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doc
7页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008-12-24 19:08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针对这些,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 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培养交往能力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做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地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二. 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游戏是幼儿的一项喜爱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使幼儿逐渐接触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地去交往,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与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三. 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首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幼儿创造机会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
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或亲戚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四. 扩大范围,走出家庭,扩大幼儿交往能力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它不是一个动向过程,它需要家长们做个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地指导,与幼儿园配合,密切联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通过我们多渠道的工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出色,会成为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本文拟从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二、举办节日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这一天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在我园组织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小朋友体现的比较细腻,她们生动表现出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我园“教师”的严于律已、热情关怀;男小朋友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从外地转来的男孩,名叫委委,他不爱说话,课间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问他什么一句都不应为了让他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从孩子的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在老家读书时,挨过老师的打,由此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逐渐导致了今天这种性格我们了解到了原因后,对他特别的关注,有一次,委委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只见委委露出了笑容,我还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灿烂之后我又为他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上课时多让他回答问题,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他遇到难题时,我微笑着走过去,摸摸他的小脑袋鼓励他,逐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地接受了我,能主动与我交谈,其他小朋友找他一起玩时,他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
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为孩子做榜样《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还要留给孩子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2、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家长还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
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除了与同龄人交往外,家长还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可以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3、为孩子创造外出玩的机会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重视家园同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