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临床检验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18页
  • 卖家[上传人]:H****H
  • 文档编号:276978795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9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18 页临床检验学基础考试大纲使用范围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入学考试一、课程简介临床检验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过程中起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也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科学研究、人群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检验基础是将一般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与寄生虫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综合一起,便于具医学检验专业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水平学生更好备考,为参加医学检验专业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夯实临床检验的知识二、参考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检验主编安 艳2008 年 4 月第 2 版免疫学检验技术主编鲜尽红2008 年 6 月第 2 版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主编沈岳奋2008 年 1 月第 2 版微生物检验技术主编郭积燕2008 年 4 月第 2 版三、考试题型选择题 100 题 (A1/2 ) 100分,掌握内容占90% ,熟悉内容占10%四、考核要求临床一般检验(一)血液检查掌握1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第1 章)(1)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2)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2血液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1)血液涂片制备:对一张好的血涂片的要求(2)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3红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4血红蛋白测定: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5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改变;临床意义(第3 章)6血细胞比容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7红细胞平均指数: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8. 白细胞检查(第2 章)(1)白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第 2 页 共 18 页熟悉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2网织红细胞计数: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第3 章)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4白细胞检查(第2 章)(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白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5血液分析仪检验原理(第4 章)(1)血细胞计数原理:电阻抗计数原理、仪器组成、血细胞计数原理、红细胞及血小板有关参数检测原理;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原理、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2)白细胞分类原理:白细胞二分群及三分群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五分类原理(VCS法、 SCC法、电阻抗与射频法、多角度激光法)(二)尿液检查(第 9章)掌握1尿液标本采集(1)标本容器准备:采集容器的要求(2)尿液标本采集与运送:尿液标本采集;标记;运送的标准化(3)尿液标本的种类:各种尿液标本的概念及特点;采集方法及适用范围2尿液标本的保存与处理(1)尿液标本的保存:冷藏保存的作用;常用化学防腐剂及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尿液标本保存的质量控制(2)尿液标本的处理:尿液标本处理方法及结果3尿液化学检查(1)尿液酸碱度测定: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2)尿液蛋白质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3)尿液糖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4)尿液酮体检查:检测方法及评价;参考值;临床应用4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尿干化学分析仪:仪器组成;分析试带;仪器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2)尿液试纸条检测各参数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临床意义5. 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1)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2)管型:管型形成的条件;管型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3)结晶: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熟悉1尿液的生成和检验目的(1)尿液的生成(2)检验的目的2尿液的理学检查(1)尿量: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第 3 页 共 18 页(2)颜色和透明度: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3)气味(4)比重: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5)尿渗量: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临床应用4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方法学评价;参考值(3)尿沉渣染色法(三)粪便检查(第 10 章)掌握1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容器(2)标本采集:常规检查;寄生虫检查;化学法隐血试验;脂肪定量试验;粪胆原定量试验(3)标本检查后处理2粪便标本理学检查(1)粪便量(2)外观:性状;颜色;寄生虫;结石;气味3化学检查(1)酸碱度检查(2)隐血试验: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临床意义(3)脂肪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4显微镜检查(1)盐水涂片检查:细胞;食物残渣;结晶;微生物学检查(2)涂片染色检查熟悉常见腹泻病人的粪便显微镜病原生物检查检查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一)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第 6 章)掌握1糖代谢简述(1)基础知识(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浓度的调节2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和临床意义(1)血糖测定(2)尿糖测定(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化蛋白测定第 4 页 共 18 页熟悉1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高血糖症(2)糖尿病与糖尿病分型(3)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二)诊断酶学(第 8 章)掌握1血清酶(1)分类(2)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2血清酶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2)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3)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4)淀粉酶及同工酶熟悉(1)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2)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3)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三)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检查(第 