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pdf
4页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l2月 第20卷第6期 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与HLA.DRB 1 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韦妮波 , 陈深 , 严煜林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 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 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将广西汉族88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病例组)和105例正常汉族婴幼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对两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SPSS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HLA-DRB1 16等位基因频率为2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6%(RR= 3.29,P0.05)、年龄(t:1.42,P>0.05)等具 有可比性 1.2主要仪器及设备 PCR扩增仪(德国BIOMETRA公司),凝胶 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英国UVP公司),紫外分 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公司)主要试剂: TaqDNA聚合酶、dNTP 1.3主要方法 1.3.1 引物设计依据HIA—DRBI等位基因第 J Diagn Ther Dermato—Venereol,Dec.2013.Vo1.20,No.6 二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并参照文献 设计17对 特异性引物序列,其扩增的产物具有相应的等位 基因特异性,引物由捷瑞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 司设计并合成。
选用B一珠蛋白基因第二内含子 一段保守区基因片段作为内参照物 ,来检测 PCR反应体系是否成功按其核苷酸序列设计 引物,产物大小为578 bp内参照引物C:5 -TAT- CATGCCTCrI] GCACCATTC一3 ,引物D:5 .AATG— CACTGACCTCCCACATTCC-3 1.3.2模板DNA的制备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 周静脉血3 mL(2%EDTA抗凝),常规苯酚一氯 仿抽提法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紫外分 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A值及双链DNA纯度,检 测其A260 nm/280 nm比值范围在1.6~1.8,置 一20℃冰箱保存待用 1.3.3 PCR扩增PCR扩增终体积为25 ,包 括模板DNA 1 (浓度0.05~0.1 g/txL),上下 游特异性引物各1 txL,内对照引物C、D各l , Mix反应液(含TaqDNA聚合酶0.5 u、dNTP 50 IxM、 10×Buffer、6×Loading buffer、Mg )12.5 L,灭 菌双蒸水7.5 tzLPCR扩增条件:预变性94cC 5 rain;然后变性94℃30 S,退火45 s(各反应退火 温度分别为56~62℃不等),延伸72℃30 S,共30 个循环;后72℃延伸5 rain。
1.3.3 基因型的确定PCR产物经2%琼脂糖 凝胶(含0.5 g/mL溴化乙啶)电泳,100 V恒压 电泳30 min将凝胶置于紫外凝胶自动成像仪上 观察并判断基因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ies),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C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相对危 险系数(relative risk,RR)表示有关联基因人群患 病率的倍数同时计算RR的95%可信区间 (CI)全部统计处理均在SPSS 16.0统计分析系 统上完成 2 结果 应用设计的17对引物,病例组检测出15对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0.57%~28.98%;对 照组中检测出14对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 疗 志2013年l2月 第20卷第6期 0.95%~16.67%HLA—DRB1 16等位基因在病 例组中频率(28.98%)明显高于对照组 (14.76%)(RR:3.29,P<0.0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而HLA.DRB1 1401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 频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RR: 0.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等位 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各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P值、 RR值及95%可信区间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比较 3讨论 血管瘤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学者 认为血管瘤的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Blei等 分 析了6个血管瘤病变家系,认为基因突变在血管 瘤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随后Wslter等 通过 基因连锁分析,发现血管瘤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 体5q31—33区域,并且认为可能与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受体.4、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DGFR—B 和FMS相关酪氨酸激酶4这四个基因相关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等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免疫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CD8 的CTL是肿瘤免疫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 其活化需要HLA.I类分子的提呈;CD4 T细胞 作用的发挥需要抗原呈递细胞上HLA一Ⅱ分子抗 原肽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双重信号激活因此 HLA系统和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HLA 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关系的报道很多,但主要为白 血病、宫颈癌、肺癌、食管癌等有关方面的研究 1980年Majsky等 首先研究HLA与血管瘤 的关系,发现血管瘤与HIA—B40抗原相关。
