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8395657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五中 王路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课堂讨论2、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发扬寓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辩论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5.理读法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画——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

      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欣赏《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年且九十——年龄之大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愚公发展的观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对比衬托——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教学探讨与反思】1、 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重点应是解释难词、难句。

      难词主要是多义词虚词可以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只要能读出语气,自然能大体知道它们的作用,无须讲解2、 朗读跟疏通文意是密不可分的在掌握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3、 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对它又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师生一起进行讨论,使课堂的气氛活泼生动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4、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