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doc
9页2012 年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年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30 分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1. 孙中山在为()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A. 《中国日报》 B. 《民报》 C. 《神州日报》 D. 《国民报》 答案:B2. 中共上海发起组于 1920 年 11 月 7 日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是()A. 《劳动者》 B. 《共产党》 C. 《劳动界》 D. 《劳动音》 答案:B3. ()被认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 A. 1931 年 11 月 7 日 B. 1937 年 11 月 7 日 C. 1931 年 7 月 11 日 D. 1937 年 7 月 11 日 答案:A4. 林则徐组织译编的()是我国最早的译报A. 《澳门新闻纸》 B. 《汇报》 C. 《述报》 D. 《昭文新报》 答案:A5.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1900 年在横滨出版的()A. 《开智录》 B. 《外海杂志》 C. 《鼓吹录》 D. 《译书汇编》 答案:A6. 鲁迅给《新青年》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 《狂人日记》B. 《药》 C. 《孔乙己》 D. 《斯巴达之魂》 答案:A7.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 ()于 1952 年 9 月 14 日在北京成立,金仲华 任社长 。
A. 国际新闻社 B. 对国外广播电台 C. 中国新闻社 D. 中国日报 答案:C8.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新闻研究机构是() A. 中国新闻学院 B.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C.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D. 北京广播学院 答案:C9.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A.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 《蜜蜂华报》 D. 《广州纪录报》 答案:A 10. 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A. 《清议报》 B. 《新民丛报》 C. 《民报》 D. 《大同日报》 答案:A 1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A. 《园文录外编》 B. 《近事编录》 C. 《原强》 D. 《辟韩》 答案:A 12. 1989 年 11 月, ()在新闻工作研讨班发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A. 江泽民 B. 李瑞环 C. 徐光春 D. 丁关根答案:B13. 1981 年()首家推出“星期刊” A. 《中国青年报》 B. 《光明日报》 C. 《人民日报》 D. 《解放日报》 答案:A14. ()是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叙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A. 《应用新闻学》 B. 《中国报学史》 C. 《实际应用新闻学》 D. 《新闻学总论》 答案:B15. 1927 年 10 月在上海创刊的()是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
A. 《布尔塞维克》 B. 《红旗》 C. 《上海报》 D. 《红色中华》 答案:A16.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 年 1 月 11 日在()创刊A. 南京 B. 汉口 C. 长沙 D. 桂林 答案:B17. ()是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A. 《晋察冀日报》 B. 《人民日报》 C. 《新威日报》 D. 《烟台日报》 答案:A18. 《申报》创办的()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A. 《消闲报》 B. 《民报》 C. 《点石斋画报》 D. 《环宇琐记》 答案:B 19. 毛泽东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是() ,1919 年在长沙创刊A. 《每周评论》 B. 《新青年》 C. 《湘江评论》 D. 《劳动者》 答案:C 20. ()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发行 43 个国家及地区, 《大公报》 是“唯一铅印的西欧侨胞的喉舌” A. 《救国时报》 B. 《新中华报》 C. 《红星报》 D. 《青年实话》 答案:A 21. 1981 年 1 月 29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 ,就报刊、广播、电视如何开展批评问题作了具 体规 定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C. 《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D.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答案:B 22. ()是革命党人在国内创办的一份英文日报。
A. 《大陆报》 B. 《天铎报》 C. 《神州日报》 D. 《国民报》 答案:A 23. 1936 年, ()在西安电台用英语广播向世界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 A. 斯诺 B. 史沫特莱 C. 范长江 D. 邹韬奋答案:B 24. ()1997 年 7 月 27 日停刊,结束了香港晚报的发展历史A. 《新晚报》 B. 《中国日报》 C. 《联合晚报》 D. 《中时晚报》 答案:A 25. ()以“金庸”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在报纸上发表 A. 沈宝新 B. 查良镛 C. 成舍我 D. 何文法 答案:B 26. 1958 年 9 月 2 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1959 年改组为北京 广播学院 A. 北京高等广播专科学校 B. 中国广播电视学习校 C. 北京广播电视学校 D. 中国高等广播专科学校 答案:A 27.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讲话,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年要成为实事 求 是年 A. 1961 B. 1962 C. 1963 D. 1964 答案:A 28. 1975 年 12 月 1 日, 《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组的()一文,批评他 们所 指认的“教育界的奇谈怪论” ,这是“四人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突破口。