1999 年Verkarre等 通过检测血管瘤标本的HLA—DR 表达,发现HLA.DR在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与血 管分化呈负相关随后2004年我国学者秦兴军 等 研究不同时间血管瘤内皮细胞HLA—DR的 表达,结果显示HLA DR在增殖期几乎不表达, 而在退化期却高表达提示高分化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HLA.DR可能与内皮细胞成熟表型的获得 及活化状态有关2012年,Shan等 通过检测 58例血管瘤标本HLA—G表达发现,增殖期、消退 期均表达HLA—G,而且增殖期HLA—G的表达显著 高于消退期及正常组,但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由此推测增殖期高表达的HLA—G可导致免疫耐 受,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进而增殖分 化退化期血管瘤低表达HLA—G可导致免疫细 386 胞诱导血管瘤退化以上均是从HLA分子水平 上对血管瘤进行相关性研究,但关于HLA等位基 因与血管瘤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发现HLA—DRB1 16等位基因在病例 组中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LA—DRB1 1401 等位基因的表达则恰恰相反,提示HLA—DRB1 16、1401等位基因与血管瘤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 关联,HLA.DRB1 16可能为广西汉族婴幼儿皮 肤血管瘤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 1401可能 为其保护基因。
我们先前的研究还发现HLA— DQA1 0102等位基因及单倍型HLA—DQA1 0401一DQB1 0301可能与血管瘤的遗传易感性相 关联_1 但目前HLA中某个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尚无定论 此外,本研究病例数相对少,这一结果仍需今后进 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才能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2] [3] [参考文献] Haggstrom AN,Drolet BA,Baselga E,et a1.Prospective study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demographic,prenatal, and perinatal characteristics[J].J pediatr,2007,150 (3):291—294. Blei F,Waiter J,Orlow SJ,et a1.Familial segregation of heman~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s an autosomal dominant trait[J].Arch Dermatol,1998,134(6):718— 722. Walter JW,Blei F,Anderson JL,et a1.Genetic map— J Diazn Ther Dermato.Venereol,Dec.2013.Vo1.20,No.6 [4] [5] [6] [7] [8] [9] [10] [11] ping of a novel familial form of infantile hemangioma[J]. Am J Med Genet,1999,82(1):77—83. Majsky A,Abrahamova J,Bek V.Hemangioma and HLA—B40 antigen[J].Tissue Antigens,1980,15(2): 220—221. Verka~e V,Patey·Mariaud de Sere N,Vazeux R,et a1. ICAM一3 and E—selectin endothelial cell expression differ— entiate two phases of angiogenesis in infantile hemangio— mas[J].J Cutan Pathol,1999,26(1):17—24. 秦兴军,邱攀,王绪凯,等.不同时期血管瘤内皮细 胞黏附分子和HLA—DR的表达[J].上海口腔医学, 2O04,13(5):421—425. Shah G,Tang T,Zhang D.Expression of HLA—G in he— mangi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J Huazhong Uni Sci Technolog Med Sei,2012,32(5):713·718. Mulliken JB.Color Atlas of Vascular Tumors and Vascu— lar Malformations[J].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8,121(1):333. Qiu c,Zhao Y,Tao Z,et a1.Rapid HLA—DRBI generic typing by PCR—SSP method[J].Chin Med Sci J,1995, 10(1):34—37. 刘栋华,梁伶,苏家光,等.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 疮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 学杂志,2004,18(8):6—7,38. 郑风丽,陈深,严煜林.广西汉族婴幼儿血管瘤与 HLA—DQA1,一DQB1基因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 学杂志,2013,27(8):772-774. [收稿日期]2013—04—25 [修回日期]2013—09—25 《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及筹建“中国皮肤科博物馆”信息 一、《中国皮肤科学史))2013年出版发行。
该书由陈洪铎、廖万清、张学军策划,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 主编,国内外200名专家共同编辑完成,全书约200万字,文图并茂,史料翔实,已开始征订 二、筹建集皮肤科发展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特向全国征集皮肤科文献、仪器、 器械、教具、蜡模、影像等文物,对捐献、联展的人士赠送《中国皮肤科学史》等物品,对重大贡献者勒石记功 三、邮购马振友的《最新皮肤科药物手册》88元、《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766元、《皮肤美容化妆品制 剂手册)5o元、《皮肤性病图谱》(光盘)300元卢勇田的《现代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98元、《性传 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元 四、发布皮肤科原料药、药品、图书邮购信息,资料备索转让马振友的生发和养发外用药国家专利 (201210387061.9),提供中国皮肤科学史教学课件(可下载)可登录http://WWW.chinaderma.mobi、http:∥ www.mzy8899.(30111浏览更多内容联系人:马振友、苏荣彪,E-mail:mzy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