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音乐欣赏.doc
11页中国古代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 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 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1840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前的音乐,通称中国古代音乐在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中,曾提到一些古乐器,其中有鼓、磬、钟、箫、管、篪、笙、琴、瑟等中国近代音乐:聂耳 冼星海西方音乐流派简介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一) 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
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二)浪漫乐派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
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三)民族乐派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四)现代乐派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
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
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先锋派音乐”)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十二个音序列化外,,乐曲的节奏力度等也序列化)主要作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诺诺(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2)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机会音乐”)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3)具体音乐(初期的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谢飞尔(法)、布列兹(美)、贝里奥(意) (4)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列斯(美)、约翰-凯奇(美) (5)磁带音乐作家有:贝里奥(意) (6)图谱音乐(反序列主义)7)电子计算机音乐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列兹(美)、施托克豪森(德)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50~1600)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中,若存在着宽阔的感情内涵时,却也经常以一种中庸、平衡的方式表达,其间没有相应的力度。
音色或节奏的极度对比 一首巴洛克作品往往表达一种基本情绪:那些以轻快开始的必以轻快贯穿全曲相对于这种单一情绪的巴洛克原则,最初的例外出现在声乐作品巴洛克音乐中情绪的一致性首先由持续的节奏型所表现,旋律同样形成一种连贯同意的感觉,与之相呼应的是前后一致的力度层次:在某个时间片段内,音量趋向于保持一致 最重要的两位巴洛克作曲家是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1750年J.S.巴赫的去世标志着这种风格音乐时代的结束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约翰 克里斯多夫 巴赫)也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巴赫为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作了两套音乐手稿,称为《安娜·玛格达蕾娜·巴赫的笔记簿》古典主义音乐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二种解释 泛指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一、古典以前时期:①如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②洛可可音乐,代表人物有如库泊兰、拉穆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二、古典以后时期:①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舒曼、舒伯特、肖邦;②民族乐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波隆贝斯库、西贝里乌斯、巴托克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③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在内初期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C.P.E.Bach)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 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着一个时代浪漫主义风格音乐注重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打破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种种形式上的束缚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有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终结在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时代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