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06年.doc
18页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代码:0700633)前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112学时,7.0学分其中理论授课52学时,实验课60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药学、生物药学、中药学等各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部分电化学分析法及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二) 基本技能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独立完成滴定分析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并能正确操作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学六、教材及参考文献(一)教材 《分析化学》第五版 李发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实验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参考书 孙毓庆.分析化学,上、下册.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倪坤仪.仪器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三)专业杂志 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期刊);药物分析(中国药学会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美国化学学会期刊)三) 学习网站分析化学网: 绪论 1 因学时有限,不安排自学学时希望同学们每节课前后进行预习与复习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4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1 8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44第五章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2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34第七章 氧化还原法48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34第九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44第十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1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8第十二章 荧光分析法2第十三章 红外分析法44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5第十八章 平面色谱法24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44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34 合计5256+4(考试)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任务、重要性、分类及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以及在药学、生物药学、中药中的作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难点: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类三、讲授内容和要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四、自学内容和要点分析化学的发展 五、参考书籍、文献、网站书籍:《21世纪的分析化学》 汪尔康 科学出版社,北京【出版日期】1999年12月文献:从外行人的眼里远看“21世纪的分析化学”徐光宪 化学通报-2004年10期 713-714六、英文词汇 qualitive analysis;quantative analysis;structur analysis;chemical analysis;instrumental analysis七、思考题 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熟悉: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误差的来源及表示方法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显著性检测难点: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三、 讲授内容和要点 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四、 自学内容和要点有关概念的例题看懂;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五、 参考书籍、文献、网站《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费业泰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 英文词汇accuracy;error;absolute error;relativ error;precision;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ystematic error;accidental error;significant figure;correlation analysis;七、 思考题 p.27:1,2,3,7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共同性内容,为以后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常用术语(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及林邦误差公式、滴定突跃、突跃范围、指示剂、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了解:滴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滴定曲线、一般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指示终点的原理;常用的滴定方式;化学平衡系统处理方法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滴定分析中的常用术语的含义难点: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三、 讲授内容和要点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各类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四、 自学内容和要点滴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滴定曲线、一般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指示终点的原理;常用的滴定方式;化学平衡系统处理方法五、 参考书籍、文献、网站文献:滴定液配制与标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杨晓胜 山东医药工业 1998年03期 37-38六、 英文词汇 titramertric analysis;volumentric analysis;titration;standard soltion;indicator;stoichiometric point;titration point;titration error;primary standard;titer;七、 思考题 P.46:1,2,3,4,5,6,7,8,9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因素;酸碱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各种类型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并据此选择恰当的指示剂;各类型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能否分滴定的判断条件;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
熟悉:影响各类型滴定曲线的因素;几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变化情况;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了解:用质子方程式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及各种类型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因素;各类型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断条件;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难点:溶液中各种型体酸碱组分的分布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三、 讲授内容和要点水溶液中弱酸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各种类型溶液pH值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特征,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能否准确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强酸(碱)、一元弱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直接或间接测定原理及测定结果的计算四、 自学内容和要点 用质子方程式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及各种类型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五、 参考书籍、文献、网站文献: 酸碱滴定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碳酸钠 杜玉杰, 中国职业医学 2000.6:43-44六、 英文词汇 acid-base titrations;acid-base indicator;colour change interval;七、 思考题 P.71:1, 2,3,4,5, 第五章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溶剂的酸碱性对溶质酸碱强度的影响,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非水滴定中溶剂的选择,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
熟悉:非水溶剂的离解性和极性(介电常数)及其对溶质的影响,非水酸碱滴定常用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和指示剂了解:非水溶剂的分类,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溶剂的性质;溶剂的选择;弱酸弱碱非水滴定的条件控制难点: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三、 讲授内容和要点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溶剂的分类,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极性、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四、 自学内容和要点 非水溶剂的分类,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五、 参考书籍、文献、网站文献:酸碱滴定法测定卡托普利片含量 荆超 河南化工 1999.6:36-37 中和滴定法测定牛磺酸含量 卢 忠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0.4:250六、 英文词汇Nonaqueous titration;protonic solvent;aprotic solvent;leveling effect;differentiating solvent;七、 思考题 p.86 :2,3,4,5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EDTA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条件,终点误差的计算,准确滴定的判断式,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熟悉:配位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控制滴定条件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其标定,常用的金属指示剂了解:配位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