A.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B. 《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 C.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D.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B 29. 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是()A. 《东方日报》 B. 《文汇报》 C. 《天天日报》 D. 《大公报》 答案:A 30. 1945 年 10 月 9 日创刊的()是一份文摘性刊物,以转载重庆、成都等地的进步文字为 主,旨在将内地之民主运动扩展到上海,最初由孟秋江主持编务A. 《建国日报》 B. 《文萃》周刊 C. 《消息》半周刊 D. 《联合日报》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选均无分1. 《申报》馆出版发行的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文艺期刊有() A. 《瀛寰琐记》 B. 《四溟琐记》 C. 《环宇琐记》D. 《瀛寰画报》 E. 《消闲报》 答案:A^B^C^2. 为了使办报能够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梁启超提出() A. 广译五洲近事 B. 详录各省新政 C. 博搜交涉要案 D. 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E. 辅教化之不及 答案:A^B^C^D^3. 香港的期刊主要有以下几类() A. 以时事及政治评论为主的新闻刊物 B. 闲性、娱乐性刊物 C. 色情刊物 D. 经济类刊物 E. 股市分析 答案:A^B^C^ 4. 成舍我创立的成氏报系事业,包括()A. 《益世报》 B. 《世界晚报》 C. 《世界日报》 D. 《世界画报》 E. 《大公报》 答案:B^C^D^5. 1947 年 7 月 21 日,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工作人员()被捕,后在上海解放 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A. 吴承德 B. 陈子涛 C. 骆何民 D. 陈铭德 E. 邓季惺 答案:A^B^C^ 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分)1. “定本”制度 答案: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 年) ,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 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就必须根 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到了南宋,邸报改为门下省编定,由该省的给事中“判报”后的 “定本”才发给进奏院报行天下,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2. “消息总汇”答案:1953 年 3 月,新华社召开编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新华社要成为“消息总汇”的总 任务和国内外并重的方针所谓消息总汇,就是反映各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权威性 的消息发布中心3. 新华社“四大队” 答案:1947 年 3 月中共中央把新华社分成两支工作队伍,其中一支由新华社副总编辑范长 江率领,由新华社少数精干人员 41 人组成,同年 11 月发展至 107 人,番号为“四大队” , 留在陕北,在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纵队身边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充当党中央的“耳 目”与“喉舌” 4. 《每周评论》 答案:《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于 1918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 创刊,1919 年 8 月 31 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刊 37 期 《每周评论》 “重在批评事实” ,前 25 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并倾向社会主义但从第 26 期起,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在胡适接手主持下,它改 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5. 国际新闻社 答案:国际新闻社是 1938 年 10 月以“青记”会员为骨干筹组的,在长沙正式成立,简称 “国新社” ,11 月迁桂林设总社它的主要负责人是胡愈之、刘尊棋、范长江等在中共 的领导下,它团结了一批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形成了全国性的通讯社,向国内外和海外华 侨报纸提供新闻稿件,影响很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15 分)分)1. 民国初期新闻事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原因何在? 答案: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的武装起义,给我国新闻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顷刻之间, 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主要表现有: (1)报纸数量急剧增加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 100 多家猛增至 500 家, 总销数达 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2)有的报纸为了抢时效,多发稿,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一接到电报立即发号外 (3)报纸种类众多有新成立的政权机构的机关报,有政党的机关报,有民国新贵资产阶 级政客出资创办的为自己作鼓吹的报纸,有知识分子为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创办的报纸,也 有争取妇女参政的报纸,还有纯商业报纸。
(4)新闻通讯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原因: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 《报章应守规则》和《大清报律》等法规无形中被废除了新建立的政权机关在其颁布的 法令中,一般都写上了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舆论环境宽松再者,在社会大变动期 间,人们对新闻需求增大同时,各政党为了在国会上占有更多的席位,也争相创办机关 报为自己宣传2. 简述“九一八”事变后, 《申报》的改革 答案:首先,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力图“传达公正舆论,诉说民众痛苦” ; 其次,革新副刊《自由谈》 ,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主编,改变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 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把《自由谈》办成“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 再次,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行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 函授学校、申报业余补习学校等,团结培养大批青年走向进步,。
