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doc

5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982761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3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文博学院   06 博物馆学专业    先秦 时代   纪年  钱币名称    流行区域     大小及重量    备注 海贝    豫东鲁南及卞皖苏齐 长度:在 3 厘米以内 宽:不超过 2 厘米   贝币以朋 为单 位小贝以十 贝为一朋, 大贝以两个为一朋   骨、石、蚌为材质       随着交换活动的增多   来自海域的天然贝不    用,出现了以骨、石 蚌为材质的仿贝     铜贝  晋鲁豫       铜贝最早发现于 1953   年,出自河南安阳大 司空商代晚期墓   先    秦    贝币    楚铜贝    陕豫鲁苏皖鄂湘    长 2 厘米宽 1.3 厘米   厚 0.4 重 3.1-4.3 克    这种铜贝俗称蚁鼻钱        周郑魏晋     也叫鬼脸钱        平肩弧足空首布      大型:长 9.3-10.1 厘米   重 22.5-35.5 厘米    小型:长 7 厘米重 15克 币面文字近百,如一、甲 雨等多子的个体较小如    安藏、安周、市东小化等     斜肩弧足空首布    河南洛阳一带,为    为周王幾及邻近地区    大型:长 7.7-8.8 厘米   宽“5 厘米重 19-27 克    小型:长 7 厘米宽 4 厘米重 15 克 它表面的文字多是地名,    纪斤如 ‘三川斤’三川  是地名,斤是重量单位        先 秦   春秋   战国   布币    空   首    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   晋国与卫国    大型:长 14 厘米宽 6.5厘米    重 37 克   小型:长 12 厘米宽 4.7重 25 克   晋国铸币 ,有文字的纪地   如甘丹(邯郸)有的纪斤    如“ 黄斤”       甘丹  长 8.4 厘米宽 4.4 厘米 重 10-12.5 克    面背具有周郭面首有两道直线纹    平 首    耸   肩尖    足 方 裆    离石 赵国    重 5.5 克长 5.2 厘米宽 2.4 厘米 大阴  长 8.3 厘米宽 4.4 厘米重 11.5-12 克           平 首 耸 肩尖   足   方   裆 榆即   长 4.2 厘米宽 2.7 厘米    梁     长 5 厘米宽 3 厘米重8.5-12.5 克     面背具有周廓 戈阝  长 4.8 厘米宽 3.1 厘米  文字左右两半 先 秦 春秋 战国    布币     平 首   平   肩 宅阳 魏国 长 4.4 宽 2.6 厘米重4.5-6.5 厘米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   皮氏     长 4.4 宽 2.6 厘米重 5-6.5 克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背文或有数字 涅     长 4.7 宽 2.6 厘米重 5-6.5 克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    镸阝子    韩国   长 4.5 厘米宽 3 厘米重 5.5-7 厘米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   裆 方    足   布 币    彘 邑     赵国     长 4.4 宽 2.5-2.9 厘米重 5.2-6.5  面背具有周廓鹤纹饰 ,背无字  同是 长 4.5 厘米宽 2.7 厘米重 5-6 克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 ,背无字   焛 赵国   长 4.2-4.6 厘米宽 2.7厘米重 5-8  面背具有周廓和纹饰 耸    纕平   长 4.1 宽 2.3 厘米重 4-5.5 克 肩   先 秦   春秋   战国   布币 束  安昜    燕国 长 4.4 宽 2.8 厘米重 5- 面背具有周廓,或背平夷 9 克 腰 恭昌   长 4.1 宽 2.5 厘米重5.2-6 克 面背具有周廓,或背平夷 殊钱当斤 长 10-13 宽 31-35 厘米重 31-35 克   长   布  十货 长 10.2 厘米宽 3.8 厘米重 20-37  平肩方足方裆,体型狭长,    首有圆穿孔 四钱布   楚国(江 苏 丹阳、 安徽宿 县、    浙江杭州有出土  长 4.2 厘米宽 2.1 厘米重 75 克   平肩方足方裆,首有圆穿孔 连布     楚国       为两枚“ 四钱” 布,两足相连    安邑二斤     长 65 厘米宽 40 厘米重 20-30 克     面背具无郭,背无廓,有安宁   安邑一斤    魏国 长 52 厘米宽 37 厘米重 13-17 克 安邑半斤    长 47 厘米宽 26 厘米重 6-8.1 克   面背具有廓 梁重斤百当孚     长 53 厘米宽 33 厘米重 12-13.5 克 梁重斤五十当孚 长 59 厘米宽 58 厘米重 26-31 克   面背具无周廓,背平夷,阴刻 梁正尚百当孚     长 55-60 宽 39 厘米重10.5-15 克   面背分有廓无廓两种   圆   首 圆   裆   桥 足    布   币 梁半尚二百当孚 魏国 长 35-45 宽 27-30 重10.5-15 克     面背具有周郭   长 68-76 宽 36-40 重11-17.5 克 长 65-71 宽 34-37 重8-11.5 克 圆   首   圆   裆 圆    足 焛   长 51-55 宽 26-28 厘米重 6-10 克    面背具有周郭。

