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师范大学4+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pdf
6页东北师范大学 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 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 (经 2004 年 4 月 7 日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校发字 2004 第 21 号 为进一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调整人才结构和提高学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培养基础教育高质量的新型人才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我校决定在部分专业实行 4+2 培养模式,即在 4 年本科师范专业学习基础上,通过推荐、择优选拔部分本科生再进行 2 年的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学习 一、培养目标 4+2 模式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 4+2 硕士生),以培养重点中学的学科骨干和管理骨干为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使他们成为专业基础扎实,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与方法,具有专业外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课程与教学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掌握学科教育和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5.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掌握课程改革的新观点、新内容和新方法 6.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与录取 1.招生对象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英语、数学 3 个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作为第一批试办 4+2 硕士生招生对象,以后逐步向其它师范专业扩展原则上每个专业每年不超过 20 人 2.推荐保送条件 ① 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 外语、专业课成绩优秀; ③ 有志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者 3.录取办法 招生采取自愿报名、学院推荐、面试考核、择优录取的方法 ① 学生先在所在学院报名,由所在学院进行初步考核推荐(推荐名额为招生名额的 120%),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查 ② 由教务处会同有关学院对申请人进行面试 ③ 学校根据面试结果和申请人平时综合表现择优录取 三、培养方案 1.培养年限 “4+2” 硕士生培养年限为 2 年半, 其中前半年为研究生预备期,与本科第八学期交叉学习 2.课程计划 4+2 硕士生,在继续完成本科第八学期本专业学士学位要求的学分和学士学位论文的同时,修读本专业研究生部分学位课程。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再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具体课程计划见表 1 根据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4+2 硕士生的学习内容包括修读研究生课程和开展中学教育实践两个主要环节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外语、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与教育实践等相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体现实践性和灵活性 4+2 模式研究生总学分为 35 学分由 4 个模块的课程组成,即政治与教育理论课、专业外语课、学科深化与学科课程教学研究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由计算机学院具 体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教育理论课(含教学实习)由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开设;学科前沿与学科课程教学研究课(含专业外语课)由相关学院组织开设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根据 4+2 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提倡选择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题目如结合学科 表 1 4+2 教育学硕士课程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开设学期注 分预备期 一 二 三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专题 2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题 2 √ 高级教育研究方法 2 √ 必修课 (8) 课程论与课程改革专题 2 √ 中外教育史专题 1 √ 教育哲学专题 1 √ 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1 √ 课堂管理方法与艺术 1 √ 课程与教学评价专题 1 √ 心理咨询与 1 √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 1 √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教 育 理 论 课 选修课 (至少 选 4 学 分)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1 √ 信息技术概论 2 √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2 √ 教育技术课 (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2 √ 学科前沿专题 2 √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2 √ 新课程学科内容专题(1) 2 √ 新课程学科内容专题(2) 2 √ 新课程学科内容专题(3) 2 √ 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2 √ 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1 √ 学科前沿与 教学研究课 (15) 专业外语 2 √ 注研究生预备期为本科第八学期。
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教学案例分析等学位论文的开题 报告、 答辩等其他具体要求参照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文件执行 学位论文由 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 由教育学导师、 学科教学论导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或管理者组成指导教师组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每个学生确定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其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工作 4.学位授予 修满本课程计划规定学分,完成教育实践环节并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即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四、管理方法 1.4+2 硕士生的预备期为本科阶段的第八学期,由教务处总体负责,由相关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2.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至第四学期由研究生院总体负责,由教育科学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3.学校成立由教育科学学院、相关学院及相关中学专业教师组成的 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组成人员名单见附 1) ,统一负责学生的教学安排、教育实践、学位论文指导、论文答辩等项工作 在吉林省部分重点高中聘任一些具有硕士学位的高级教师作为 兼职指导教师(聘任条件与办法见附 2) 4.学校成立由研究生院牵头,教育科学学院等相关学院参加的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见附 3),负责 4+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等项工作。
五、经费分配 按照学校规定,4+2 硕士生每人需交纳学费 12000 元,其经费分配方案为: 1.学费分成比例为:学校占 20%;教育科学学院占 32%;相关学院占 48% 2.4+2 硕士生的业务费 1 年半部分划归教育科学学院作为学生教育实践与论文指导及答辩费用, 其余部分划归研究生院作为教育技术课的课时费用,不足部分从教育科学学院分成中支出 3.以上经费分成比例从 2003 年招收的 4+2 硕士生起计算 六、其他 1.4+2 硕士生享受与统招硕士研究生同等待遇 2.4+2 硕士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重点中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科研相关领域 七、本暂行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年 4 月 7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