9 章)掌握1血浆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分类、结构、功能(1)胆固醇、甘油三酯(2)脂蛋白(3)载脂蛋白2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测定方法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2)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脂蛋白( a)测定( 4)载脂蛋白A、 B测定熟悉1血清脂蛋白电泳(四)血浆蛋白质检查(第 9 章)掌握1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白蛋白、2- 巨球蛋白、 2- 微球蛋白、(2)血红素结合蛋白2血浆蛋白质测定、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1)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测定(2)血清蛋白电泳及在相关疾病时血浆蛋白电脉图谱的主要变化特征熟悉1转铁蛋白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概念、种类(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五)肝功能的检查(第 11 章)掌握第 5 页 共 18 页1。

      酶学检查(ALT、AST 、 ALP 、GGT 、 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六)肾功能的检查(第 12 章)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尿素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 血清肌酐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肾脏的功能(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泄功能(4)肾功能的调节(七)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第 14 章)掌握血气分析(1)血液气体运输与血液pH值(2)血气分析各种试验指标的测定(3)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判断免疫学检验技术(一)概述掌握免疫学检验及应用(二)抗原抗体反应(第 7 章)掌握1概念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比例性(3)可逆性(4)阶段性3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的生物学因素(2)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时间4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基本类型(2)凝集反应概念、特点、类型(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间接凝集抑制试验)与应用(3)沉淀反应概念、特点、类型(絮状沉淀反应、环状沉淀反应、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与应用(4)免疫浊度法原理、类型(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速率反射比浊法、免疫胶乳浊度法原理及用途)(5)标记免疫技术概念、原理、类型5酶标记免疫技术的特点与临床应用第 6 页 共 18 页(1)酶和酶作用底物(2)酶标记抗体或抗原(3)固相载体(4)免疫吸附剂(5)酶免疫技术分类与临床应用6酶免疫技术分类(1)均相酶免疫测定(2)异相酶免疫测定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基本原理(2)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8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1)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2)免疫印记法(3)斑点免疫渗滤试验(4)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熟悉1免疫胶体金技术(1)免疫胶体金标记的原理(2)免疫胶体金标记物制备的特点(3)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染色法2荧光免疫技术(1)荧光的基本知识(2)荧光抗体技术(3)荧光免疫测定3放射免疫技术分析(1)放射免疫技术概念(2)放射免疫技术原理(3)放射免疫技术特点(4)基本类型(5)常用的放射性核素(6)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实际应用(三)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第 11 章)熟悉1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1)CH50测定(2)补体结合试验(3)单个补体成分测定免疫溶血法免疫化学法2补体测定的应用(四)免疫细胞的分离及检测技术(第 13 章)掌握1免疫细胞的分离(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2)淋巴细胞的分离(3)T 细胞亚群的分离第 7 页 共 18 页(4)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2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1)T 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2)B细胞表年标志的检测(3)NK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3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T 细胞功能的检测(2)B细胞功能的检测(3)NK细胞功能的检测(五)细胞因子的测定技术(第 13 章)熟悉1细胞因子的概述(1)概念(2)共同特性(3)类型2测定方法及应用(1)免疫学测定方法(2)临床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检验(第 1 章)掌握1细菌形态和结构(1)细菌大小及其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3)细菌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4)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结构差异2细菌形态学检验(1)革兰染色和细菌基本形态观察(2)革兰染色法方法(3)不染色标本检查- 悬滴法、压滴法(4)抗酸染色方法(5)不染色标本检查悬滴法、压滴法标本制备与镜下观察,熟悉1特殊结构染色和观察(1)鞭毛染色法与结果观察(2)芽胞染色法与结果观察(3)荚膜染色法与结果观察。

      2荧光染色法3墨汁染色 : (二)细菌生理的检验(第 2 章)掌握1. 细菌生长的条件第 8 页 共 18 页(1)充足的营养物质(2)必要的气体环境(3)合适的温度(4)适宜的酸碱度2细菌的个体生长3细菌群体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图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5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6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1)热原质(2)毒素和侵袭性酶类(3)外毒素(4)内毒素(5)侵袭性酶类(6)色素(7)抗生素、细菌素7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2)培养基的组成成分(3)细菌的分离、细菌培养方法(4)生化反应和鉴定(5)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菌落、菌苔)熟悉1细菌的化学组成2细菌的物理性状(三)细菌与环境(第 3 章)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与无菌操作概念2物理消毒灭菌法a(1)热力消毒灭菌法与作用机制(2)紫外线及电离辐射作用机制(3)超声波作用机制(4)滤过除菌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1)常用的消毒剂种类、性质和用途(2)消毒剂作用的影响因素熟悉1正常菌群概念2人体正常菌群分布3条件性致病菌(四)各种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第 18 章)1血液、骨髓标本及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掌握(1) 标本采集第 9 页 共 18 页(2) 检验程序(3) 常见致病菌检验及报告方式熟悉(1) 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2.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掌握(1) 标本采集中段尿采集法、导尿法、膀胱穿刺法、24 小时留尿法(2) 检验程序(3) 常见致病菌检验及报告方式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