      面无纹饰背有二斜线在 布身左右,斜线间距上窄下宽,分大品    中品,小品三种    先秦 春秋    战国    布币   三    孔    南行唐 赵国    长 7.3 厘米宽 3.8 厘米  面背具有周廓,分大小两种 长 5.3 厘米宽 2.85 厘    宋子    赵国     长 5.2 厘米宽 2.7 厘米重 6.8 克 面背具有周郭,仅有一枚    尖    首    刀 长 13.8-18 厘米    宽 1.8-2.6 厘米   重 14.7-16.5 克 刀刃凹入,刀身极薄,刀脊及厚 刀首尖 锐而长,有刀环 弧背明刀    长 14 厘米宽 1.9 厘米重 14-19 克   凹刃,刀柄直线纹两道,至刀身而止   磬折明刀    燕国   长 14-17 宽 1.3-2.2 厘米   重 15-18 克 刃部呈直 线 ,刀柄直线纹直到刀身 先秦 春秋    战国 刀    币 明刀 齐国明刀   齐国(山东临淄) 长 14 宽 1.6 厘米重13-19 克     与燕国明刀很相似         截首刀      齐国故地    为燕国尖首刀截取刀   节墨之法化 齐国即墨(今山东 平度东南)    长 18-19 宽 2.9 厘米   重 51-61 克     背平夷,刀背有断有不断 安昜之法化 齐国安易(今山   山东吕县) 长 18.5-19 宽 29 厘米    重 45-50 克 型质与上相似 断 脊    齐   刀 齐之法化   长 18.5-19 宽 27-30 厘米   重 45-53 克 型质与节墨之法化相似   不   断 齐返邦长法化   长 18.3 宽 2.8 厘米重43-47 克   返邦长 ,意为复国之意   脊    齐 刀    先秦    春秋   战国   圜   钱 齐法化    齐国 长 18-19 宽 2.6-3.0 厘米   最多的一重刀币    重 49-52 克 直    大型     重 10.2-13 克  刀型平直,薄小 刀   中型    赵国或中山国   长 11 宽 1.1 厘米重8.2 克     刀身略呈弧形    小型    赵国     长 9-10 宽 0.9-1.2 厘米     刀身完全平直 共  直径 4.5 厘米重 15-18克    圆 形圆孔。

      山西喜闻县出土   垣    直径 4.1 厘米重 8-10.6克    河南洛阳出土    济阴   魏国 直径 3.2 厘米重 9 克    面文有正写反写两种   蔺    直径 3.5 厘米重 11 克  有外廓 离石 赵国 直径 3.5 重 10.6 克     有外廓 一两     直径 3.7 厘米重 9.8 克     半噮  秦国    直径 2.7 厘米重 12.5克   先秦 春秋   战国 圜 钱 西周  西周     直径 2.6 厘米重 12.5克       东周  东周     直径 2.6 厘米重 3.8-4.2 克   安臧  待考       河南洛阳有出土    一化  直径 1.8-1.95 厘米重1.1-1.6 克     面有内外廓,背平夷或有“吉”字   明化  直径 2.5 厘米重 3-5 克   明四   燕国 直径 2.6-2.9 厘米重4.2-4.6 克   面无内外廓,背平夷 圆   钱   賹化    齐国     直径 1.9-2 厘米重 4.2-4.6 克  面有内外廓,背平夷,陕西西安出土   賹四化  直径 2.9 厘米重 4.5-6.7 厘米       賹六化   直径 3.5 厘米重 7.4-10.8 厘米     面有内外廓,背平夷,山东济南日照   两甾  直径 3.1 厘米重 7.8 克     面有内外廓,背平夷   春秋   战国 圆 钱   半两     秦国     直径 3-3.2 厘米重 10克左右    外形不圆,厚薄不均,方孔不方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朝代     纪年  公元  钱币名称     重量及大小     备注 秦    始皇 26 年     BC220 年     半两钱     直径 2.23-3.4cm  奠定了我国铜铸币的基础  高祖元年   BC206 年    半两     不足 1cm,不足 1 克           高后 2 年  BC186 年   八铢半两    约 2.7-3.1cm   重 3.5-5.5 克   钱重“八铢”文约“半两” 吕后 6 年   BC182 年    五分钱  2.3cm 左右 1.5-2.0 克     重为半两的五分之一  文帝前元 5 年        四铢半两 2.2-2.4cm   约 2.7 克   半子下横和两字上横较长    西汉    半 两 钱 铁半两  2.3-2.5cm     建元元年  BC140 年    三铢钱    三铢    直径 2.1-2.3cm   重 2 克左右  与四铢半两价值相等    武帝元狩    5 年   BC118 年     郡国五铢  约 2.5cm  武帝元鼎    2 年     BC115 年    赤仄五铢       武帝元鼎     上林三官 4 年  BC113 年     五铢  2.5cm 重 3.5-4.0 克  昭帝年间  BC86 年     昭帝五铢  2.5cm  宣帝本始元年  BC73 年  五铢钱 宣帝五铢  2.5-2.6cm 重 3.5 克 五铢钱行用时间最长  武帝元鼎 4 年  BC113 年    小五铢   西汉后期  成帝哀帝  BC6 年     剪轮五铢   刘玄更始        2 年     五铢 五铢钱行用时间最长 AD7 年    大泉五十    2.76cm  方孔圆钱,面背均有内外廓 壮泉四十  直径 2.3cm 重 6.3 克      王莽    AD10 年  中泉三十    直径 2.1cm 重 4.9 克             幼泉二十  直径 1.8cm 重 3.5 克         幺泉一十    直径 1.6cm 重 2.1 克       泉货 六品   小泉值一  直径 1.5cm 重 1.4 克     小布一百  直径 3.5cm 重约 10.5 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