg/dl)40糖糖 尿尿 病病建建 议:议: 1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 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
2 2、、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 动动,2,2~~3 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 疗 3 3、、患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患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41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的控制目标((1 1)) 项项 目目 理理 想想 良良 好好 差差 血糖(血糖(mmol/L)) 空腹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非空腹 4.4~~8.0 ≤10.0 >10.0 HbA1c ((%)) <6.5 6.5~~7.5 >7.5 血压(血压(mmHg)) <130/80 >130/80 ≥140/90 ~~140/90 BMI(kg/m2 )) 男性男性 <25 <27 ≥27 女性女性 <24 <26 ≥2642糖尿病的(血脂)控制目标糖尿病的(血脂)控制目标((2 2)) 项项 目目 理理 想想 良良 好好 差差TC((mmol/L)) < 4.5(173mg) ≥4.5 ≥6.0 HDL-C ((mmol/L)) >1.1 (42mg) 1.1~~0.9 <<0.9 TG ((mmol/L)) <1.5 (132mg) 1.5~~2.2 ≥2.2LDL-C ((mmol/L)) <2.6 (100mg) 2.6~~3.3 ≥3.343饮饮 酒酒 国外研究证实,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国外研究证实,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呈呈““J J””型曲线关系,每天饮酒大于型曲线关系,每天饮酒大于5 5个个““drinkdrink”,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 而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饮酒而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饮酒2 2个个drinkdrink,每周饮酒,每周饮酒4 4次以上时可能对心脑血管有次以上时可能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1(1个个“drinkdrink”相当于相当于11-14g11-14g酒精含量酒精含量) )44 饮饮 酒酒建建 议:议:1 1、对、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2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3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50mlml((一两),啤酒一两),啤酒 <<640640mlml((一瓶),葡萄酒<一瓶),葡萄酒<200200mlml((四两);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45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l美国的研究提示美国的研究提示: 65: 65岁以上男性颈动脉狭窄岁以上男性颈动脉狭窄 >50% >50% 的捡出率为的捡出率为7%7%~~10%10%,,6565岁以上女性捡出岁以上女性捡出率为率为5%5%~~7%7%l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60%60%~~99% 99% 的人群,每年发生卒中的人群,每年发生卒中的危险率为的危险率为3.2%3.2%l其中狭窄其中狭窄60%60%~~74% 74% 的人群发生卒中为的人群发生卒中为3.0% 3.0% ;;狭窄狭窄75%75%~~94%94%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3.7%3.7%;狭窄;狭窄95%95%~~99% 99% 者卒中发生率为者卒中发生率为2.9%2.9%46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建建 议:议: 1.1. 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 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 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 2. 2. 对重度颈动脉狭窄(>对重度颈动脉狭窄(>70%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患者,在有条件 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 治疗(但应全面评价其他危险因素,并征求患者治疗(但应全面评价其他危险因素,并征求患者 和家属的同意)和家属的同意)47 肥胖与卒中肥胖与卒中• 定义:定义:(西方人)(西方人)BMI≥30,(BMI≥30,(中国)中国)BMI≥28BMI≥28• 美国研究:男性肥胖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美国研究:男性肥胖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 2.23 2.23 BMI 27 BMI 27~~28.9, 28.9, 相对危险度为相对危险度为 1.75 1.75 BMI 29 BMI 29~~31.9, 31.9, 相对危险度为相对危险度为 1.90 1.90 BMI ≥32, BMI ≥32, 相对危险度上升为相对危险度上升为 2.37 2.37• 最近的研究证据支持:男性腹部肥胖,女性肥胖或最近的研究证据支持:男性腹部肥胖,女性肥胖或 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其他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一、一、 肥胖肥胖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BMIBMI应控制在应控制在<<2828,或腰,或腰/ /臀围比<臀围比<1 1 。
二、二、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16≥16μμmol/Lmol/L者可用叶酸、维者可用叶酸、维生素生素B B6 6和维生素和维生素B B1212联合治疗联合治疗 (美国指南:(美国指南:重点推荐饮食摄入为主,叶酸重点推荐饮食摄入为主,叶酸400μg/400μg/日、维生素日、维生素B6 1.7mg/B6 1.7mg/日,日, B12 2.4μg/ B12 2.4μg/日,可从蔬菜、水果、肉类、鱼类或谷物等食物中摄取)日,可从蔬菜、水果、肉类、鱼类或谷物等食物中摄取)49 三、代谢综合征三、代谢综合征特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血特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血 脂异常、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等脂异常、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等目标:控制病因(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控目标:控制病因(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控 制血压、降血脂治疗制血压、降血脂治疗 50 四、缺乏体力活动四、缺乏体力活动 成年人每周应有成年人每周应有3 3~~4 4次适度的体力活动,次适度的体力活动, 每次活动不少于每次活动不少于3030分钟。
分钟 五、口服避孕药五、口服避孕药 >>3535岁的女性,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岁的女性,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者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病等危险因素者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 51六、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六、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提倡:提倡:• 饮食种类多样化饮食种类多样化• 总脂肪入量<总脂肪入量<30%/30%/日摄入能量日摄入能量• 饱和脂肪入量<饱和脂肪入量<10%/10%/日摄入能量日摄入能量• 胆固醇入量<胆固醇入量<300300mg/mg/日日• 钠盐摄入<钠盐摄入<8 8g/g/日日52怎么评估脑中风复发的风险有多大?ESSEN 中风风险评分危险因素分值<65岁065~75岁1>75岁2高血压1糖尿病1有过心肌梗死1其他心血管疾病(除外房颤和MI)1 外周动脉疾病(PAD)1吸烟者1有过缺血性中风/TIA1最高分值90123456789极高危高危:中风危险4%低危:中风危险<4% 3分以上需要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53脑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 •错误的观点F中风不可预防F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F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F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正确的认识F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F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F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F可能终生无法恢复54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防发病(一级预防)防发病(一级预防)ü从未发生过中风或TIA的人: 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防复发(二级预防)防复发(二级预防)ü已发生过中风/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55脑血管如何预防?脑血管如何预防?56F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身体查;F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F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
57F注意合理饮食F少吃油腻食物F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F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 58F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F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59µ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因此一定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µ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60¹祖国医学认为,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 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¹每天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时就该起床了¹因此,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春夏两季应该晚睡早起,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睡晚起 61脑中风的主要症状面瘫面瘫(Facial weakness)能微笑吗?能微笑吗?有嘴角或有嘴角或眼角下垂吗?眼角下垂吗?肌无力肌无力(Arm weakness)能伸举上肢吗?能伸举上肢吗?言语困难言语困难(Speech difficulty)能吐字清晰并能吐字清晰并进行沟通吗?进行沟通吗?尽早就诊,快速行动尽早就诊,快速行动(Time to act fast)如果出现中风发作如果出现中风发作症状,请立即致电症状,请立即致电12062发生脑中风,该如何处理?Á尽快到综合性医院就诊Á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Á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发病后6—12小时内)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